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菊水鉾,我們續往南邊前進,中途經過四条通的時候順便駐足參觀了一下函谷鉾的鉾建。


  函谷鉾,顧名思義是取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靠著手下食客以模仿雞鳴的謀略,順利通過函谷關逃出秦國的故事。其特色除了天王台上供奉孟嘗君的神像外,屋頂下方還有華麗的雌雄雞木雕。此外,由十六世紀的比利時工匠製作,以精美聖經故事為題的【前掛】(鉾車前方用以遮蓋下層櫓的裝飾織錦);以及據說是以弘法大師親筆禮懺文為圖案的【見送】(鉾車後方的裝飾織錦),使得此鉾車更有看頭。


  由於函谷鉾開始搭建的時間比較早,工程進度又順利,所以我們經過時真木柱和下層櫓已經順利組合完成,工作人員正在搭建【上層部】(鉾車上方供演奏
子的【子方】乘坐的區域)的結構。SANADA說,我們最好趕快到剛開始搭建沒多久的雞鉾那邊,說不定可以看到更難得的畫面,所以我們匆匆揮手告別函谷鉾,再度轉進室町通裡。


  
SANADA說的沒錯,雞鉾那裡果然很精彩!所以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幾乎都待在雞鉾旁邊,完整的目睹了雞鉾組合並豎立真木柱的過程。因為我個人生肖屬雞,所以對於雞鉾本就有股莫名的好感,再加上這次的參觀經驗,讓我更喜歡雞鉾了。


  雞鉾的背景同樣是來自中國,取的是上古聖君堯帝時代,因為太過和平安樂,作為人民訴訟申請(大概類似今天的按鈴申告吧)的大鼓竟然因為久未使用,而成為雄雞棲息處的故事。這個鉾車的特色是真木上方有一艘船,上面乘載著一對雄雞,此外,該鉾車的見送也是出自十六世紀比利時工匠之手,是以希臘史詩【伊里亞德】為主題的畫面,同樣也深受矚目。


  不過,此刻真正吸引我目光的,是柏油路面上一個斜插著方形木柱的小洞。這裡是雞鉾鉾建現場的最北端,地上擺放著兩根三月才剛新做好的大柱子,而兩柱的中間就插著那個木柱。
SANADA說,這個洞是從很久以前,說不定是在京都擁有柏油路面之前就已經存在的了,平常都會用鐵板蓋住,只有祇園祭期間才會打開,而且,幾乎所有的鉾建場地上都有這個洞。當時我就好奇著,這根柱子是要作什麼用的呢?


  此時
SANADA呼喚我們前往鉾建現場的另一側,在那裡看到的是倒放在地上,用凳子支撐起來的巨大真木柱。

  這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因為平常真木柱頂端都會高高豎立在七八層樓高的地方,不管是鉾頭、天王台還是木,都只能遠遠的看。只有在這個時候,它是近在眼前的,隨便你看,隨便你拍照,甚至還有人用手去觸摸(這個我們是不敢的,怕會不敬)。不過,這時候天王台上的住吉神像還沒裝上,不知到底長成啥模樣?

 


  看了一會,眼看
SANADA又端起相機向北端衝,我們也就機靈地跟上去,原來,他們開始要把原本直立搭建的下層櫓放倒,大概是準備安裝真木柱了吧!此時我終於知道那段斜插在地上的木頭有什麼作用了:那是用來當支點固定牽引下層櫓的鋼索用的。原來如此!真不知道那柱子延伸到地底下有多深,才能撐住整個鉾車的重量?或許在過去用人力牽引的時代,這根柱子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不過到了今天,就算大家都開始使用或大或小的機器來牽引,原先的粗大繩索也早已改為堅固的鋼索,那根柱子的重要性已經大為減低,但是生性保守而謹慎的日本人還是恪守著祖先的訓示,將牽引繩的尾端緊緊繫在柱子上。


  也許他們真的覺得需要有個以防萬一的最後支撐,或者他們只是用這傳統的動作提醒自己隨時注意安全,如是,這已經成為整個祇園祭一連串繁複而神聖的儀式行為的一部份,而深深吸引著我這個外國人的新鮮目光。


  在我想著的時候,下層櫓已經在一前一後兩條鋼索的牽制下緩緩放倒於地,工作人員隨即爬上去確認所有的木結構和繩結都完好無損,並且解下牽引的鋼索,為安裝真木柱作準備。


  接著,所有的工作人員全部集合到真木柱旁,現場工頭一聲令下,所有人同時扛起真木柱,將尾端伸進下層櫓頂端交叉的支架中間。此時兩三位資深的工作人員開始以迅速而確實的手法將真木柱緊緊綁在支架上,同時一邊用木槌敲打繩索,以確認繩索與支架之間完全沒有空隙。看著他們專注的神情,我相信這一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畢竟當鉾車在巡行途中,上上下下六七十人以及所有旁觀民眾的安危都繫在這根真木柱的穩定與否之上,大家怎能不小心?


  綁好真木柱後,現場的觀眾開始騷動起來,原來工作人員開始發放白幣給圍觀民眾,讓大家參與
木的裝飾作業。SANADA果然經驗老到,馬上就拿著三四十串的白幣走過來,邀請我們一起過去綁。此時現場民眾不分町眾還是觀光客,大家一起圍著木開始興高采烈地工作起來,不少帶著重裝備的攝影朋友也毫不客氣地拚命拍照,間或綁上一兩串白幣,算是一同參與這個溫馨的儀式。


  然而,在我們忙著綁白幣的同時,除了一兩位工作人員待在
木旁邊協助之外,其他人已經開始著手各項工作了。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住吉神已經悄悄的長在天王台上,而且迅速的被一層半透明防水布罩住。SANADA直呼可惜,因為他沒有拍到住吉神被裝上去的畫面,不過我已經很滿足了,畢竟,能夠參與雞鉾的裝飾工作,對於我們這兩個好幾年才來一趟京都的外國人來說,也是十分難得的經驗了罷!


  這時,我們注意到相機人(這是
SANADA給帶著重裝備的攝影愛好者們的暱稱,CAMERA MAN)們又開始移動了,原來,工作人員開始進一步強化真木柱和下層櫓之間的結合。他們取來四根圓木柱,一端分別固定在下層櫓的四個角落上,另一端則用一個四方形木框架在真木柱的中段,同時開始一層一層緊密的將繩子纏繞上去。


  不過,就在大家工作到一半的時候,問題來了!那個方形的木框怎麼裝就是歪歪的,沒辦法和真木柱密合。此時現場看起來資歷最老的一位先生走過來檢視了半天,決定要把木框拆下來重裝,於是資淺一點的一邊手忙腳亂的拆除已經纏到一半的繩子,資深的人則全部集合在老先生旁邊,大家一起來研究該怎麼修正。最後在老先生的指揮下,由新舊材料拼裝而成的木框被徹底拆解,用小刀削除多餘的部分,再試著裝回去。如此反覆試驗多次,才終於成功的將真木柱完全固定好。


  接下來,幾位工作人員開始拿出一種像小刀一樣的工具,像是用針縫線一樣,在已經綁好的繩子之間穿梭,縱向繫上一條非常細的繩子。根據
SANADA解釋說,這也是強化繩索的步驟之一,目的在確定繩節不會在遊行的過程中有任何滑動的可能,以確保安全。


  在我們專心注視著工作人員精密的工作時,一位打扮奇特的女子突然出現在組裝中的鉾車旁邊!那女子梳了兩個高聳的髮髻,臉上化著濃妝,像是從古裝劇的拍攝現場裡走出來的演員。她穿著一套顏色鮮豔的服裝,上面罩著一件白色半透明雨衣,手中拿著攝影機,一邊用畫著圓圈的方式運鏡(正常的攝影機不會這樣使用吧?!),一邊以神奇的方式上下穿梭在組裝現場四周。


  突然間,我想起那個人剛剛在四条通上就曾從我們身邊走過去,因為她的造型實在太怪異了,所以我一瞥之下的印象依然非常清楚,不過當時她身上並沒有穿雨衣就是了。


  
SANADA說,這個女子是京都攝影界中的傳奇人物,幾乎每個重要的祭典活動中都可以看見她穿著奇裝異服,用怪異的方式進行錄影的身影。而且更神奇的是,不管是多麼擁擠或戒備森嚴的儀式,她都有辦法出現在最不可思議的位置,搶到最好的鏡頭。有一次她甚至混進鞍馬火祭的松明火把行列裡拍攝,直到有眼尖的工作人員發現才把她請出來。


  這種特殊的行動力與厚臉皮,應該已經達到一種藝術的境界了吧?真不知道她是在進行某種特殊的宗教儀式?還是其實只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創作形式?但無論如何,我們有幸見識這樣一位特殊人物的現場表演,且在這一天裡面數度與她擦身而過,也算不虛此行了吧!?


  當我們把注意力再轉回雞鉾這邊來時,只見工作人員已經把所有的安全檢查作業告一段落,之前卸下的鋼索又再度裝起來了,於是我們知道,今天最壓軸的畫面即將上演。


  四周圍觀的人越聚越多,工作人員如臨大敵的忙著將緊靠著鉾車本體拍照的觀眾請到安全距離之外。等確定一切都準備好之後,在現場北端就定位的拉縴小組就開始工作了。這組人馬一共有四個人,配置在之前說過的傾斜支柱前方,在他們中間的地上擺著一台能以人力將鋼索絞緊的小型機具,在機具兩旁各有一人以繩索拉扯將機器固定,然後另外兩人則站在長柄扳手的兩側負責拉動扳手。隨著他們有節奏的往復拉動,橫躺著的鉾車便一點一點的被拉高,歷經數次的暫停調整之後,在圍觀眾人的掌聲與歡呼聲中,雞鉾的真木柱終於豎立在猶自灰濛濛的京都天空中了。


  當我們剛以為精彩的部分已經結束,正準備離開時,冷不防一個工作人員突然從下層櫓跳上真木柱,接著便以如同猿猴一般的身手爬上高空,開始調整真木柱上的繩索。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不在真木柱傾倒的時候調整,而非要在那麼危險的情況下工作,也許他們有必然如此的理由,但是站在下面仰頭看著的我仍然為他捏了一把冷汗。


  此時,看樣子他們今天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工作人員開始收拾四處散落的工具了,我們便也心滿意足的離開。離去之前,我回頭對著矗立在高空中的
木與白幣投以最後一瞥,且在心裡默默祈求這次的宵山與巡行能夠一切順利……

函谷鉾的搭建現場魄力照
   
 
這就是雞鉾鉾建場地北端的神秘支柱


一旁的兩輪板車,大概是用來搬運木材用的


這就是雞鉾真木柱上面的小船,難得一見的畫面喔!


嘿~咻~巨大的真木柱被扛起來了呢!


師傅用小木槌敲打繩結以便將其拉緊


哇!大家來綁白幣喔!據說綁的人可以一邊綁一邊許願喔~


咦?哪裡出了問題呢?為什麼裝不上去呢?


重裝一次!傷腦筋......還是不行啊!


可惡!大師我出馬怎麼可以失敗呢!這次一定要成功裝上去!
  
 
師傅遺留在凳子上的工具,不過下一個瞬間,工具又被拿走了......


這就是像針縫線一樣的綁繩小刀,師傅的手可是巧得很呢!


鉾車在師傅的指揮下漸漸站立起來......
  
 
巨大的鉾車就是用這樣的機器拉起來的,厲害吧!


啊~那個人竟然跳上去了,他要做什麼啊?
  
 
終於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大家整理工具準備休息了吧!


這是長刀鉾下層櫓上的繩結,也是祇園祭專有的一種繩結......
  
 
函谷鉾屋根上方的零組件安裝上去的瞬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