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日 

今天的京都行事是『大覺寺』的『宵弘法万燈会』。

雖然五山送り火早在八月十八日就已經結束了,但其實,京都的お盆還在全市各地默默進行著。每年八月二十日,大覺寺這裡的宵弘法就是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一個,被稱為『嵯峨の送り火』。

既然叫宵弘法,那一定跟空海和尚有關係囉!是的,這是在弘法大師八月命日的前夜所舉行的法事,一邊感念弘法大師的恩德,一邊舉行『施餓鬼』法會普渡無緣的孤魂野鬼。

關於大覺寺與空海之間的關係,其實非常深厚。大覺寺的正式名稱叫做『旧嵯峨御所大覚寺門跡』,是『真言宗大覺寺派』的本山。此地原本是平安京第三代嵯峨天皇與檀林皇后成婚後所營建的新居,稱為『離宮嵯峨院』。當時深受嵯峨天皇重用的空海曾受命在離宮內營建『五大堂』,供奉以不動明王為首的五大明王像,此像日後便成為大覺寺的本尊。

嵯峨上皇崩逝後悠悠過了三十年,為了替上皇祈求冥福,皇女『正子内親王』(淳和天皇皇后)便於西元八七六年發願將離宮改建為寺院,由皇孫『恒寂入道法親王』擔任初代開山住職,此後大覺寺遂成為恆例由出家的法親王擔任住職的門跡寺院,在日本的政治與宗教歷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那麼,大覺寺的宵弘法万燈会在八月的眾多お盆行事之中有什麼特色呢?簡單的說,此地保留了施餓鬼法會最原初的型態,亦即在水陸交界的河畔或湖中搭建臨時法壇以普施水中陸上四方三界所有餓鬼的特殊儀式。

首先,當天下午五點半,在本堂的『五大堂』內舉行『御詠歌奉詠』的行事,這是由和尚以『五七五七七』的和歌型態所寫成的御詠歌,內容則多是贊頌佛陀的功德,是一種自平安時代即開始流傳的宗教藝能。

這時候在五大堂內會同時擺設成排的餐盤,看起來應該是恭送祖先返回陰間的供品。此地的供品擺設非常特別,每一盤中除了應時的蔬果切片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南瓜船』了。將南瓜縱切成八分之一份,看起來就像是一艘船,然後插上竹籤貼上黃紙做成船帆的樣子,帆頂再插上一支万願寺辣椒當作桅桿就完成了。祖先搭上這麼舒適的船,或許就可以穩穩當當的前往彼岸了罷!據說這是為了晚上七點在五大堂內舉行的『万灯会法要』而設置的。

接下來,隨著天光的逐漸黯淡,祭典的舞台終於要移往大覺寺旁的『大澤池』了。當五大堂內的法會一結束,僧侶們就走過棧橋前往設置在大澤池中的『施餓鬼棚』就位,準備七點半要開始舉行施餓鬼会。在大太鼓的伴奏下,僧侶們在燈火通明的池中法壇上高聲唸誦『般若心経』。此刻,池水中盞盞水燈綻放橘紅光芒,水面像鏡子一樣清楚的呈現了祭壇的倒影,具有非常震撼的視覺效果。

法會的最後,和尚在誦經聲中高舉著松明搭上小船,緩緩駛向池中央的護摩壇將之點燃。一時間,火光竄向闃黑的夜空,搭配著而水面下的火光倒影,形成另外一種幽玄絕美的畫面,這恐怕就是嵯峨の送り火的最高潮了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戀京癮士 的頭像
    戀京癮士

    戀京成癮手札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