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5BMjE1NDMwMzk3MV5BMl5BanBnXkFtZTgwODEzMDc0NTE@__V1__SX1217_SY530_  

  喜歡一部電影,當然要大寫特寫,將心中滿溢的收穫與感動記錄下來。可是,討厭一部電影呢?你,寫是不寫?

  今年的台北電影節,我的片單很少,收穫卻相當豐美,所選的九部電影中,五勝一敗二和一棄權的戰績,是歷來少有的幸運。於是,我決定從頭記錄到尾,就算難以忍受如這一部,還是要寫。

  這是另一個全新的挑戰,此刻我也不知道結果會是如何,老實說。

  那麼,我們這就開始了罷。

雖然從很久以前我就知道,光看影展手冊來判斷一部電影好不好看,適不適合我,其實是非常冒險的。文字誰都會寫,尤其在慣於拼貼文字翻江覆海的影展操盤手筆下,任何電影都可能鹹魚翻身或者虎落平陽。就算後來多了網路上公開放映的片花,也還是有誤導觀眾的可能,畢竟,剪輯出來的影像還是可以騙人。這是看影展的一大挑戰,也是一大樂趣。

所以,這一次就是我失算了。

當然,在正式開始之前我還是要說,這畢竟只是我自己私人的看法,或許狹隘偏頗,或許幼稚無知,關於這部電影真正的價值,各位讀者還是應該憑藉自己的眼光來驗證。

好吧!雖然有點老套,但是失敗的時候,我習慣從跌倒的地方重新檢視起,於是我們先來讀一下台北電影節影展手冊上是怎麼介紹這一部電影的:『巴勒斯坦導演阿萊恩以黑白影像捕捉主角看似無力卻荒誕的人生,大量的爵士樂為影片帶來強烈的反差效果,獨樹一格的黑色喜劇在中東的電影地圖上更顯驚喜。』

你知道是哪些點戳中我們的嗎?首先是黑白影像。如今在百分之九十九的電影都使用彩色影像的時代,會特別選用黑白影像的導演,若不是有一定要以去除雜色的黑白色調來呈現影像的理由(像是想要營造懷舊、憂鬱、神秘或是哀悼等等特殊的氛圍),就是對自己掌握光影美學的功力非常有自信,認為唯有單純的黑白影像才能完美詮釋導演腦海中的瑰麗光影世界。

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兩項指標其實是互相作用而且互相依存的,而導演的悲劇就從這裡發生了。

如果從這兩項指標來檢視這部電影,我個人認為導演只有在前面那項指標上勉強達標,而不幸的是,在後面那項指標上的表現嚴重影響了整部電影的美學價值,反而拖垮了前一項指標所欲達到的效果。

這麼說吧!這部電影在畫面上並沒有我原先所預期的美。身為一個業餘電影觀眾,我並不算絕對耽美的那一型。而且老實說,中東地區貧瘠的地貌與強烈的日照,原本是非常適合呈現黑白光影之美的。可是就我認為,導演並沒有好好把握這個優勢,也沒有用心經營畫面。雖然當地深具特色的自然與人文風景還是非常吸引我們,例如少數幾張吸引人的劇照,但也只有這樣而已。

如果只是這樣,導演幹嘛特別要選用黑白影像?

再回頭來看第一項指標,這部電影想要敘說的,其實很簡單,我猜。大概就是平凡的巴勒斯坦人夾在以色列統治者與獨立狂熱反抗軍之間,內外煎熬的荒謬處境,這從主角分別與以色列安全局探員以及巴勒斯坦游擊隊成員的對話中可以明顯察覺到。我甚至覺得,導演鋪陳這整齣戲,其實就為了這兩場戲裡的兩段對白……我會不會太自以為是了?嗯,這就是我的風格嘛!

平凡的老百姓其實只想要平安過日子,沒有人天生就想當反恐探員或恐怖份子,也沒有人希望變成勢力爭奪戰中兩面不討好的夾心餅乾。就這一層看來,導演使用黑白影像或許是為了凸顯巴勒斯坦居民必然的荒謬與悲情,或許也暗示了不斷重演的歷史(彷彿老舊的新聞畫面)與平民百姓被葬送的幸福與希望(所以使用了宛如哀悼的色調)。

如果這就是導演的企圖,我確實接收到了。但是,電影除了是傳達意念的工具,也是一門藝術,所以美與嘲諷是不可或缺的。而這部電影中的美與嘲諷,有,但是不足,至少我個人這麼覺得。

其次,在中東電影裡加進爵士樂來製造反差,順便凸顯主角(或整個巴勒斯坦佔領區平民)境遇的荒謬,這點子很好,非常好!通常在看電影的時候,我會特別對音樂有感覺,也會試著去注意音樂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暗示。但是當我回想這部電影的時候,卻竟然發現自己對音樂沒有感覺。整部電影結束之後,我其實不太記得什麼音樂的片段,這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如果這齣電影的音樂確實非常突兀,具有強烈的反差,那我一定會印象深刻,但,沒有。

如果這只是寫影展手冊的宣傳人員想要吸引觀眾的注意,那他成功了。可是很可能這不是導演的意圖,只是宣傳人員自己的想像,就像我這篇文章一樣。但如果這真的是導演的意圖,我必須說,至少對我來說,他失敗了。就是這樣。

難道,這是文化的差異?我們會對中東音樂特別有感覺,但是聽到爵士樂則感覺稀鬆平常,是因為這樣嗎?還是因為導演選用音樂的時機無法準確的傳達出反差的效果?我不確定。但我確定的是,我並沒有接收到音樂要說的話。是我聾了,宣傳盲了,還是導演啞了?如果我有機會再看一次,或許可以再稍微確定一點點,呃……很抱歉,我不想。

最後一點,獨樹一格的黑色喜劇,以及中東電影地圖,很好!我喜歡這個,確確實實地正中我的敏感帶。

確實,這幾年,中東電影在國際影展上大放異彩,我也因為台北三大影展的引介而看了不少質感不錯的好片。所以在我的想像中,這應該是一部以荒謬而錯綜複雜的情節,以及深具特色的黑白影像構成的,中東電影。

但是我錯了,或者,是宣傳錯了,還是導演錯了。在與我所看過的中東電影比較過之後,這一部一點都不黑色,一點都不荒謬,一點都不獨樹一格。或許頂多就是一個東施,想要學人家搞黑色喜劇,但看著就是不像。

讓我們把舉例的範圍縮小一點,就拿與這齣戲血緣最近的,來自以巴兩地導演所拍的電影來看好了:要說獨特與黑色,這一部既比不上『天外飛來一隻豬』(雖然說我給這一部的分數也不是很高,但至少人家娛樂性夠啊!);更遠遜於同樣是巴勒斯坦導演的『妙想天開』(而且這一部的中東音樂多精彩!);要說荒謬與深刻,『檸檬樹』和『韶光在此停駐』要強得多了,要說光影與紀實,當然更比不上『耶路撒冷記憶碎片』(是說這是一隻長達六小時的記錄片怪獸,跟劇情片比較好像有點不倫不類就是)……。

總之,看這部電影時,因為前面這些前輩們的緣故,我總是感覺導演有點力不從心,明明很多場景和橋段都可以有更好的發揮,但是……但是,話也不能這麼說,畢竟每個導演都有他自己的想法與限制,這樣的比較有時候真的既不公平也不客觀。

那麼,你如果問我最受不了這部電影的那個地方?我會說,結局(嗯嗯,以下有雷囉!如果你還有想要給這部電影一個機會,請先停在這裡就好)。

這部電影的結局是,主角為了帶女朋友與女兒離開巴勒斯坦,潛入女朋友的家,而女朋友的丈夫(或許他是個有錢的以色列人?)剛好返家,結果女朋友陰錯陽差親手開槍殺了自己的丈夫,而男主角就出來頂罪庇護女朋友。劇終前的最後一場戲,女朋友帶著他們的女兒去監獄探望男主角,『一家人』隔窗相視而笑。而被綁架的以色列士兵和被以色列監禁的政治犯都獲得了釋放,全城一片歡欣鼓舞,幸福洋溢,充滿希望……。

這樣的結局看起來很美好,不是嗎?是嗎?!我一點都不覺得美好。男主角自己拋棄了懷孕的女朋友而逃走,逼得女主角只得選擇嫁給不愛的人。而那個老公既疼女兒又顧家,每天親自開車接送女兒上學(雖然說治安考量也是啦!)。可是他得到了什麼?老婆每天和男朋友在自己家的床上幽會,而回家之後無意中發現一封信,裡面裝滿老婆和情人抱在一起合照的相片,會生氣也是裡所當然的吧?!他只不過是跟情敵打架,自己的老婆卻拿獵槍轟掉了他的命,而當一切都結束之後,心愛的老婆和女兒卻與那個該死的情敵幸福相望。

這就是導演所主張的正義嗎?很抱歉,我堅決不能同意!雖說真愛無價,但一個好人的尊嚴和生命難道就應該在所謂的真愛面前低頭放棄?還是,導演用這樣的結局來暗示巴勒斯坦平民的境遇?那巴勒斯坦人的化身是誰?是小偷?是情人?是小女孩?還是那個倒楣的丈夫?

答案或許要回到英文片名來檢視:『Love, Theft and Other Entanglements』我姑且翻成『愛與賊,以及其他種種糾葛』。對人的愛,對土地的愛,有一天被偷了,到底是要搶回來,偷回來,還是就此放棄?而在這些凡此種種的愛恨掙扎之間,面對各式各樣錯綜複雜的糾葛,你如何選擇?

導演或許想要藉由這部電影提出這樣的疑問,或許想用一個有缺陷的美好結局來刺激像我這樣的觀眾思考,或許還有許多的可能……又或許只是愚痴如我,看不懂其間的道理罷了。

更或許,這部電影其實真的沒有那麼糟,我只是被影展手冊誤導了,帶著不正確的期待走進電影院,通常的結果當然就只有失望一途。

是的,看完這部片,我是失望的,對導演,對影展手冊,或許更多的,是對於最終還是選擇了花錢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卻又不能放過自己,而寫了這麼一大篇謾罵文的我。

 

電影官網:http://www.lovetheftandotherentanglements.com/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北電影節 以巴衝突
    全站熱搜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