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我們的電影節將堂堂邁入平均一天看兩部的高峰期,辛苦但是幸福。今天要看的電影有兩部,下午依舊在中山堂看【奇士勞斯基之地獄】,然後轉往城市舞台(也就是原來的台北市社教館)看晚上的【闔家觀賞】。

  說實在的,把這兩場電影放在同一天裡面看實在是情非得已,因為它們都是屬於需要消耗大量腦細胞的嚴肅電影。

  先說說【奇士勞斯基之地獄】。這是一個很台灣的電影譯名,怎麼說呢?這部影片的英文原名應該是【THE HELL】,很簡單,就是地獄。那麼前面那一串是怎麼回事?你聽過【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這樣的片名吧?就這個意思。台灣片商為了拉抬票房的考慮,就把整部電影最有票房吸引力的演員名字冠在正式名稱之前。但那是商業片常見的手法啊!為什麼會出現在影展片裡?其實都該怪奇士勞斯基太有名,過世十年之後,當初寫好還未拍攝的劇本被人家挖出來拍。據說當歐洲電影界傳聞這一部電影要開拍時,好幾位當紅女演員都搶著要在戲中軋一角。

  果然,電影完成之後水準甚高,個人看過之後也非常喜歡。但是我還是覺得,其實不必在片名上特意強調這是奇士勞斯基先生的遺作,真正想看好電影的觀眾自然會仔細閱讀影展手冊後發現這部電影。這樣吸引人注意的手法真的有點污辱奇士勞斯基先生!

  我好像浪費太多篇幅了,回題。這部電影沿襲大師對於機遇與命運的注視,以三個活在父親外遇與家暴陰影下的姊妹與其寡母為中心,放射出一段段相互糾結的情慾追逐與命運桎梏。大師擅長人性陰暗面的刻畫,使得整部電影充滿令人渾身不舒服的情緒壓迫,卻也在走出電影院重見陽光之際得到喜獲重生的精神釋放。這部電影稱之為地獄實在當之無愧。

  在影片中,所有的家族成員都暴露在父親自殺事件的原子塵中,懷抱著各自的畸形而過活。母親在該事件中半身癱瘓,從此變成一個陰沈的老太婆,只能伸出其精神吸盤緊緊纏住負責造料她的長女。大姊目睹父親因疑似同性戀被告發而入獄、出獄後與阻擋其探視孩子的母親發生拉扯而將母親推倒致傷、最後跳樓自殺的一連串事件,從此不敢接近男人,變成一個壓抑強烈慾望的老處女。次女順利結婚生子,住在當年事件發生時的老家。看似幸福,卻必須面對一個每晚偷偷溜出去搞外遇,被拆穿之後還試圖暴力相向的丈夫,簡直就是家族悲劇的翻版!至於渴望父愛的小妹則自己成為好友父親的外遇對象,親手複製了另一樁家族悲劇。

  在電影的後段,小妹的外遇對象為了要徹底跟小妹分手而遠行,結果不幸發生車禍死亡。次女的丈夫與她分手後去找外遇對象卻被拒絕(理由居然是她父親當年也在外遇後棄家而去),回頭再要找次女時卻再也不得其門而入。而大姊對著終於打動芳心的的暗戀對象寬衣解帶,對方卻說他就是當年疑似跟父親發生不倫同性關係的男孩!他來是為了向大姊透露真相,其實當年父親並沒有做出背叛母親的事,這一切都是誤會。一切都是誤會,這個家族的宿命悲劇!?面對這樣的殘酷真相,這一家四個傷痕累累的女人該如何重建她們的生活秩序?電影沒有給出答案,只有母親冷冷的寫下一句:「我一點都不後悔!」其實,真正身陷地獄深處的人是這個因為不必要的嫉妒而導致一連串家族悲劇的始作俑者。沒有裝神弄鬼卻教人打從心底寒到髮膚的恐怖,這就是奇士勞斯基先生的電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的配樂在氣勢磅礡中隱隱深藏著令人透不過氣來的氣氛,華麗而恐怖,令人印象深刻。不過,導演的功力畢竟略遜大師一籌,竟假借身為小妹外遇對象的大學教授之口,說出一段關於機遇與命運的評論,隨後又假借小妹之口,說出另一段關於希臘悲劇【米蒂亞】的評論。看似教授藉著課堂講課向小妹表明分手的心跡,而小妹則借回答期末口試遙向教授(他臨時退出此次口試)宣示若愛情不能完滿不惜毀滅一切的妒意,其實都是導演向觀眾點出奇士勞斯基先生這部電影的主題。這樣的手法我稱之為「導演忍不住跳出來講話」,很多電影都喜歡用,卻成為這部電影的一個小小敗筆。畢竟,高明的導演不必自己跳出來說話,只要用劇情向觀眾說話就行,畢竟,我們看的是電影而不是劇本或演講,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