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七日
今天的京都行事曆上,有一枚閃閃發亮的星星,那就是『松尾大社』的『八朔祭』。不過,閃閃發亮的不是八朔祭本身,而是『女神輿渡御』。這樣講好像怪怪的,松尾大社的八朔祭本身其實就已經夠精彩的了,不過,畢竟女生扛神轎還是比較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吧!
之前已經介紹過八朔與八朔祭,明治之前是在陰曆八月一日,改曆之後變成陽曆九月一日,後來松尾大社又將八朔祭改成九月的第一個星期假日舉行,以順應工商業社會的步調。於是,今年松尾大社的八朔祭就是九月六日與七日兩天。
祭典的重頭戲當然是在今天,因為今天不但有女神輿渡御,也有『八朔相撲』的活動,除了各方力士角逐十月國民運動大會的京都府選手權之外,也有傳統的『赤ちゃん相撲(幼兒相撲)』。這啥?其實並不是真的讓兩個嬰兒下去比賽相撲啦!正式名稱是『赤ちゃん土俵入り』,也就是由力士抱著兩歲前的小嬰兒走進土俵內,祈求嬰兒身體健康的一種傳統活動。這可不是只有松尾大社有而已,全日本都有類似的活動,還有的地方是讓兩個嬰兒在土俵內比賽誰的哭聲宏亮,稱為『泣き相撲』……總之,是很受新生兒家庭歡迎的活動呢!
回到女神輿渡御這邊來,這是西元一九九八年的松尾祭時,為了慶祝境內『衣手社』神輿庫完工所舉辦的特別活動,沒想到深受歡迎,於是當年度參與的女生們就組成了『女神輿やまぶき会』,在每年松尾祭與八朔祭期間負責女神輿渡御。
八朔祭當天早上八點,全體女神輿会成員會集合在本殿前,先由神官舉行神事,之後全體一同飲用『御神酒』,接著就準備出發了。之前也說過,雖然女子神輿的外型比正式的神輿要小,但是實際扛著走還要上下搖晃還是挺費力的。所以大家抬著神輿繞行舞殿一圈之後,大約在九點左右通過樓門,松尾大社前的『一の鳥居』,先拍張紀念照,然後把神輿放在小車上拉著走,好像山鉾巡行那樣。
一行人來到渡月橋南岸的『檪谷・宗像神社』前,大家再度扛起神輿走進神社內進行神事,之後就是午餐時間,只見女人和小孩開開心心的坐在藍色的野餐布上用餐,果然跟男子神輿有很大的差異啊!
休息夠了之後,大家扛起神轎來到河邊,精彩的『船渡御』就要開始了,在女子太鼓的鼓點之中,只見大家將神輿橫著架在兩艘小船中間,然後所有的『担ぎ手』分乘五艘小船,一起渡過桂川,穿過嵯峨野著名的竹林前往『野宮神社』參拜。之後再回到渡月橋,這次大家則是扛著神轎一邊搖晃一邊走過渡月橋,然後沿著來時路,在下午三點左右回到松尾大社。
回來之後就結束了嗎?當然沒有!因為最後還要進行『差し上げ』,也就是繞著舞殿走上三圈,一邊還要上下搖動神輿,這大概是整個行程中最累人的一段了罷!大家雖然已經辛苦了一整天,但是為了讓整個活動有一個完美的結束,並且向神明表達最高的敬意,女子神輿会的担ぎ手們還是奮起最後的餘力,超越了自己體能的極限,也為女神輿渡御活動帶來最終的高潮……。
我想,整個活動中最美好的焦點,大概就是這種拼盡全力的精神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