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

邁入四月,春天的腳步就更加緊湊,開始跳起舞來了。是的,今天的京都行事就是『祇園甲部』的『都をどり』。

雖然比北野をどり稍微晚了幾天開演,但這個都をどり可一點也不含糊,因為它竟然是京都各大花街をどり的始祖呢!

話說那是西元一八七二年,第一屆勸業博覽會在京都開辦的時候,為了替前來參觀博覽會的人們提供餘興節目,在祇園首席茶室万亭老闆的建議下,便由最能代表京都特色的祇園甲部藝舞妓們,在京舞井上流三代目井上八千代(本名片山春子)的指導下,進行了一次附有舞妓點茶招待的京舞表演。

這次的演出借用了位於祇園新橋小堀的『松の屋』的場地,從三月十三日到五月底的八十天之間,總共動員了三十二名藝舞妓與二十一名舞台工作人員,分為七組輪班上陣。因為演出實在太精彩,第二年移到當時剛落成啟用的歌舞練場繼續演出,後來這個表演就變成常態性的節目,然後逐漸演變成每年四月一日在祇園甲部歌舞練場舉行為期一整個月的都をどり,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停辦了六年之外,幾乎每年都有演出,到今天已經舉辦一百四十二屆了。

那麼,這個都をどり的節目內容又是如何呢?跟北野をどり不太一樣的地方是,都をどり並不分為歌舞劇和純舞踊兩段演出,而是只安排一個分為八段的歌舞劇節目。每年會從歌舞伎劇目,文學作品與通俗傳說中挑選出幾個著名場景或故事片段,然後由藝舞妓們以載歌載舞的方式表演出來。

據說每年固定的第一景都是『置歌』,開場時穿著美麗服裝手持團扇的二十名藝舞妓們從兩側『花道』(日本傳統演藝表演中從觀眾席兩側延伸到舞台上的走廊,可供表演者進出舞台或作為特殊的表演場地)出場,口中高喊出『よ~いやさ—』的開場呼,是最膾炙人口的演出。

而同樣定例的最後一段,由每一段演出的主要角色們與所有演出藝舞妓一起出場的大型終舞,也是非常引人入勝的表演。

如同北野をどり一樣,都をどり也不只有歌舞表演而已。每年花費四千五百日幣購買『茶券付特等觀覽券』的觀眾,除了欣賞表演之外,還能額外參觀歌舞練場的美麗庭園、欣賞歷屆製作的精美服裝展示並享用由舞妓現場以『立礼式』(不同於一般跪坐在褟褟米上點茶,而是站在桌前點茶)點茶的服務。

此外,每年開發出來的周邊期間限定販賣品也是都をどり的一絕。為了不浪費由工匠手工縫製的舞台裝,每年都會將淘汰下來的舊和服製作成相關產品出售,像是『風呂敷』(日式浴巾)『巾著袋』(以絲繩束口放化妝雜物的小袋)『がまぐち』(也就是近年來在台灣非常流行的口金包啦)等,都非常受到歡迎呢!

此刻,我彷彿可以聽到剛剛開場沒幾分鐘(日本時間午後四點五十分)的今天最後一場表演的開場秀,藝舞妓們輕快的『よ~いやさ—』呼聲……啊……春天真的降臨京都了呢!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