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九日 

今天的京都行事,在連續兩天的靜默之後,突然又呈現眾聲喧嘩的場面。不過,在眾多祭典行事之中,我感興趣的只有城南宮再現平安風情的『曲水宴』。

這曲水之宴,其實也是從中國流傳到日本的習俗。據說上古時代,人們會在『上巳』(原指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之日,後來統一訂於三月三日)這一天到河邊清洗一年以來身心累積的污穢,也就是一種最原始的禊祓儀式。後來,上巳之日到河邊禊祓的巫術功能逐漸轉變為到河邊宴遊的休閒功能,而據說曲水流觴的說法最早在周秦之時就已經出現,漢代時已經成為一種宮廷習俗云云。

西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東晉王朝在會稽山陰(今天的浙江紹興)的蘭亭舉行了盛大的曲水宴,包含書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謝安等四十一人與會,席間流觴賦詩,蔚為風雅。事後王羲之將大家當場歌詠而成的三十七首詩整理編成『蘭亭集』,又親筆寫下序文,這就是千古留名的『蘭亭集序』。

這曲水宴不知是從那個時代傳到日本的,據說最早出現在正史記載的是西元四八五年三月上巳於顯宗天皇宮廷舉行(『日本書紀』),不過也有人說這是後人偽託的,直到西元七零一年文武天皇時代才開始密集的出現在正史記錄上。

此後歷朝歷代都有舉行,像是奈良時代的和歌總集『萬葉集』中就有好幾首提到曲水宴,而到了平安時代之後更逐漸在貴族高官之間流傳開來,許多世家大族都會在自己的宅邸裡營建池泉迴游式的庭院來舉行曲水宴。

不過,或許這曲水之宴是太平盛世裡既風雅又有文采的貴族才辦得起來的高難度宴會,所以到中世之後就很少在文獻中出現了。到了江戶時代,只剩下皇宮內裡拉門上的襖絵還可以見到關於曲水宴的描繪,而在城南宮舉行的『羽觴曲水宴』據說就是從京都御所的襖絵中復原的。

時至今日,城南宮於每年四月二十九日和十一月三日會各舉行一次曲水宴。當天下午兩點左右,在著名的『平安之庭』裡,光影掩映的樹蔭之下,七名身穿各色平安服飾的男女和歌名人散坐於名為『遣り水』的小川畔,其中五名男性扮演『狩衣姿』(男性貴族打獵休閒時穿著的正裝)的公卿,兩名女性扮演『小袿姿』(宮廷女官平時的穿著)的女官。

在他們的附近,身穿『水干』(貴族屬下童僕與隨從的正裝)的少年以長竹竿操控著一隻隻模仿水鳥之形的小船,上面放著一枚裝有神酒的朱塗杯(這就是所謂的羽觴了)。在古裝舞者低緩舞步與古典琴曲的伴奏之下,歌人們絞盡腦汁在名為『短冊』的和歌專用紙板上寫出當日主題的和歌,並在羽觴流到自己面前時完成書寫並拿起酒杯喝上一口,等大家都完成之後,少年們會收集短冊,再由專門朗讀的人為在場的貴賓與觀眾朗誦。整個儀式大約歷時一個小時左右。

我不知道古代的那些歌人們在參加曲水宴時會不會緊張,雖然,現在的曲水宴好像表演性質高於競賽性質。如果換成是我,看著羽觴緩緩飄來,我想除了腦海中可能頓時呈現一片空白之外,拿筆的手不知會不會微微發抖呢?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