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四日 

今天的京都行事曆是上賀茂神社的『斎王代御禊の儀』。

所謂的『齋王代』,最早就直接叫做齋王,是由未婚的內親王(公主)出任重要神社的巫女,代表天皇祭祀神明的制度。據說日本最初的齋王就是負責祭祀皇祖天照大御神的豐鍬入姬,她奉父皇崇神天皇之命,率領眾巫女在六十年間遷宮二十五次,最後鎮座於奈良東方最靠近海邊(當然也最靠近日出)的伊勢地方(今天的三重縣境內),這就是全日本最崇高的伊勢神宮。

此一制度,其實暗藏著日本這個國家的原始面貌。如果我們回想起古代中國初次認識的日本,是由祭拜天照大御神的巫女王『卑彌呼』所統治的這個事實,就可以知道最原始的日本政治體制是政教合一的神巫國家。

不過,身為統治者(至少是表面上啦)的巫女王,隨著日本從母系社會逐漸邁向父系社會的轉變,也逐漸卸下政治的包袱,交給身邊原本居於輔佐地位的男性兄弟,自己則專心祭祀神明。也就是說,為了在女神領導的日本取得男性統治的政治正確性,齋王的存在是必要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日本被迫政教分離,齋王的制度早已名存實亡,許多依靠齋王制度維繫的祭典也一度中斷。在民間恢復祭典的呼聲之下,既然內親王已經不能再出任齋王,而某些祭典又需要有齋王的角色存在,於是建立了由民間未婚女子在祭典期間代行此一重要職務的制度,這就是齋王代。例如賀茂神社的葵祭,就是在西元一九五六年祭儀復興時,初次由民間選出身家清白儀表出眾的未婚女性擔任齋王代,並在此後成為一項慣例。

耗費這麼一大段來解釋齋王代的歷史,其實是要說明在葵祭中,齋王代的角色是多麼重要的存在。而在齋王制度依然存在的古代,『御禊之儀』是由身穿十二單禮服的齋王率領隨行巫女與女官,在葵祭當天早上從位於『紫野』的齋宮出發,前往賀茂川畔舉行的重要潔齋儀式。

但是自從祭儀復興之後,這項儀式就變成由上賀茂神社與下鴨神社隔年交替舉行,今年剛好輪到上賀茂神社。於是,每年五月四日的這一天,由齋王代以下大約五十位女性所組成的『齋王代女人列』,從早上十點左右開始,在雅樂的伴奏下沿著參道列隊進入一之鳥居,到跨越御手洗川的橋殿就位。

之後,齋王代在童女的陪伴下走到御手洗川畔進行御禊之儀,然後又回到橋殿上,從齋王代開始,所有人依所扮演的職位高低順序取出懷中的形代(人形的紙片),吹口氣讓污穢附著於形代上,然後放流到御手洗川內。如是,便代表大家都身心清淨了,而整個御禊之儀也就算告一段落。

對了,據說扮演齋王代的女子除了要穿上十二單衣之外,還要以生鐵浸在酒精之後產生的鐵漿把牙齒塗黑,稱為『歯黒』。原本在平安時代,貴族的男女都流行將牙齒染黑,據說這麼做除了美觀之外,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用。

對於身為現代人的我們來說,張開嘴看見一口黑色的牙齒,怎麼想都只有恐怖而已,古代日本人卻認為這樣很美,人類的審美觀變遷還真是不可思議啊……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