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這一篇,對我來說應該不好寫,也寫不好吧!

 

  不好寫,來自整部電影渾然天成,寓意深遠,但是隨時隨地又驚喜處處,一不小心就會為了一朵小花而忽略整個花園。而我,一向是專門注意奇怪的地方,拍照也是,寫作也是。

 

寫不好,因為這部電影沒有太多的結構與象徵,只是輕輕淡淡的說一個很普通的故事而已。我所擅長發掘的那些電影元素,在這部電影裡被減到最低,剩下的大概只有低迴而濃郁的感情,就像一杯精心沖泡的咖啡一樣,簡單清澈沒有多餘的花俏,一口喝光,卻留下一整個早上的芬芳。

 

  那,該怎麼辦呢?對了,如果不知道要從哪裡講起的話,就先說說電影的標題好了,有趣的是,我老是記不住這部電影的中文片名。或許是受到某本曾經很有名的書『傷心咖啡館之歌』的影響吧?當我想要回想起電影的中文片名時,卻一直陷入小學校園裡照樣造句的無盡輪迴……無論是傷心、溫柔、幸福、夜鷹、回憶、海角、船屋、微光……這些與片中情節或氛圍有關連的詞句都代換過了,就是想不起寧靜這兩個字。怪了,明明這部電影跟寧靜很有緣份的說。

 

  總之,從中文片名,我們大概可以猜到這是一部與咖啡館很有關係的電影。沒錯!這部電影的主要故事就發生在一間位於偏僻海邊的咖啡館裡,女主角吉田岬(永作博美)為了想見船難失蹤的父親一面,來到父親獨居的海角船屋,在這裡一邊經營咖啡館,一邊等待與父親相逢的機會。

 

  船屋後方的山坡上,有一棟停業中的民宿,裡面住著年輕的單親媽媽(佐佐木希)與兩姊弟。吉田岬因緣際會的與這對母女結成互相扶持的好友,還開始與其他船難家屬交流,一起等待親人歸來……大概是這樣的故事。

 

  至於日文片名就更有趣了。據說這部電影曾經改過片名,原本在籌備與拍攝期間是『さいはてにて−かけがえのない場所』(翻成中文大概是『遙遠的盡頭──無可取代的場所』),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在預告片公開之前改成了『さいはてにて-やさしい香りと待ちながら-』(中文大概是『遙遠的盡頭──在溫柔的芳香中等待……』)

 

  說實在的,我比較喜歡原來的片名,總覺得寓意深遠之中帶著一種村上春樹般的情調(雖然其實跟村上春樹一點關係都沒有)。而後來的片名或許就是把話講得太清楚了,所以有一點點無趣了罷,至少我是這麼覺得啦!

 

  從日文片名來看,這部電影可以有三個切入點。首先,關於遙遠的盡頭,這是時間的遙遠距離,是空間的遙遠距離,更是跨越時空之後的,人與人之間的遙遠距離。

 

片中與父親三十年不見的女主角岬小姐,在得知父親出海失蹤八年的噩耗後,隻身來到了這個海角天涯,只為了試圖抓住那渺茫的機會,能與父親重逢。然而死生終歸契闊,久遠的空白也難以填補,女主角的想望似乎終將面對失落,等待也終將來到盡頭。

 

然而,真實人生中永遠有不期而遇的美好邂逅,故事裡更是如此。岬小姐還沒找到失蹤的父親,卻先遇到了填補她心靈空洞的三個女子。首先是好奇過來探頭的小女孩有沙,為了籌措午餐費而開始在岬的店裡打工。接著有沙的導師城山小姐為了家訪而碰巧來到店裡,喝了岬泡的咖啡而得到療癒。最後連有沙的母親繪里子(佐佐木希飾演)都來攪局,先是帶走有沙並禁止她繼續打工,之後又因一場意外而與岬打開心房,終於成為莫逆之交。

 

血濃於水的親子之情被三十年分離一刀切開,萍水相逢的陌生靈魂卻彼此吸引,彼此安慰,彼此填補。距離的遠近在此遂有了一種微妙的辯證,一旦跨過那幽微不可預見的界線,親疏遠近就如此輕易的瞬間易位了。

 

而當岬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遙遠盡頭,或許她也意識到這裡是她與父親緣分的開始(岬似乎在此船屋出生,她的名字也暗示了此地的地形)與盡頭(岬應該從一開始就隱約知道這很可能會是一趟悲傷的旅程)。但是她沒有預料到的是,這裡似乎也變成了尋親之夢最終的盡頭,空虛,絕望或者心碎,使她再也無法承受那些有如日日夜夜窗外不斷襲來的浪潮般,巨大而沒有終點的痛苦,使得她最後不得不放棄一切,再度遠走……。

 

其次,是在溫柔的芳香中等待。溫柔的芳香,指的既是咖啡的芳香,是船屋咖啡館裝潢木料的芳香,也是人與人之間彼此誠心相待的芳香,在這些充滿芳香的事物圍繞之中,等待也變得溫柔而充實了。

 

對岬和其他船難親屬來說,等待的當然是與父親久別的重逢。對那一對小姊弟來說,等待的是母親從遙遠的打工地賺飽了生活費回來與他們相聚。對老師來說,等待的是從未出現的孩子母親,以及對自己從事教職的肯定。對年輕的單親媽媽來說,一開始等待的是捉摸不定的男友,之後則變成等待慈愛的外婆病癒返家,一家人再度團聚,最後則是期待岬再度回到這個海角咖啡館。

 

雖然,有等待就會有懷疑,有怨懟,有絕望。但是在各種各樣的芳香圍繞之中,這些負面情緒或許被消融了,或許被稀釋了,又或許只是被暫時壓抑了。但無論如何,有人陪著自己一起等待,總是一種幸福。雖然這期間也經歷了伴隨希望而來的失落與緊跟絕望而生的痛苦,不過,這些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唯有一路掙扎過來依然相信自己,相信未來的人,才能得到甜美的果實。

 

而或許,沒有了芳香的陪伴與支持,孤獨地等待,到最後,我們將會因自己的脆弱而被徹底擊垮。

 

最後,關於無可取代的場所,既是埋藏父親生活印記與回憶的船屋;是充滿人情溫暖與芳香,撫慰來客身心的咖啡屋;也是支持家族情感與生計,並承載旅人疲憊與歡笑的民宿。這三個場所共同構成了一個主要的象徵,也就是關於『家』的意象,一個我們隨時都可以回去,也隨時都能放鬆休息的地方。

 

因為是如此的無可取代,所以人們最終還是會不斷的回到這裡,就像在暗夜裡高掛的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回家的方向。而這盞燈,在劇中竟具現了,是一盞女主角每夜為失蹤父親點起的引路之燈,也是一盞單親媽媽每夜為摯友點起的召喚之燈。

 

故事的最後,女主角岬又回到了這海角之地。回到有父親魂魄與朋友身影的咖啡館門前,因為,這裡對她來說,就是無可取代的場所。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隱約有一個感覺,那就是為什麼電影中幾乎都是女子呢?男人在這齣戲裡不是做為次要的陪襯存在(例如小男孩與那個船難家屬中彈吉他的兒子),就是做為不在場的重要存在(例如女主角的父親與單親媽媽的男友)。為什麼我說不在場呢?因為在這齣戲最主要的故事中,父親當然是已經失蹤的角色,確確實實的不在場,但是他重不重要?也無庸置疑。

 

問題在於,單親媽媽的男友,不是一開場沒多久就出現在好幾場戲中了嗎?最後甚至還差一點強暴了女主角。這樣怎麼會是不存在呢?

 

我想這個問題要這樣看待,因為他並不是這齣戲所要深刻描寫的對象。他只是一個道具,一個讓單親媽媽與女主角打破隔閡的重要存在。藉由這場意外,女主角和單親媽媽才開始有了心靈的溝通與交集,最後變成互相依存的摯友。而且,從這一場戲結束開始,男朋友就永遠消失在故事之中了。

 

雖然導演一直強調這不是一個女性電影,男性角色在片中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無誤。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描寫女性之間深刻情誼,以及女性如何在男人不在的狀態下自立自強,活出堅毅女性一片碧海藍天的電影。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我個人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女性主義的電影。身邊沒有了男人,從五六十歲的外婆到三四十歲的女主角到二十來歲的媽媽與老師,以及十歲左右的小姊姊……這些女性依然可以活得頂天立地,這是讓我這個年過四十卻一事無成的男人感到羨慕與汗顏的地方……。

 

藉由這齣戲,編劇或導演想要告訴我們的,或許在人與人之間的溫馨情感之外,也有一點點這樣的意思:或許,沒有了男人,女人還可以活得更好,更自由,也更有活力,也不一定呢!

 

對了,這齣戲裡有一組很重要的象徵,那就是取名夜鷹(ヨダカ)的咖啡館,以及日本作家『宮澤賢治』的繪本『夜鷹之星』。雖然劇中隱約有提到一點點,但是我對這個繪本與這齣戲的關係感到好奇,希望有一天能找到這個繪本(當然最好是中文版啦),好好印證一下。

 

有件必須要在此提一筆的事,這一場是有導演QA的,來自台灣的年輕女導演姜秀瓊,受邀為日本東映公司執導這一部電影。據說這個企劃從十年前開始就已經萌芽了,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導演,最後找到台灣的新銳導演姜秀瓊,果然拍出一部淡雅雋永的作品。老實說,我真的很佩服東映的堅持,也欣賞導演的風格。這樣一個劇本,依照日本電影與日劇的風格,很有可能會拍成一部洋蔥味十足的催淚作品。

 

這也是我最喜歡這部電影的地方,把原本濃郁而真實的情感,拍出了恰到好處的清爽恬淡。而世界遺產登錄的能登半島美景,海天合一的大量藍色意象(是憂鬱,也是自由),以及主角永作博美渾然天成的演技,都使得這部電影更加的豐富與美好。

 

啊!這篇雖然難產了十天,寫得真的很辛苦,但我還是想在文章的最後,謝謝東映公司,謝謝永作博美,謝謝姜秀瓊導演,也謝謝介紹這一部好電影給我的台北電影節,謝謝你們!

  

電影官網 http://www.saihatenite.com/

110006fky1g3tqontof1d1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