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想到,疲累了一整個星期的校慶運動會終於結束之後,慾望上的反彈竟然會如此強烈!但是,在敗家之外,許多美好的事物依然如繁花般盛開,一個接著一個。於是,暫停了我的京都回憶,今天來寫寫眼前的台北。


  先從十二月十四日星期五開始。


  下午學生沒課,也不需要排練,中午離開學校之後,就直奔捷運中山站。為什麼?因為我們想要趁著人潮還沒有湧入之前,到【米朗琪咖啡館】坐坐。很久以前,當米朗琪才剛開始走紅之前,我們曾經在本店吃過很高檔的鬆餅和很不錯的藍山咖啡,後來米朗琪開了二店,然後本店關門,我們一直都沒有機會走進去回味一下當初的感動。於是這天當我們終於偷到一個機會,當然不會放過它囉!


  當我們彎進二店所在的那條巷子,喔!?還是客滿啊?我們試著走進去問問,幸運的是,吧台還有位子。雖然聽服務生的口氣,吧台是比較冷門的位子,畢竟,坐那邊既不好聊天又不夠舒服。但是開玩笑!我們又不是來享受下午茶時光的名媛貴婦,我們可是饕客耶!坐吧台,剛好可以看櫃臺裡面的咖啡沖泡秀,不是更好?果然,我們看到了很厲害的阿姨一個人站在一字排開的食材和烤箱前面,以一種固定的節奏有條不紊地製作三明治,據我粗略的觀察,製作一份三明治大約需要十到十二個工序吧?她就這麼迅速且沒有多餘動作地工作著,彷彿在製作的是一件藝術品似的。

  這麼看著吧台內的員工們轉來轉去時,我幾乎有一種回到京都
INODA咖啡的錯覺,我想,這樣的空間,這樣的材料,這樣的員工,這裡的食物應該很好吃吧!果然,端上來的三明治真的很美味,雖然,有著些許台灣味,因為溫度。記得不論在紐約還是京都,咖啡館裡的三明治都是冷冷的,頂多溫溫的,可是這裡的三明治竟然是熱的!在這樣微冷的時刻,有一盤熱騰騰的三明治,挺好的。


  接著,一位年輕人拿出裝好咖啡濾紙的濾杯,我知道他要泡我的藍山了。只見他先用少許滾水將濾紙浸濕,然後倒入現磨的咖啡粉,我知道那咖啡真的很新鮮,因為當年輕人一手執熱水壺,一手以毛巾托著水壺增加穩定度,緩緩將熱水注入濾杯中時,我看見咖啡粉以一種少見而優美的飽滿弧度發起來了。可惜的是,不知為何,那咖啡水柱穿過濾紙滴落下來時的狀態似乎不佳。正常的狀態應該是以一顆顆連珠水滴輕輕滑過水面,聚積在咖啡杯或透明容器邊緣,宛如珍珠。但是當場我只看見水珠數量稀少而不太順暢,妻說,那似乎是水柱控制不佳,悶蒸的時間不太夠的緣故。果然,那咖啡酸味略重,失去了高級藍山應有的味覺平衡,可惜了啊!


  此外,那壺鮮果茶,雖然用的茶葉和水果應該品質依然不差,但卻因為水果放得太多,選用的酸梅又非上品,因此使得整體口感偏酸甜,搶去了茶的風采。想必是為了配合年輕女士的品味吧!幸而,鬆餅還是非常美味,表面酥脆,內層溫軟,奶味和蛋香相當平衡。旁邊放著切成半片的大顆美味草莓,配上卡士達和冰淇淋,真是好吃!


  總之,個人認為本店消失之後的二店,糕餅類依然美味,可惜飲料的素質變差了,是老師傅不在了嗎?我想這是他們需要再加強的地方。咦?我又開始當起老師給人寫起評語啦?傷腦筋!


  離開米朗琪,我們彎進【台北光點】拿了一些電影資料之後,繼續走向【台北當代藝術館】。如大家所知,這是一個以舊台北市政府建築改裝而成的美術館,這個檔期展出的主題是『複音--李明維、謝素梅雙個展』,再夾帶一個展間的任大賢作品『放設線』。基本上,這是一組多媒材的裝置藝術展覽,之前在北美館看展時就看到傳單了,一直很感興趣,但卻直到展期將屆的最後一個假日才有機會過來,不過,幸好來看了,因為真的很有意思呢!


  限於篇幅與時間,我實在沒有辦法將所有展出一一向大家介紹,怎麼辦呢?我想只能就我們特別感興趣的幾個作品做重點式的呈現。首先是謝素梅的『標準視平線』,如標題所示,走進這個展間,我們立刻注意到在牆面上大約一百六十五公分高的位置(應該是藝術家自己的眼睛高度吧),有一條橘色的細線,也就是所謂的視平線。而展間內錯落地擺放著十來個三腳花架,上面放置一個個用紗布包裹住栽植土的植物,有者枯,有者榮,有者開花,有者結果
……


  當觀者的眼睛高度配合得當的時候,行走其間,就可以看見所有的植物像是從橘色地平線上長出來的一樣。看這個作品的時候,妻倒是非常高興,因為終於有一個與她的身高相呼應的藝術作品,但是我可慘了,為了配合作者理想中的視線高度,我得要不時屈膝、彎腰,才得以看見妻口中的一個個奇幻風景。


  那是怎樣的風景呢?從我們近距離的眼中看出去,每一株植物都像是叢林裡的巨大樹木,又像是新竹海邊的發電風車,每走一步,就像是在叢林中或海灘邊漫步一般。更仔細看的時候,因為每一株植物的種類、姿態與生長狀況都不一樣,在我們眼中彷彿幻化成一個個的人:英挺的男人、柔弱的婦人、跳舞的女子
……真有趣!只不過是一個個平凡無奇的盆栽,平日擺在牆邊或桌上,我們並不會多看兩眼的普通植物,拿掉了盆子、撐起了高腳架、畫上了視平線,我們的眼光就不同了,只因為這是擺在美術館裡的展示品嗎?


  我想起『萬物靜觀皆自得』這句話,這些平凡的事物,仔細觀察的時候竟然會擁有完全不同的姿態,我們的感官是不是都被日常生活給蒙蔽了呢?而透過一個框住了的空間,甚至透過一連串視點上的轉換,我們的眼睛也被帶領到不同的高度,看到完全不一樣的風景。


  可是,當我們再看展覽解說時,咦?怎麼是這樣?『隱性的暴力』『非自然』『束縛』『制式標準』
……好有趣喔!從不同的生活背景的人,以不同的角度切入,竟會得出這麼截然不同的想法。這就是看裝置藝術作品的趣味,因為有了更為多樣而自主的觀察與詮釋方式,作者和觀眾的理解遂有了更大的差異空間。

  下一個作品是李明維的『四重奏計畫』,一個黑暗的房間,彷彿隱約有光明暗閃爍,聽得見弦樂聲,嗯,是德弗扎克的第十二號弦樂四重奏,咦?為什麼音樂不太對勁?待眼睛逐漸適應之後,發現四個牆面上各有一個被圍起來的空間,音樂和光影就是從這裡面發出來的,剛好一個樂器佔據一個位置。待我們走近其中一個裝置,探頭要窺看裡面時,音樂與光影突然消失,只剩下一個空空的電視螢幕。人一走開,音樂又起,光影再現,好有趣的設計啊!

 

  這是一個參觀者必須自己嘗試探索與聲光互動方式的作品,也是一個看盡人間百態的作品。怎麼說呢?在我們待在裡頭的十來分鐘裡,不同年齡與個性的觀眾來來去去,有玩得很開心的年輕情侶,有看得一頭霧水的中年太太,有只想靜靜站在角落聆聽音樂的孤獨女子,更有一對嘗試從不同角度偷看螢幕而終於成功找到偷窺方法的奇怪夫妻……嗯......是誰呢?

  啊!已經快兩千六百字啦?第一天還沒寫完呢!看樣子這篇文章會長成六七千字以上的篇幅喔!這是我的壞習慣,大家就忍耐一下吧!剛好我也有點餓了,喝杯茶,休息一下,等我吃飯回來,我們下一篇繼續逛。至於照片,沒有耶……等我有空翻拍一兩張展覽手冊上的圖片再丟上來吧!(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