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著宇治川的堤岸,葉隙間望見滔滔江水!


  七月十九日的宇治,繞著從源氏物語博物館到宇治上神社再到宇治神社的弧線,當我們來到宇治川邊,朝霧橋前,正待過橋往平等院方向而去,不料橋已封閉。


  颱風雖然已經遠離,宇治川的水依然洶湧。站在岸邊看著那不斷奔流著的混濁川水,白色的浪花片刻不停地拍擊著堤岸的石壘,捲起千堆雪
……忽然想起這裡曾經是平安朝末期時源平爭霸以及室町幕府初期南北朝對抗的歷史舞台。


  是的,宇治川畔,橘島之端,平等院境,這裡那裡,到處都是古戰場的遺跡,而且,是三場令人聞之泣涕的,在私情公義與生死執念之間掙扎的戰爭。


  第一次是西元一一八零年,源氏老將賴政公以七十七歲高齡,奉以仁王之命起兵對抗平家,為了等待援軍,截斷宇治橋之後在平等院內布陣,結果仍然不敵平家大軍而兵敗,落得在平等院內的『扇之芝』下自殺收場。


  短短四年後,源平之間的情勢已然逆轉,源氏戰神義經奉其兄賴朝公之命,追討首先擊敗平家,並曾短暫控制京都的堂兄木曾義仲,在宇治川附近追上木曾軍並加以擊破,而在橘島上留下了『宇治川先陣之碑』。


  一百多年後,西元一三三六年,南朝智將楠木正成率孤軍七百在平等院堅守,與室町幕府軍的
山高國所率數萬大軍進行攻防戰,兵敗之際與其弟互刃而終,此役使得平等院伽藍大半毀於戰火……


  無論是老將末路、兄弟操戈還是忠臣殉國,宇治川古戰場上演的為何永遠都是如此的悲劇戲碼?歷史無言以對,唯滔滔潮水喋喋敘說著古人的一腔幽憤。站在奔流的宇治川畔,看著對岸橘島上一隻鷺鷥在水邊踽踽獨行,忽而悠悠飛過白浪之端,在兩岸間來來去去,彷彿在尋找什麼,又似在低吟著些什麼
……


  此刻我忽然理解了屈原、理解了陳子昂、理解了孟浩然、理解了蘇軾、理解了所有那些面對歷史與自然的場景,有感於天地這般廣大,歷史如此悠長,進而心生敬畏的詩人們。他們是否也曾興起與我相似的感懷與疑問?


  離去之前,在宇治橋上望著夕陽下閃爍著波光粼粼的流水,我不禁這麼想:在這裡,這時間與空間的交叉點上,我們莫非也在尋找什麼,或者正喃喃自語些什麼嗎?

夕陽斜照源三位賴政自刃之所,千年之下,依然有恨綿綿麼?


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東坡先生所云可是如此畫面?


一隻鷺鷥行吟江畔,尋尋覓覓,是武將的幽魂,還是詩人之精魄?



宇治橋上的晚霞映在江水裡,美麗而又哀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