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
走出那家有招財貓駐店的工作室,我們繼續遊逛,哲學之道的探險還沒結束呢!
沿著水道越往南走,店家越稀疏,到最後,兩旁盡是寺院或住宅的圍牆,但我們還是想看看這條路到底通往何方,所以仍然繼續前進。
眼看著道路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咦?路旁有個若王子喫茶的小招牌,可是附近並沒有任何看起來像咖啡館或喫茶店的地方,只有一道窄窄的磚石樓梯斜引向下,在看起來有點像通往私人住宅的通道上,野貓們正舒服地蜷成一團睡覺,秋天的陽光自牆緣斜斜灑下,寧靜極了……看著如此樸素祥和的景象,我們不禁懷疑,這裡面真的有咖啡館嗎?
不過,旅人特有的好奇心還是佔了上風,在一番掙扎之後,我們還是決定前去探探。沿階而下,穿過看似廢棄花園,沿途散佈各式西洋雕像的小徑,來到一棟帶著鐘塔的老舊木造建築前,裡頭堆積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古董工藝品,中間只容一人通行的空間。
正驚疑不定時,聽見屋內有人談笑,我們便大著膽子往裡面走去,在各種工藝品包圍下所剩不多的空間裡只擺了少少兩三張桌子,兩個人正坐著聊天,隱約還可以聞到煮咖啡的香味,看樣子,這裡真的是一間奇怪的咖啡館。
原本坐著聊天的一位老紳士走過來招呼我們,幸好菜單上有簡單的英文,我們便點了兩客下午茶套餐。當時我們只覺得那個老闆身材高大,長相酷似歐美人,外表與舉止都十分令人印象深刻,彷彿從電影裡走出來的人物一般。
大概是看我們用英語跟老闆點餐,原本與老闆聊天的另一位客人也與我們交談起來,相談之下,才知道他是從大阪到京都來參觀的歷史學教授,幾年前還曾受邀到台灣大學客座一年。於是我們比手畫腳而又順暢自然地談起他的大阪,我的台北以及我們的京都……
喝完下午茶,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辭,結束了與兩位異國長者的奇遇之旅。
是說,旅途中的機緣巧遇,有時真的非常奇妙。多年之後的某一天,為了寫文章而查閱資料的時候,才意外發現那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老闆居然是曾經紅極一時的資深演員栗塚旭,年輕時以「新選組血風録」中的土方歲三一角風靡日本。西元一九七二年開始在若王子神社附近的自宅開設喫茶店,直到我們造訪的隔年閉店為止,剛好整整三十年。
在那個夢幻般的秋日午後,我們四個人就這麼用簡單的英文愉快地聊天,彷彿國界與語言的藩籬不存在似的。直到多年之後的今日,我彷彿還能聽見老演員那爽朗背後夾帶滄桑的笑聲,看見教授先生那溫潤之中暗藏好奇的目光……
一期一會,或許指的就是這樣的相遇吧?
三門
對於南禪寺的記憶,三門是最揮之不去的驚嘆號。
二零零二年初訪南禪寺的那天,原本晴朗的天空出乎意料地下了一場太陽雨,沿著參道拾級而上,一抬頭,就看見被細雨洗得蒼翠的綠葉之間,雄踞階梯盡頭那黝黑的巨大三門。陽光倏忽湧現,又倏忽消失,細微的雨絲紛紛斜飛,人們撐起了雨傘。那雨絲在陽光下閃著微光,人頭在各色雨傘間浮沉簇擁,傘海之上是一波波的楓紅松綠,而在楓與松與石階交織而起的波濤之上,三門靜靜的站在那裡,有如海上巨岩巍然兀立。
據說,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歌舞伎名劇【樓門五三桐】中有這樣一個著名場景:義賊石川五右衛門乘興登臨南禪寺三門,手執銀色大煙管,一邊欣賞風景,一邊讚嘆:『絕景啊!絕景!人說春日的景色是一目千金,從俺這裡看出去,卻是一目萬兩哪!』為了印證這段典故,我們決定登樓參觀。在一旁的售票小屋付了參拜費,一轉彎便看到了隱密的梯道。那樓梯又窄又陡又黑暗,每踏一步,腳下就傳來咿咿呀呀的木板傾軋聲,好像隨時都可能斷裂似的。就這麼進退維谷之中,伴隨著前前後後其他遊客的尖叫聲,我們也只得一咬牙摸索著向頭頂那一小方亮光爬了上去。
上樓之後,頓時視野大開,然而首先感覺到的卻是地板的冰冷!因為寺方規定必須把鞋子寄放在鞋櫃裡,全無心理準備的我們只好穿薄薄的襪子上樓,剛踏上樓梯時因為注意力都在其他地方還沒有感覺,一旦上了二樓,心情放鬆下來之後,踏在木質地板上就能感覺到一絲絲冷氣從腳底傳上來,而且隨著時間流逝,那冷竟然可以一直透到骨頭裡去,彷彿快要失去了知覺。
忍耐著腳下的不適,我們勉強走到欄杆邊,凝目遠望,眼前的風景真是既美麗又恐怖!
此時太陽雨乍歇,周遭景物像被徹底清洗過一般,映著雨後陽光的反射,出落得更為清晰亮麗。遠方的京都市區較之平時顯得層次分明,腳下銀瓦白牆的寺院在樹叢間隱現,院落裡一方方枯山水庭園白得刺眼,襯著遠遠近近深淺不一的紅黃粉綠,望著這樣的景致,良久,我終於瞭解石川五右衛門先生的感動了。
然而,這三門據說高達二十二公尺,站在樓上雖然看得遠,也同時感覺得出高度的存在。身邊的高中小女生蒼白著臉不敢跨出半步,而你一手抓著我的手臂,一手撐扶在欄杆上,微微顫抖著繞著迴廊慢慢地走,雖然害怕,卻也不忘讚嘆樓宇之美、風景之秀。原來,有了彼此的陪伴,你我的心就會充滿勇氣,感官也變得鮮活起來……
南禪寺的三門,彷彿是一段試煉,一場印證。攜手跨越了陡峭之險、刺骨之寒、高聳之危,更上一層樓的絕美就在眼前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