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三日
今天要談的是『かるた』。
這個其實就是葡萄牙語『卡片』的音譯,是江戶時代傳自葡萄牙的撲克牌遊戲與日本平安時代的『貝合せ』遊戲相結合,並以傳統的『伊呂波文字』做為元素發展而成的民間遊戲,有一個風雅的名字叫『花礼』。
為什麼是今天呢?因為在京都的八坂神社,每年一月三日會舉行『かるた始め式』,讓年輕女子身穿平安時代的十二單衣禮服,在能舞台上進行奉獻給神明的開春第一場花礼競賽。
不過,這裡使用的花礼並不是一般的『伊呂波』花礼,而是更為高雅的『小倉百人一首』花礼。這種花礼使用平安時代歌人所創作的和歌內容作為花礼的文字與圖案元素,在比賽的時候由主持人用特有的古典音調朗誦和歌,而參賽者則要從面前的花礼紙牌中找出與和歌對應的紙牌並將其推出場外,最後以收集的紙牌數量多寡作為判定勝負的依據。在這種紙牌遊戲中,參賽雙方既要比準確度,也要比速度,甚至還要比體力與集中力,以及對和歌的理解力與記憶力,是一種難度很高的競賽。
之所以知道這麼多,其實是因為之前曾經在電視上看過幾集名為『花牌情緣』的卡通,講述某某中學籌組花礼社團並參加比賽的故事。
這一類競賽性質的卡通其實都依循著一種固定的模式,所不同的只是競賽的內容罷了,從幾年前的『棋靈王』到後來的『遊戲王』,看起來差異很大,其實骨子裡的說故事模式都很類似。會停下來跟隨了幾集,其實是被唸誦和歌的音調,以及故事背後所帶出來的古典文化知識所吸引。
老實說,幾年前在京都的書店裡曾經想過要買一套附比賽用和歌朗誦CD的『小倉百人一首花礼』回來當紀念品,不過沒有掙扎太久就放棄了。因為和歌對我輩外國文盲來說真的太難懂了,尤其紙牌上印刷的和歌還是以草書體寫成的,買回來除了偶而看看精美的圖片之外也不能幹嘛,不是嗎?再說,就算我日文能力超強好了,以戀京癮士這顆記憶力奇差,持續力和集中力也不好的笨腦袋,要跟人家玩比賽遊戲也太難為我了罷!
所以,直到今天,我與『かるた』之間依舊也只有那幾集卡通勉強聯繫著而已。唉!文化這東西果然門檻還是挺高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