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說喔,其實啊......戀京癮士我一點也不『愛京都』。

  毀了!毀了!我真的把實話說出來了。與京都相識十五年,我發現我自己越來越不瞭解京都,也越來越不『愛京都』了。

等一下!為什麼這裡的愛京都三個字要特別加上引號呢?

  這麼說吧,老朋友都知道,我常常在文章中強調,京都是一個有表有裡的四度空間城市。什麼?你不知道?那你需要時間慢慢適應戀京癮士我各種各樣的胡說八道。也就是說,呼應於京都的多層面貌,我之所以不愛京都的理由(或者該說是真相),其實也包含了表和裡兩個層次,其複雜程度與箇中隱含的矛盾牽扯其實並不遜於如今臺灣島上詭譎多變的情勢。

  先說說表層的理由好了。對我來說,『京都』這個詞其實是個龐大繁複的概念,這裡面包含了一千兩百年來,在名為『平安京』或『京都』或『京』的這座城市裡所累積的所有歷史記憶與古蹟文物;包含了世世代代長住或者偶然刻意暫居這個城市的千千萬萬的人們,歷經千百年所形塑出來的思想模式與行為習慣;包含了京都市八百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所有居民與遊客們起居遊樂的各種場所與往來痕跡;更包含了形形色色以京都為主題的,來自各種語言文字的書籍電影部落格文章,以及以京都為號召,讓人眼花繚亂的物產商品……。

  這麼錯綜複雜的,各種層次與視角的『京都』,要說完全都喜歡是不可能的,我又不是神!只要是人都會有喜有惡,至少我沒辦法理直氣壯的大聲說:『京都的一切我全部都喜歡!』

  這其中,如同你們所知,我最愛的還是歷史與古蹟的那一塊,日常生活與自然風光的部分也很不錯,但是對於比較偏向觀光與商業的部分,以及在地京都人看待外人的眼光的這些部分,就有點讓人受不了。

  雖然,我已經算是很不在意別人的人了。

  說得更明白一點,我討厭京都在商業化的過程中逐漸喪失自我,變得和其他商業或觀光都市一模一樣的這個狀態。當成批成打的古老町家變成了停車場與新大樓,商店街裡的服務與商品越來越趨向觀光化與庸俗化,百貨公司和大型商場一間接著一間前仆後繼的開幕倒店又再開……那存在於記憶中古老而優美的京都就這麼一點一滴的在現代化浪潮之下被迫改變。

  這是一股全球化的潮流,地表上任何一個城市都正在面對這樣的問題,就算是重視傳統一如京都這樣的千年古城也難以與之抗衡。

  不……不對!京都人不但重視傳統,也一樣嚮往新潮,並且在接受新事物之後更能將之納進整體之中,如同珠母貝將異物包覆成閃閃發光的珍珠一樣……所以千年上下才能居於不斷新陳代謝的不敗之地。但就算是這樣的京都,當全球化的速度遠大於其千年歷史所能消化融合的程度時,崩解還是緩緩的發生了。

  可是反過來說,凝聚古老京都的保守力量雖然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讓我讚嘆不已,但當不小心碰觸到裡面那個核心的時候,偶爾也會令我難以忍受……不!我該說身為外人,被當地人從門縫裡看(此處包含實質意義與象徵意義),被含有深意的笑容對待,被人在身後指指點點,用似懂非懂的語言說三道四……誰受得了啊!

人,真的是很矛盾的生物。既愛吃又怕胖,既好色又不想負責任,既貪圖方便的現代生活又嚮往純樸的田園風光……當然,我也免不了既羨慕京都的緩慢古老又討厭京都的頑固保守。

說到這裡就忍不住想要抱怨一下,以我輩天生大而化之的南島乃人,來到彼類秉性嚴謹細膩的北島之民地盤,真的很常感受到一絲或幽微或明顯的腹誹之氣從正面或背面襲來。是說,就連日本其他地方(尤其是關東)的人都嫌京都人既驕傲又難搞,說得好聽是深藏不露而心中自有定見,說難聽點就是表裡不一且背後暗藏敵意。

雖然,我一直都知道京都人千年來身處權力傾軋的風暴中心,自然而然就會演化成這種用堅固外殼自我保護的型態。但是知道是知道,真的碰上了有時候還是讓人受不了啊!

舉例來說,第一次上京時的第一個晚上,好不容易安頓好住處走上街頭,飢腸轆轆的我們挑上的第一家洋食小餐廳,剛一開口就被店老闆趕了出來,嘴裡還唸唸有詞:『No English! No English!』雖然我知道有些日本人很怕說英文,也討厭因為語言不通而無法以最佳狀態服務客人,但還是受到了一點驚嚇。

還有幾次,我們買完東西轉身離開的時候,碰巧聽見身後年輕店員小聲談笑的聲音,還聽見『臺灣』或『支那』的字眼,那語氣很明顯,沒別的,就是訕笑,或許還帶著一點點蔑視。

不過,這種狀況普遍都發生在年輕店員身上,那有點年紀的資深店員呢?當然彬彬有禮,服務周到,全程微笑以對不說,最後離開時有些老店員還會走到門口鞠躬送客,外加一句標準京腔的『おおぎに』(感謝您),讓你一瞬間覺得自己變成了大爺……。

但是等一下,這只是幻覺而已,相信我。有時候,無言的訕笑或蔑視比之直接講出來的還要更傷人,尤其是當你無意間做了一些自己認為很正常但京都人覺得鄉巴佬甚至冒犯的事情。比方說,也跟著回以一句不太標準的『おおぎに』,或是在付帳的時候拼命湊零錢給對方,甚至是在玄關口脫鞋子時不小心踩在不該踩的地方……之類的。

像這種時候,京都的老店員不會多說什麼,甚至不會在臉上表現出任何的異樣,反而笑容更滿,執禮愈恭,但是在那些表情與肢體語言裡,偶爾就是會讓人感覺似有所指。

有時候我也會默默告訴自己,你大概想太多了。

但是沒辦法,人到京都,所有平常大而化之的感官就是會立刻火力全開,於是更能感受京都的美好,相反的,對於惡意的感受也比平常更加敏銳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在台北的時候,我怎麼看待陸客,在京都,當地人就怎麼看我。無論種族與國籍,人類就是這麼看待『異己』的,要跨越這道藩籬,得要雙方都有相當的自覺與自省才行。更何況,京都人在內心深處恐怕是更加排外的存在,千年上下一貫如此。

既然是沒辦法的事,也只能默默接受。但接受是一回事,對於京都的這個面貌,戀京癮士我是怎麼都愛不下去的啊!

至於裡層的理由嘛……我其實很不喜歡自我標榜這件事,就我自己而言,對一件事物的喜愛本身就已經足夠自我滿足了,根本不需要一天到晚掛在嘴邊大聲嚷嚷。咦?這麼說來,那我為什麼要寫京都文章,經營部落格這件事本身不就是一種自我標榜的行為嗎?況且我還大張旗鼓的自稱『戀京癮士』,更替這個部落格取了『戀京成癮手札』這樣的名字……這樣不是很矛盾嗎?

  矛盾嗎?老實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跟大家穿一樣的衣服上街,化一樣的妝,說一樣的話,聽一樣的音樂,看一樣的電影,喜歡一樣的東西,而且還要昭告天下,讓大家都知道,自己很跟得上流行……這種事,對我來說,很蠢。

而剛好,這幾年,臺灣很流行『愛京都』這件事。就像『愛臺灣』一樣,無論是小芋頭還是大蕃薯,好像不大聲宣稱自己『愛臺灣』就沒有資格在這塊土地上生存一樣;而在旅行與消費的領域裡,不管你是假文青還是真BoBo,不高調提倡『愛京都』就遜掉了。

我承認我很遜,因為我其實一點都不『愛京都』,頂多只能算是以我自己的方式迷戀京都。既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創作才華,也沒有閃閃發光的點閱人氣,只能以慢如龜速的步伐,一點一滴的在背後的書架與眼前的筆電上堆積那些別人看來不值一顧的稚拙愛戀罷了。

如今一般人朗朗上口的什麼老舖名物,什麼新貴潮店,什麼超值旅宿,什麼秘境景點……戀京癮士我通常都不知道,因為我只顧低頭看著自己腳下習慣的道路走。是說有時候真的會錯過一些有趣的新邂逅,我知道。但是我真的沒辦法,我想,大概是我已經開始變老了。

其實,就算是自己背後的書架與眼前的筆電,我都自顧不暇了,更何況乎其他?轉頭點數過去,十五年來陸續蒐購的這四百多本京都與日本文化相關書籍雜誌,我實際看完的有多少?看完之後還記得的又有多少?老實說,真的所剩無幾啊!而當我低頭檢視,存在筆電和網路上的這七百餘篇戀京文章,點閱率僥倖破百的有多少?真正內容豐富值得一讀的又有多少?恐怕大部分都是在灌水吧!

一想到這裡,借用朱自清的名句,我幾乎要『汗涔涔而淚潸潸了』。

這樣的我,怎麼敢自稱自己『愛京都』呢!

不過,換個角度想想,就算是這樣的我,還是割捨不了對京都的迷戀,還是要像火山孝子一樣的不斷購買書籍,不斷存錢上京。畢竟,書看得越多就越想去,去回來又覺得知道得不夠,所以又買更多的書……如此循環不已,永無止境。

是說京都這個東西到底是有多可愛(或者該說,可怕?)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京都
    全站熱搜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