昨天早上打開京都新聞網頁時,赫然發現一個令人興奮的好消息,那就是二零一四年度祇園祭的第一波後祭日程終於出爐了!
據京都新聞社報導,京都祇園祭山鉾連合會於十二月十八日發表了即將於明年夏天復活的祇園祭後祭相關事宜,包括大家最關心的行事日程與巡行路線等。
在已經公開的日程表中,在山鉾巡行前祭的隔天,也就是七月十八日,將開始進行後祭主角大船鉾(也就是凱旋船鉾)的鉾建,之後的十九與二十日則分批陸續開始其他山車的山建。之後的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三天,則是後祭的宵山日,將有駒形提燈裝飾的山鉾展示與相關授與品的販賣活動,最後就是二十四日當天的後祭巡行了。
目前公布的後祭巡行路線剛好跟前祭(也就是十七日的巡行)相反,二十四日早上將有十輛山鉾於御池通與烏丸通路口附近集結,九點半隊伍向東前進,巡行正式開始,隊伍的領頭預計十點十分左右通過御池通與河原町通交叉口往南轉彎,十點四十分左右通過河原町通與四条通的交叉口往西轉彎,十一點二十分左右抵達四条通與烏丸通的交叉口,然後解散各自回歸町會所前準備進行解體。至於十七日前祭的另外二十三輛山鉾則按照原來的路線與時程展開巡行云云。
看到這樣的消息,我不禁想起九年前的那個夏天,兩千零四年七月十六日傍晚,在四条河原町初次參加祇園祭宵山的時候,與大船鉾巧遇的往事。當時正是大船鉾的祇園囃子表演前一場剛結束,後一場尚未開始的時刻。一群年輕人站在路邊發傳單,我順手拿了一張,原來是大船鉾的歷史簡介以及祇園囃子表演的時間表。雖然因為趕路而無法停下來欣賞他們的囃子表演,但是對於那群年輕人努力保存町內傳統藝能的熱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那次之後,我一直很注意大船鉾的各種相關新聞,沒想到在二零一一年竟然傳出大船鉾要積極復興並參加巡行的好消息,當時也非常為他們感到高興。畢竟這是源自西元一四四一年,擁有五百多年悠久歷史的大型山鉾,而且曾經是祇園祭後祭中宛如長刀鉾一樣位居主角的重要存在!因此大船鉾的復興,也代表祇園祭傳統的再進化,更重要的是,大船鉾的復興也連帶讓相關單位開始考慮前後祭再次分離的計畫。
說起這個後祭,自從西元一九六六年之後就與前祭合併,而原本後祭的巡行也改以花傘巡行替代。也就是說,因為後祭主角大船鉾的復興,使得中斷四十八年的後祭也終於要復活了!而頗有特色的花傘巡行據說也將繼續存在,真是太好了!
雖然,對於巡行分成前後祭到底是好是壞的討論,這幾年一直激烈的進行著,我也不太懂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但是身為祇園祭的粉絲,當然樂意見到祭典回歸傳統。所以,屆時我們將以行動支持後祭的復興,也就是說,明年我們將會重返夏季京都,見證大船鉾與後祭的回歸。
寫到這裡突然想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巧合,那就是明年將是我們與京都祇園祭相識的十週年,啊!沒想到已經十年啦!?因此,我更加期待明年的上京之行,因為那既是我們與心儀已久的大船鉾相約見面的初遇之時,也是我們再回祇園祭現場尋找初心的重逢之日。如是,明年的旅程將彷彿是我們對大船鉾與祇園祭的還願之旅……。
不過,由於時間經費以及體力的限制,我們不能貪心地從頭看到尾,所以這次就只好專心針對後祭進行參觀囉!畢竟,能夠親眼見證燒失一百五十年後的首度大船鉾巡行,以及中斷四十八年的後祭復興,可是非常難得的經驗哪!
接下來,我們會開始注意健康管理與運動,希望在時隔七年重返炎夏京都的時刻,可以不要因為身體不適而壞了遊興。同時,也將繼續緊盯京都新聞網站,隨時注意新一波祭典時程與行事更動的消息,屆時也將立刻貼上網誌與大家分享喔!
當年介紹我們與大船鉾認識的傳單
京都新聞頁面:http://www.kyoto-np.co.jp/sightseeing/article/2013121800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