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日 

如同昨天所說,今天是京都上下兩座御靈神社舉辦『例大祭』的日子。

在過去,兩大御靈神社依古例是在陰曆七月十八日舉行『御輿迎』神事(也就是神幸祭),然後八月十八日則是舉行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御靈祭』(還幸祭)。據說在明治維新前夕,神輿會從『今出川御門』進入御所內,並在皇宮北門的『朔平御門』前稍事停留,由天皇親自祭拜之後,再繼續繞境巡行。

但是自從明治改曆之後,不知為何,御靈祭也被拆成兩部分,神輿巡行的部分被移到新曆五月一日到十八日之間舉行,而新曆八月十八日這一天則保留神事的部分,稱為例大祭。

是說,豐臣秀吉和明治天皇這兩位該說是平安京的歷史罪人還是麻煩製造者呢?前者為了在京城內建造自己的居城『聚樂第』而搞出著名的京都大改造,將原本散佈京都各地的許多神社寺廟都來個乾坤大挪移;而後者放棄千年古都遷都江戶也就算了,不但推行廢佛毀釋,搞垮了一堆古寺,更使出一招史無前例的改曆大絕,弄得各寺社的祭儀與日期都亂調了……不過,算了!反正京都人自己都已經接受了,適應了,我們這些外人還在這裡唧唧歪歪的囉唆什麼?

好吧!首先來看看下御靈神社的例大祭。這個祭典是每年八月十八日早上十點左右開始的,首先是由神官在舞殿前面對本殿的方向排成一排,實施完祓禊之後,由宮司奏上祝詞,是為例大祭神事。

神事結束之後,接下來就是『神馬牽廻』的行事,由身穿古裝的養馬人牽著神馬繞行舞殿三圈。在京都的諸多神社中,依然保留此一習俗的神社真的已經不多了,由此也可見御靈神社的重要性。

神馬退場之後,緊接著就要進入重頭戲的『東遊』奉納了。這東遊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御神樂,也非傳自中土的舶來古曲,它原本是古代日本東國駿河地方的傳統歌舞,在平安時代傳入京城內,隨即成為宮廷中極受歡迎的歌舞。連『源氏物語』第三十四帖的『若菜下卷』中都詳細地描繪過的著名舞樂。由於原本是武士騎馬遊獵之後的餘興節目,所以舞者在穿著與舞姿上都稍微帶有英氣,優雅中又夾雜著些許的粗獷,或許對日本人來說更具有特殊的意義罷!

下御靈神社的東遊奉納,分成前後兩段。舞者四人,身穿東遊專用的卷纓冠與青摺袍,腰配長劍笏帶,身後拖著長長的裾,緩緩走上舞殿,在雅樂的樂聲中伸長了袍袖開始翩翩起舞。第一段的『駿河歌』結束之後,舞者步下舞殿,豪邁地將右肩的袍子脫下,露出底下青色的裡衣,然後再回到舞殿上繼續跳第二段深具男子氣概的『求女子』,據說這可是從平安朝就傳下來的經典慣例呢!

至於上御靈神社的例大祭,除了早上九點半開始的神事之外,十點半也有『茂山千五郎社中』的『狂言奉納』,而到了晚上七點半之後更依序有『御靈太鼓』與『六斎念仏』等奉納演出……看樣子,上御靈神社這邊似乎把前夜の儀挪到例大祭的晚上來舉行了,而且,好像這邊的奉納表演比較庶民一點點喔?

看樣子,我昨天的猜測似乎也不太準確呢……京都的祭典果然很深奧啊……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