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梨木神社.JPG

梨木神社的舞殿,可以看到格天井和床(木地板)的搭配。

  上一篇介紹了木造建築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屋頂與屋簷』之後,我們耗時多年的日本古代寺廟建築實作課程,就只剩下『床與天井』和『壁與建具』這兩個部分了。

老實說,當工匠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安裝好屋頂,傳統木建築的主體結構部分大致上就算完成了。不過,接下來還有一些細部的工程要進行,首先是床與天井。這裡需要提出說明的是,日本漢字裡的床與天井,和我們所認為的意義有點不太一樣,翻譯成中文其實是地板與天花板的意思。

目前所見的中式建築,一般民居地板都是泥土地面,等級高一點的(有錢人家或中小型寺廟)會鋪一層地磚,最高級的(如大型寺廟與宮殿)則鋪上石板。但是在日本,由於他們承襲了唐朝的生活習慣,直接在室內地板上起居坐臥,而海島型氣候濕度偏高,直接在泥土地面或磚石地板上起居坐臥容易因吸收太多濕氣而導致居民生病,家具也比較容易損壞,所以就發明了架高式的地板,也就是所謂的『床』這個日文漢字。

t05a.png

架設床的第一步,會在基壇上方按照一定間隔排放小型的礎石,礎石上安置的不是大型的柱,而是一種短而小的支撐材,稱為『束』。在一整排束的上方安裝一條與棟的方向平行的木材,稱為『大引』,然後在成排的大引上方再安裝一排與垂木的方向平行的木材,稱為『根太』,如此就完成了構成地板的格狀骨架。最後在根太上緊密排放一到兩層的木板,這就是所謂的床。

t05b.png

如果是講究一點的建築,之後還會在木地板上再鋪一層『疊』,也就是用乾燥稻桿壓實襯裡,外側再用藺草編織成表,最後用高級布料收邊(稱為『疊緣』)的大型地板墊。啊!對了,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見的日式建築裡常有的褟褟米(疊的平假名為たたみ)。

t05c.png

順帶一提,因為日式建築內的房間大多都會鋪滿疊,因此疊的數量就變成了計算房間大小最簡便的單位。例如我們常聽到的四疊半,就是用四塊褟褟米再加半塊褟褟米拼成的正方形房間。到了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把疊的大小做了嚴格的規定,使得兩塊褟褟米拼成的正方形剛好符合一坪(也就是長寬皆為六尺的正方形)的大小,如此一直沿用到現代。

對了,在日式建築內,如果是鋪褟褟米的地板,在行走坐臥時最合乎禮儀的做法是要避開疊緣,也就是說,手腳及身體千萬不要直接接觸疊緣,那樣可是很失禮的喔!

這樣的地板,由於底下是架高的,不但能隔絕濕氣,還利於通風,所以冬暖夏涼,非常適合冬天濕冷而夏天悶熱的中緯度海島地形。不過,也因為褟褟米會吸收濕氣與髒污,每年都必須定期將褟褟米拆下來,搬到戶外晾曬,去濕除蟲,還挺麻煩的呢!

t05d.png

而在某些不適合鋪地板的室內空間,例如廚房與玄關(連接房屋內外的空間),日本人習慣上就會保留泥土地面(到了近代則改以鋪水泥替代),稱為『土間』。此外在某些受中國影響較深的禪宗寺院內也會使用鋪方形磚瓦的地板,這些地磚通常採用與建築物平面成四十五度斜角的『四半敷』做法。

剛看到這個名詞的時候,我就有點好奇,為什麼要叫四半敷呢?到底理由為何如今早已不得而知,不過有一種說法是,因為鋪設四半敷地板時成四十五度角,剛好是圓周一圈的四分之一(是不是有點牽強啊)。

至於,為什麼要把地磚鋪成這副德性?據說是因為這樣能讓室內空間看起來感覺稍微寬闊一點點……嗯……你覺得呢?

接下來談談天井,不過這個部分癮士目前找不到介紹架設步驟的資料,沒有辦法畫流程圖,所以只好直接以照片顯示,抱歉啦!

在傳統的日式建築中,最早是跟中式建築一樣,直接露出屋架的梁與桁,以及垂木等上層木結構的。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開始有了想要把這些木結構遮蓋起來的想法。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一方面是因為日本地震多,如此可以防止難以清掃的屋頂因地震而掉落灰塵,另方面則是因為日本地處高緯度,加蓋天井也能讓寒冬裡的暖房效率大幅提升,於是開始出現天井的設計。

01唐招提寺.JPG

唐招提寺的南大門內部使用化妝屋根裡。

最早的做法是在地垂木的下方再安裝一層『化粧垂木』(就好像幫屋頂內側塗上一層化妝品一樣),這種作法稱為『化粧屋根裡』。之後發明了用交叉如格網的一組木條嵌入梁與桁之間的做法,稱為『組入天井』,例如東寺的金堂天井就是這種。不過,透過格子還是可以隱約看見上面的屋頂結構。而往後陸續出現了用木格子配上木板的『格天井』,以及在格天井的每一格之內又加入小間距細木格子組的『小組格天井』等,則已經完全演變成無法透視的天井了。

02東寺.jpg

東寺金堂內部的組入天井(此照片擷取自網路)

03唐招提寺a.JPG

唐招提寺金堂前方使用格天井。

04建勳神社.JPG

建勳神社舞殿使用精美的小組格天井。

鐮倉時代之後,有些建築為了凸顯使用這間屋子的主人地位高人一等,會想盡辦法讓屋內空間看起來比較高大寬敞,這時就出現了在格天井中央安排一個往屋頂內部上升一段的特殊天井,稱為『折上格天井』,這是最高等級的天井。所以當你在佛寺裡抬頭看見折上格天井時,很可能這房間裡中央安置的佛像就是整棟建築中地位最高的本尊了。

05建仁寺b.JPG

建仁寺內的折上小組格天井,注意看天井中央往內折凹的部分。

除了這些基本型的天井之外,其實還有許多不同樣貌的天井,例如禪宗寺院會使用在木板上塗漆,使得天花板看起來光滑如鏡的『鏡天井』,或是只使用一種稱為『竿緣』的簡單橫向木條支撐木板做成的『竿緣天井』等等。而有些寺院或宮殿甚至僱請名畫家在鏡天井上(例如禪宗寺院常見的雲龍圖)或格天井的每一個格子裡作畫,看起來非常繽紛華麗。

07詩仙堂.JPG

詩仙堂內的竿緣天井與疊(褟褟米)的搭配。

06建仁寺.JPG

建仁寺法堂屋頂繪有雲龍圖的鏡天井,也可以觀察到地面上鋪著四半敷磚瓦地板。

08大覺寺.JPG

大覺寺內華麗的彩繪格天井。

說到天井,就順帶想起鼎鼎大名的『血天井』來。那啥?聽起來好像天井會滴血一樣。拜託!又不是在拍恐怖片!不過,據說真相也差不多了啦!

所謂的血天井,就是在戰爭中攻陷一座城之後,有時會發生守城方將士在城內的大廣間裡集體切腹殉城的事件,如果因為各種因素暫時就這麼把現場擺著很久沒有清理,血跡就可能洗不掉了。這種時候,為了怕死者變成怨靈而作祟,或者為了褒揚他們的忠誠,也可能是為了廢建材再利用,總之就會把這些沾染血跡的木頭地板拆下來,然後捐給某座正在整修的寺廟。一方面做為天井建材使用,另方面也有供養英靈的用意。這就是血天井。

也就是說,血天井這種特殊建材只會出現在寺廟的佛殿裡。畢竟,誰願意在曾經發生慘案的屋子裡居住或辦公?萬一晚上睡前盯著天花板的血漬看,結果真的出現殺氣騰騰的阿飄武士和哭哭啼啼的阿飄女眷,多恐怖是吧!?所以就只能捐給寺廟了,而寺廟也能因此而免費獲得優質的建材,真是一舉兩得,不對!其實是一舉三得,因為到了近代旅遊盛行之後,還能賣門票讓好奇的觀光客來參觀。是說,還真的有很多遊客愛看這個,至於你問我愛不愛看?嗯,我沒看過,也並不特別想看,所以,很抱歉沒有照片。

對了,京都境內有許多以血天井聞名的寺廟,這些寺廟裡收容的血天井據說全部都來自伏見城圍城戰後留下來的大量城內遺構。

話說西元一六零零年,關之原大戰前夕,豐臣家武將石田三成等人率五萬大軍圍攻德川家武將鳥居元忠鎮守的伏見城,圍攻十五天城破之後,近兩千名德川軍全員戰死,其中有約三百八十人集體切腹自殺。如此慘烈的現場就這麼留著,一直到兩個月後才由獲得最後勝利的德川軍前來收拾。因為染血的地板數量太過龐大,最後只好由京都境內以養源院為首的八座寺院分別供養云云……。

不過也有別的說法是,伏見城破之後立刻被豐臣軍放火燒毀,不可能留下染血的建材,那麼那些血天井到底是……嗯,不要問我,我不知道喔!

唉呀!不小心聊到別的地方去了,浪費了太多篇幅,那麼剩下最後的『壁與建具』就只好再拖一篇囉!不過,這真的是這個主題的最後一篇了,請大家耐心等待。

09東大寺.JPG

東大寺內書寫了奉納者名字的格天井。

10建仁寺a.JPG

建仁寺內某處,可見在木地板走廊旁邊鋪上疊的房間,以及走廊上的化妝屋根裡。

11仁和寺.JPG

仁和寺內擁有小組格天井的房間。

12六角堂.JPG

六角堂內的四半敷地板。

13方広寺.JPG

方広寺鐘樓內可見彩繪格天井與土間地板。

14梨木神社.JPG

梨木神社舞殿的格天井與木地板。

參考資料:

圖解文化財見方--歷史散步手引  人見春雄等著  山川社  1997.11(日文)

寺社建築的鑑賞基礎知識  濱島正士著  至文堂  1999.2(日文)

圖說日本建築之見方  宮元健次著  學藝出版  2002.2(日文)

圖像式學習--京都的文化財  淡交社編集局編  淡交社  2009.10(日文)

圖解古建築入門  太田博太郎監修  西和夫著  彰國社  2012.11(日文)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