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164.JPEG

終於,要開始來寫這本奇妙小說的讀後感了。

大概期盼了有多久呢?從二零一八年底日文版出書以來,我就一直在等,到今天已經快兩年半了。好久,可是好值得!因為在這本書中,森見登美彥又將自己的作品提升了一個境界,將森見小宇宙(或者該說魔爪?)伸展到了文學大宇宙之中,而且更加迷離驚艷。

其實,在剛讀完第二遍的時候,癮士我就幾乎忍不住想寫的衝動了。但是我告訴自己,別急,慢慢來,有深度的書需要時間醞釀,於是我又多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重讀第三遍。幸好有了這次不再被情節拖著走的,比較站在一個安全距離之外的閱讀體驗,才有了你接下來即將讀到的這一篇『暴走的心得』。

是的,我把這次的閱讀心得定位為一場暴走,也就是說,這並非嚴謹的文本研究或文學評論,可能偏離森見登美彥的原意,也可能反而更加貼近《熱帶》的本質,我不知道。畢竟這是一本在森見登美彥的作品中前所未見的奇妙小說,閱讀的難度更高,內涵的廣度更大,充滿夢境或隱喻般的文字迷宮,在嘗試解讀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有迷路或暴走的可能。

你準備好要和癮士一起暴走了嗎?那麼我們開始熱身吧!

開宗明義,戀京癮士我得要先把這本小說歸類為『後設小說』,而且是後設度很高的那一種。關於『後設』這個概念,簡單的說就是走進事物的核心或後台,去探索其構成的原理或再現其構成的過程。所以後設電影就是探討導演怎麼拍電影與觀眾如何看電影;後設戲劇就是表現劇本創作、劇場排演以及觀眾與演員的互動等等;而後設小說自然就是聚焦於如何再現寫作與閱讀,甚至發行與流通的過程。

從這個角度來看《熱帶》這本書,可以確定這絕對是一本後設小說。故事內容整個繞著一本稱為《熱帶》的小說打轉,從身為書中角色之一的森見登美彥的閱讀經驗開始,我們隨著角色的敘述,一路體驗了作者構思與寫作的過程、編輯與作者的互動、讀書會的舉行、在各類書店購買及尋找書本、圖書館與個人藏書室、甚至是不同年齡性別與身份的讀者之間對同一本書各自的解讀與想像,以及狂熱讀者或蒐藏家彼此針對所有權與解釋權所做的各種鉤心鬥角……。

其實,我發現《熱帶》在封面設計上就已經清楚體現後設小說的精神了。這麼說吧!這本書有兩個封面:外面那一層(又稱書衣)是特殊的橫向設計,畫面中央是一本攤開的書,橫陳在蔚藍如海的底色上,周圍還散見書頁的碎片漂浮如島。書的頁面一半撕開如沙灘,中央長出兩株椰子樹,樹下坐著一個人彷彿在遠眺大海彼端,身旁還擺了一個不倒翁(書中稱達摩),朝陽從畫面之外的右側照過來,在書之島上留下長長的影子……畫面上方白色字體的『熱帶』兩個字好像正要拆解開來似的,右下角可以見到作者森見登美彥和譯者高詹燦的名字。順帶一提,這個封面是由日本著名的微縮模型攝影家田中達也所設計的。

拆掉書衣,裡面還有另外一個封面,是由深淺不同的綠色與紅色色塊組成的樸素圖案,日文漢字的『熱帯』以紅綠兩色印在最上端,旁邊的作者名是『佐山尚一』。你發現了嗎?書衣呈現的是森見登美彥的表《熱帶》,裡面的封面呈現的則是佐山尚一的裡《熱帶》。而且最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封面的設計與書中對小說封面的描述完全一模一樣!也就是說,日文版也是同樣的設計,只不過書衣採用傳統的直向設計,跟中文版的略有差異。

這樣的設計完全體現了這本書中存在兩本同名但作者不同的小說這樣的概念,超酷的!而我個人覺得,中文版的書衣背後真的讓熱帶兩字被拆解開來,並且隱形了,彷彿印證了故事的解離重組與誕生,是不是很厲害!?

對了,寫到這裡我要先岔出來一下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第一個聯想到的是義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這是我在大學時代所讀到的第一本後設小說,而且後設度非常高,在後設小說中可以說是紀念碑一般的存在。書中運用第二人稱讓讀者代入主角人物,跟著卡爾維諾體驗了閱讀與創作與印刷與發行與購買與收藏之間的諸般醍醐,也檢視了各種不同類型小說的敘事風格,相當精采刺激,可以說是一間閱讀主題遊樂園,非常推薦給喜歡閱讀小說的朋友。

IMG_1172.JPEG

此外還有另一本日本女作家恩田陸的《三月的紅色深淵》,這是一本與《熱帶》在閱讀體驗上非常相近的後設小說。四個各自獨立的故事,四本不同的《三月的紅色深淵》,四段陰氣森森又危機四伏的閱讀(或創作)冒險,以及與恩田陸其他作品的緊密連結……在在都牽動著我閱讀《熱帶》時的關連度警報器。所不同的是,恩田陸著重在氣氛與故事的推進,而森見登美彥卻把熱情都投注在閱讀與創作行為的模擬與隱喻。

到這裡為止,應該沒有人有疑問。這一定不是我一個人的想法,任何有經驗的讀者都看得出來。嗯……也就是說,我還沒有準備要暴走,也沒有開始爆雷喔!所以,在這裡先提醒一句,以下的文字隨時都可能爆雷,想要好好享受閱讀樂趣的朋友請先讀到這裡就好,等你看完小說再回來看接下來的部分,會比較有趣,也比較不會迷路喔!

好吧!熱身過後,接下來要慢慢加速了,準備好了沒?請在腦海中綁緊鞋帶,接著小幅度前後揮動你的雙手雙腿,記得打開水壺喝上幾口水,我們的《熱帶》探險即將正式開始。

現在請容我假設你已經讀過了《熱帶》這本小說,那麼你將會發現,這本小說在故事上大體可以分成三個段落,首先是前半部的鋪陳,包括第一章『沈默讀書會』(這是森見登美彥的敘述),第二章『學團之男』(白石小姐的敘述)和第三章『滿月魔女』(池內先生的敘述)。其次是冒險故事的主體部分,包括第四章『看不見的群島』和第五章『《熱帶》的誕生』(都是尼莫的敘述)。最後則是結尾的『後記』(佐山尚一的敘述)。

也就是說,這本小說裡有五個『主要的』(因為後面還會發現有一堆『次要的』)第一人稱敘事者(或者照書裡的講法就是說故事者),基本上每一章會換一個敘事者,但是第四章和第五章的敘事者是同一個人,而且讀到後來我們會發現,這個被稱為尼莫(意思是『什麼都不是』)的敘事者其實就是書中書《熱帶》的作者佐山尚一,也就是後記的敘事者。

這本小說基本上就是這樣的結構,每一章的敘事者好像接力賽跑的跑者一樣,從前一個敘事者手中接到主角的棒子,講一段故事之後再傳給下一個敘事者。這麼做的用意是什麼?老實說,我不確定。或許它是為了透過『說故事者』棒子的傳遞,呈現出故事背後《一千零一夜》的傳承精神;也可能是希望透過不斷轉換的『我』,讓讀者逐漸陷入敘事者的身份之中,成為參與這個故事的一份子,以完成後設小說的最高境界:『作者即是讀者,讀者亦是作者』。

但是,作者即是讀者還算好理解,讀者要怎麼變成作者呢?

我想可以這麼解釋,在《熱帶》這本書中,你有沒發現許多作者沒有解釋的謎?我相信這並非森見登美彥忘了要收尾,或是不知如何自圓其說而乾脆擺爛,而是他故意的。像是白石到底找到池內了沒有?池內最後消失了嗎?千夜又到哪裡去了?你在閱讀的時候難道都不會有這些疑問嗎?可是整本書徹底翻過三遍的現在,我還是不知道答案。

而這或許就是森見登美彥故意留給讀者想像的空間,有些地方他留了線索,有些地方乾脆直接留白。填補這些空白的工作就落到各位讀者身上了,一邊閱讀一邊腦補,於是你也默默地跟著成為這本小說的共同作者之一……。

開始感覺到頭有點昏了嗎?老實說,第一次閱讀的時候我確實感到些微的難以招架,或者說,錯愕。

雖然已經經歷過《四疊半宿舍,青春迷走》的無限遞迴式敘述迷宮的洗禮,也在臺灣旅德作家陳思宏的《鬼地方》裡見識過你我他三種人稱輪轉變換的角色猜謎地獄。但是像這樣敘述者不斷變換且似曾相識的描述段落與象徵意象大量重複出現的寫法,在森見登美彥的小宇宙裡還是第一次碰上。

簡直是陷入獅子座流星雨之中的宇宙小飛艇了嘛!

我想這應該是這本書裡面最累人也最迷人的地方了吧!?呃……不對,還有另外一個更讓我感到舉步維艱而意味深長的地方,只不過,在此請先容我賣個關子,等到我開始暴走之後,自然會向各位介紹,這個或許只是我個人的誤讀或過度詮釋的小小閱讀迷宮。

什麼?已經寫了三千多字了!?唉呀!如果以『箱根驛傳』來比喻的話,現在已經跑到五區終點的箱根山頂了嘛!那麼我們就按照慣例在這裡稍微休息一下,隔天一早再繼續開始奔跑吧!

IMG_1167.JPEG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