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接下來就要進入正題了。我們所關心的重點是,這樣一本充滿迷霧的書讀起來到底有什麼樂趣?或者說,從什麼角度切入這本書會更有趣?我想可以這麼說,入先生在這本書裡安排了用以體現京都整體之複雜神秘的三層迷宮,以及解開認識京都真面目之謎的兩把鑰匙。


  首先,這本書裡頭充滿了態度上的迷宮。入
先生是個聰明人,我承認我這個人腦袋轉速很慢、腦容量又小,所以一向佩服聰明人。癮士妻剛好就是個聰明人,所以我其實相當熟悉某一種聰明人的特質:喜歡用半開玩笑的語氣對他們所不同意的人事物發表冷嘲熱諷。京都人剛好也有這種特質,並且他們比相對而言直腸子許多的癮士妻更進步的是,他們善於用開玩笑來模糊真正的褒貶,因此讓聽的人常常搞不清楚他們的態度,這是京都人歷經千年政局流轉所孕育出來的人生智慧。


  我認為入
先生就是這樣的人。例如他不喜歡泡沫經濟時代北山通一帶的新風格商店街,就稱呼那裡是『新鬼門』,還搭配了性質相近的陶版名畫庭園作為新的『上御靈神社』;他覺得京都人到處穿鑿附會各種七大奇蹟的習性有點幼稚,就說京都人是『被應仁之亂與天明大火燒光自我認同的小學生』;他看不慣外地人拚命尋找『高貴明亮而又古典優雅』的京都,就笑稱京都人尋求中庸之道的美學態度是『差不多精神』;他一邊嫌千本釋迦堂像『流行神跋扈的的神社一樣沒有節操』,隨意取用其他神社的參拜利益與特色活動,一邊又認為這是『屬於民眾的佛寺應有的作風,怎麼說都像京都,絕非壞事』……


  凡此種種,在在都表明了作者的個人態度,但那態度又似隱實顯、欲顯反隱,在自我解嘲與笑罵異己之間,是褒是貶得要讀者親身喝下那文字的瓊漿,在自己的小小灰色腦細胞裡仔細玩味之後才能冷暖自知,至於讀者認同作者與否之間自然又是一番取捨,真是讓人一邊讀一邊笑還一邊捏把冷汗!個人認為,這些暗含隱喻的私議論構成了這本書的第一重迷宮,而搜尋並試圖辨識這些半開玩笑的幽微態度,則是閱讀這本書的第一種趣味。


  其次,如同我之前所說,這本書的內容龐雜,雖然算是入江先生個人的散步心得,但是其中所涵蓋的領域之廣、認識之深,恐怕就連許多京都人都自嘆弗如。一會兒聊聊都市速度、一會兒談談文化理論、一會兒解說典故軼事、一會兒介紹名物小吃、這邊還在吟詠蕪村的俳句、那邊已經講起自己的菜單來。隨著作者看似不經意的侃侃而談,翻過頁去,街坊傳聞在文字之間汩汩流動;閉起眼來,歷史風華從想像之外翩翩降臨
……一回神,書還是書、我還是我,但那股濃厚的京味兒就是繞樑三日而不絕。


  面對這般知識迷宮,我輩外邦蠻夷之士,想要盡數理解、全盤接收,恐是痴人說夢。幸而,作者既不是要自炫見識,也沒有要欺負外人,只是隨著他自己散步的路線信手拈來,輕鬆帶過。如果你知道他在說什麼,當然點頭似搗蒜,興味十足;如果你不知道他在講啥,倒也走馬如看花,自在悠哉。倒是,如果你想要追根究底,順著作者隨手一指的風景仔細品味,那後頭也總有尋之不盡的知識之海等著你去探索。


  所以,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分辨清楚自己的立足點和目的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只想看看熱鬧,隨手翻閱一下,看不懂也可以裝懂,繼續往下看,總有為你而存在的風景在迷宮深處等著,至少至少,你會找到一大堆可以試試看的餐廳和店家,有些還附贈地址呢!不過,只想走馬看花的朋友最好不要試圖深究,那太難為自己了。但如果你是個京都迷,建議你仔細讀一下,可能的話,手邊準備幾本京都歷史與相關知識的參考書,看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停下來試著查一查,找不到也不會有什麼損失。這可是增進自己京都通功力的捷徑,相信我,上頭那一大篇『癮士版京都的秘密』就是因為入江先生的啟發而誕生的。總之,這是閱讀這本書的第二種趣味。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戀京癮士 的頭像
    戀京癮士

    戀京成癮手札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