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00411  

 

♠J:北門

 

今天是農曆新年的大年初二,人人攜家帶眷回娘家的日子,感謝大家還是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今天的台北城市記憶之旅……什麼?有人等一下還是要陪老婆回娘家嗎?那我們廢話少說,趕快來抽一張牌……嗯,是♠J呢!恭喜這位朋友,待會我們要去的地方離台北火車站非常近,結束之後馬上就可以搭車上路,不必再浪費時間轉車啦!

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正確來說應該是清代台北城的入口大門承恩門,也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北門。不過,除了北門之外我們也會順帶參觀一下附近的一些其他古蹟,或許我該說,今天的行程是北門古蹟群踏查之旅。

先來說說主角的故事罷!依照中國古代城市的配置,座北朝南是最正統的方向,所以一座城的正門應該是南門,台北城也不例外。但是台北城的對外交通卻是以北方的大稻埕與西邊的艋舺為航運轉接點,以連結中國沿海各大港口。再加上劉銘傳將連接雞籠港(基隆)與竹塹城(新竹)的火車站設在北門外與大稻埕鄰接的官道上,所以若要問對台北城來說,最重要的一座門在哪裡?恐怕一百個人裡面會有九十九個人回答北門。

我們把時光機調整到西元一八九五年,眼前出現的是台北城北門外的景象。一條由石版鋪成的門道往大稻埕的方向延伸而去,道旁豎立著一座牌樓,似乎就是台北城的接官亭,那是高官前來訪視或赴任時,城內官員等候迎接的地點。而這也是門稱承恩的緣由,因為皇帝所在的北京城在台北城的西北方,封疆大吏也是從西北方河溝頭(大稻埕)上岸後乘轎而來,所以北門是承受天恩之門。

當時的台北城外還有環繞著一條小小的運河,最初是開闢來運送建城材料用的,完工後就直接當作護城河了。在北門的護城河外北側,有一大群中西合璧的官府建築,那是劉銘傳創建的軍裝機器局,原本是專門製造西式武器砲彈的兵工廠,後來因為在更北方靠近大稻埕的地方建造了名為停車場的火車站(約在今天塔城街與長安西路口上),所以機器局的主要業務就轉型成製造鐵道設備與修理火車的鐵路工廠了。

穿過護城河上的橋,就來到北門外的方形甕城,甕城門上有『巖疆鎖鑰』的石匾。穿過甕城門洞,可以看見門道略微往西邊偏了大約三十度角,才抵達北門的門洞。這是避免敵人趁著攻入甕城門後直線加速衝擊城門,所做的防禦性設計。

抬頭看一下北門,這是一座中國少見的碉堡式城門,從城門到城樓呈現一體成形的外貌,據說這是因應近代以火砲為主角的戰爭所做的新設計,原本除了小南門外,四座正門都採用這種設計,所不同的只有屋頂的造型而已。北門屋頂採取的是單簷的歇山頂,門樓中央有一個圓形的窗洞,兩旁各有一個長方形窗洞,利於觀察敵情並射擊城下的敵人。

接下來我們走進門洞,兩側可以看見以鐵板包覆並釘上圓形門釘的門板,現在請抬頭往上看,圓拱門道頂端是不是有一個與門道同寬的狹長天窗?那其實不是天窗,而是名為千斤閘的機關。危急時可以從門樓上放下鐵皮包厚木板的千斤閘頂住門板,阻擋敵人破門而入。

走出門道轉身一看,可以發現內側門洞比外側門洞稍大,這也是一種防禦上的設計。接下來我們沿著右手邊的城牆走,穿過一個隘口式的登城踏道之後,終於爬上了台北城的城牆。城牆上有一條寬約三公尺,鋪以紅磚的馬道,高度及腰的外牆垣上設有磚造的堆堞,堆堞中央有設計成外寬內窄的方形槍眼,方便掩護守城士兵由內向外射擊。

回頭往城門的方向走,爬上幾階梯道之後,就從側邊的方形門洞進入碉堡形的城樓內,這才發現裡面還有一圈內牆,內外兩道敷上防火灰泥的磚牆將城樓內部包夾成類似回字形的空間,這也是抵禦槍砲轟擊的設計,以保護最內圈的防禦指揮所。而指揮所裡除了存放武器與守城武官座鎮指揮的空間外,最重要的就是升降千斤閘的轆轤機關了。

這就是日治前夕時的北門,可惜抑或可喜的是,這些防禦設施完全沒有派上任何用場,日本兵也未多費一槍一砲,台北城就在一夕之間陷落了。

 

關於北門一帶的記憶,幾乎都是模糊難辨的零碎畫面。像是坐在公車裡看著窗外生生皮鞋與寶島鐘錶的廣告看板的印象,或是跟隨老爸去北門郵局寄信時遙望貼滿慶祝國慶等政治標語的門樓……這才發現,我好像從來都沒有靠近北門圓環的印象,應該之前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被環形車道包圍的孤島罷!

說到寶島鐘錶,忽然想起小時候這附近是中華商場的最北端,我偶爾會跟著老爸到這裡來修理手錶。國中時代,也曾經在這裡的唱片行裡買到我人生中自己擁有的第一片卡式錄音帶,還記得那是貝多芬的第五號命運交響曲,只不過如今已經不知道收在哪裡,還是早就遺失了呢?

至於那家唱片行,如今當然早已跟隨拆除於西元一九九二年的舊中華商場,永遠地消失了。或許它其實沒有消失?而是遷移到中華路一帶的哪裡去了?我不知道。我連那家唱片行的名字都想不起來,只記得它位在中華商場第一棟後側一樓的位置……不過也只是依稀記得而已,說不定我的記憶是錯誤的。

對了,此刻一個與這些記憶有關連的畫面突然浮現出來,那是傍晚華燈初上的時刻,天色已經開始由淺藍轉變為深藍,昏黃的燈光透過中華商場樓梯間的鏤空花紋窗透出來,呈現一種迷離的氣氛。我隱約記得商場屋頂上有大型霓虹廣告看板,但到底廣告的是什麼?是精工錶嗎?是寶島鐘錶?還是什麼其他?只隱約記得是藍色的……啊!實在想不起來了。看樣子,我的記憶真的是不太可靠。

突然這麼想,中華商場的霓虹廣告曾經是台北城內最美麗的夜間風景,在少了這些廣告的今天,總覺得空蕩蕩的馬路有點淒涼。我想是我開始老了罷!開始回憶,開始懷舊,開始排斥新事物……或許是我們這一代都老了,大概。

 

台北城陷落了,一年年過去,甕城拆除了,護城河填平了,最後連城牆也拆掉了……北門城樓孤孤單單地站立在那裡,因為具有歷史意義而被保存下來。然而在它的周邊,各種劇烈變化正鋪天蓋地的上演著:

城牆拆除後闢建了寬闊的三線道;劉銘傳的軍裝機器局變成了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與台北工廠;第一代台北郵便局落成又燒毀,然後第二代台北郵便局誕生了;紅頂建商高石組在重新整頓過的撫台街上起造辦公室,成為我們所知的撫台街洋樓;商界大頭三井株式會社接著又在北門旁邊蓋了新的物料倉庫,中央的圓拱山牆上還有三井株式會社的菱形商標……

緊接著在太平洋戰爭的驚濤駭浪中,北門周邊地區幸運地躲過了台北大轟炸的浩劫,最終迎來了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的喜訊。不過,很諷刺的是,勉強在日本統治中倖存下來的四座清代城門,卻又因為『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的理由而遭到無情的改建,這次北門又幸運的逃過一劫,成為唯一保有創建時期原貌的城樓,只不過,逃過一劫的理由卻是因為原本預計要直接拆除以興建高架道路,所以暫時不予改建云云……。

之後的事情是,在文史界人士的奔走下,台北市政府終於答應更改高架道路設計,只是再一次死裡逃生的北門被夾在高架道路的主線與支線之間,還時不時得要穿上小丑般的宣傳廣告外衣,那慘況直到今天都還讓人記憶猶新。

西元一九八三年,北門終於因為歷史價值上無可取代的地位,而被內政部明訂為一級古蹟,經過數次的修復與清理,總算讓北門恢復了舊觀,而原本高懸在甕城上的嚴疆鎖鑰門額也終於回到了城門腳邊陳列……據說未來高架道路拆除之後,北門周邊將會呈現更美更完整的風貌。

 

現在我想起來了!關於北門一帶的記憶,其實還有另外個一部份,那就是塔城街的公車站。在台北市的大眾運輸交通還是以公車為主的時代,塔城街靠近北門這一段曾經是一個龐大的公車轉車站。記憶中,在街道兩側的鐵皮棚架之下,一個又一個的公車站牌向北延伸,而排隊的人群總是塞得滿滿的。或許,我的記憶是因為假日的緣故罷!

從小學到大學時代,每次假日裡要跟父母或同學去淡水玩,總會到塔城街那裡的北門站去搭車。當時的塔城街南段短短一百多公尺的距離裡,聚集了通往台北郊區的幾十種不同的公車路線,每到假日總是塞滿人潮和車潮,對於幼小時代的我來說,這裡,就是帶著要出遠門去遊玩的氣息。

當時這一帶還有許多的台鐵辦工廠站與員工宿舍,彎進路旁的巷子裡,據說還有美味又便宜的牛肉麵撫慰著離家遠赴台北讀書的遊子。不過,關於這裡的牛肉麵之所以能賣得便宜,是因為他們使用馬肉混充的謠言也悄悄的在學生族群之間如同都市傳說一般地流傳著。

可是當時的我完全看不見這些。對於這一塊區域,我只有一個印象,就是擁擠與雜亂。不管我怎麼回想,頂多只依稀記得公車站牌之間夾著兼賣書報零食的售票亭,至於哪裡有巷子,哪裡有小吃攤,哪裡又有賣牛肉麵的招牌,我是一點都不記得了。

不記得也沒關係,反正這是我自己的記憶。如今回想起來,比較可惜的是當年沒有深入巷弄裡探險的興致與勇氣。而直到很久很久之後才知道,那裡面曾經有高大美麗的台北工廠,曾經有小巧精緻的台鐵宿舍,曾經有造型奇特的圓錐形防空洞……這些會讓年少的我心動不已的秘密基地一樣的風景,如今已然隨著年輕歲月一起消逝。或許有些東西因為被指定為古蹟而保留下來,但一切就是不一樣了。不一樣了,這個城市。那些如今已然呈現一種淡淡昏黃色澤的記憶風景,已經不會再回來了。

 

你跟隨著導遊略顯急促的腳步,走在台北客運西站前的人行道上。這裡的風景與你之前的印象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許多的建築物消失了,變成流浪漢與外勞逗留聚集的帶狀公園。穿過重慶北路的斑馬線之後,你們來到今天實地參觀的第一站,也就是三井株式會社舊倉庫。

這是一棟擁有三個連續拱門的雙層磚造建築,前後立面中央都有圓形的裝飾山牆,上面還留著菱形外框中間有三條橫槓的紋飾,這是三井株式會社的標誌。不過據導遊說,這棟倉庫內部已經老舊不堪,屋頂也已經破損,雖然被指定為歷史建物,但是政府其實沒有善盡管理維護的職責,真的非常可惜。

看完三井倉庫,一轉身,北門就矗立在高架橋的後方。導遊說,這是清代台北城遺留到今天唯一較為完整的遺構,不過要從這裡走到北門下方得要繞上一大圈,倒了馬路對面,眼前首先看到的是一個被鐵皮與鋼架包圍起來的龐然大物。

『那是台鐵舊廳舍,也就是目前被指定為國定古蹟的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建築群。』導遊介紹說:『可惜的是,現在這裡正在整修中,所以我們其實看不到它原本美麗的外觀。』雖然幾乎什麼都看不到,可是走過工程圍籬旁邊的人行道時,你還是不斷的聞到一古老木造建築專有的濃郁香氣,那是陳年檜木所散發出來的自然芬芳。

沿著工程圍籬繼續走,你們繞過鐵道部古蹟修復現場,來到後面鄰接塔城街的區域。這裡的工程圍籬上掛著好幾幅復元圖,一一介紹目前正在修復中的鐵道部建築群,包括主體建築、食堂、八角形廁所、電源室、工務室及防空碉堡等建築,目前都在陸續修復中。

沿著圍籬一直走,最後就來到了捷運北門站的二號出口。從這裡剛好可以看見突出於圍籬之上,造型非常具有現代感的三角錐形水泥防空碉堡,導遊說,那可是建於西元一九三四年的古蹟了呢!

接著導遊帶你走下捷運站,為什麼呢?你正懷疑著,難道要搭捷運去哪兒?就來到地下一樓的大廳了。眼前的地面上出現了十來個由透明強化玻璃蓋著的坑洞,你走近一看,裡面是由古老的磚瓦與石塊構成的考古復元坑。原來,這是當初為了建造捷運北門站,在整地時發現的清代機器局與日治鐵道工廠的遺構,特別由考古專家鑑定整理後搬移到這裡展示的。

此外,走到大廳另一側的底端,一整面牆上擺了許多老照片,一一展現了當初曾經位於這塊土地上的建築。看完一輪之後,彷彿走了一趟歷史之旅似的。原來,這裡不僅只是捷運站,其實還是博物館啊!

走出捷運站,導遊帶著你沿原路回到鐵道部前方的那個複雜的路口,穿過三段不同的斑馬線與交通分隔島之後,你們終於來到北門圓環上,也就是說,抵達今天的終點了。這裡現在是一個小公園,高架橋就在你們的頭頂上穿越而過,還可以看見拆除支線引道之後留下來的痕跡。

走近北門,那塊寫有嚴疆鎖鑰的甕城門額就立在門前通道旁,你抬頭看著那有著一百三十年歷史的承恩門門額,在心裡默默地祝禱,希望再過幾年,這裡可以真的變成一個大型的古蹟園區,不必再看著這些工程圍籬與鐵皮棚架,也不必再被高架橋遮檔視線了。

 

最後這一段記憶,其實就發生在昨天。當你與妻沿著預定的參觀路線來到三井株式會社舊倉庫的騎樓下時,才發現那裡竟然有一個用塑膠袋、舊桌椅與繩索等雜物堆積而成的堡壘!

是的,我沒有說錯,那是一座堡壘,裡面靠近牆面的地方還貼了一些台鐵已經破產之類的標語。三個看起來像似遊民的中年男女坐在裡面,以略微帶有敵意的眼光望著我們。我直覺的認為,此地不宜停留,於是放棄仔細觀察古蹟的機會,繞到側邊去看倉庫的背面。

正當我和妻望著爬滿長春藤的牆面,思索著要如何拍照時,突然,一男一女兩個人朝著我們走來,兇巴巴的說:『你們是那個單位的?來這裡幹什麼!』一開始,我以為他們說話的對象是別人,沒有理會,可是他們筆直地朝著我們走來,妻開口回答說:『我們是觀光客。』的時候,這才發現他們的目標就是我們。

接下來是一小段混亂的爭執,我們一直解釋自己只是來看古蹟的,可是他們似乎以為我們是前來勘查的政府官員,就纏夾不清起來。最後他們終於忿忿不平的離開了,留下嚇得半死的妻和氣得一頭霧水的我。

為什麼?這裡不是那個我住了幾十年的台北市中心嗎?為什麼感覺像是一個沒有法治,市民無法安居樂業的地方,隨時走在路上都會有奇怪的傢伙跑出來攻擊人?為什麼!

這之後的行程,我們都一直帶著這些複雜的疑問與驚嚇,直到回到家裡,查閱了網路資料,才知道這裡面一直有遊民、台鐵與政府之間各說各話的爭議。關於古蹟的產權歸屬與使用方式,其實有許多不同的觀點與立場,況且,這也不是我的專長。在此之間,我只是一介喜愛歷史,珍惜古蹟的台北市民而已。

但是我想說的是,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與古蹟文物是屬於大家的,雖然說某些居民擅自佔用古蹟的行為是不對的,但同樣的,相關單位因為經費不足或不願碰觸產權爭議而置古蹟於不顧的做法,也是錯誤的。

我知道,這真的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就連我們也一直避免去看,去碰觸,總覺得一切交給主管機關去處理就對了,但這樣其實也不妥。身為市民,身為古蹟文物的共同所有者與城市記憶的共同承載者之一,我們是否也該負起監督與主動關心的責任呢?

或許,這是上天在冥冥之中賜與愛好古蹟與歷史的我們,一個好好思考這些問題,並進而採取適當行動的機會,也不一定呢。

 

這會兒又太過嚴肅了是吧?我知道,我知道,但是沒辦法嘛!我老早就說過了,探索城市集體記憶與古蹟的歷史,原本就有可能碰觸到讓人不舒服的事情,這是沒辦法否認的事實。總之,希望大家從我這裡離開之後,可以開始觀察,開始思考,開始對你所喜愛的城市付出一些簡單可行的行動。或許在我們努力做點什麼的時候,就能稍微將這個世界往美好的方向拉,一點點。

好了,今天的旅程就到這裡結束,大家辛苦了!收拾好你手邊的行李,我們下回再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