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舊的東西總有一天會損壞,不過,有時候損壞了的東西還會有新的邂逅與用途。
之前也提到過,戀京癮士我和妻在選購旅行紀念品時大多都以實用為最優先考量,所以手邊就會有很多使用中的『京小物』。這些各式各樣的京小物經過經年累月的使用,往往就會有程度不同的損壞。
最常見的就是以編織小繩吊掛的裝飾品,因為經常使用而磨損,最後導致小繩斷裂。運氣不好的時候就會直接遺失,至少也會因為無法吊掛而失去作用,只好放入箱中收藏,例如多年前在下鴨神社求得的二葉葵手機吊飾就是這樣被迫退役的。
另外一種狀況是,面對一個新物品,偶爾會發現一兩個我們用不到的功能,雖然有時候勉強嘗試去使用,最後往往還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放棄。例如我曾在京都買了一件無印良品的牛仔褲,在右後口袋上面發現一個沒見過的隱藏口袋,仔細研究之後才知道那是放手機用的。但因為我習慣把皮夾放在右後口袋,所以再多放一台手機總覺得不太適當,最後還是乖乖把手機放回習慣的左前口袋裡。
那麼,來聊聊今天的兩位主角吧!是的,這回是兩件原本不同的京小物。
不過巧合的是,這兩件紀念品都是在上一次上京途中,也就是二零一八年早春時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入手的。
第一件是在二月一日的平等寺因幡藥師堂裡,因緣際會碰巧遇上大黑天開帳日而買到的大黑天勝運守。這枚小小的守護符,是在淚滴形的黑色底板上,用非常精細的金屬鑲嵌手法貼上金色的三面大黑天圖案,而背面則簡單地以浮雕手法印上『勝運因幡堂大黑天』字樣。
當初買下它的時候,勝運守是繫在一條美麗的七彩編繩上,還附上一個小小的鈴鐺。回國後,我一直把它綁在前面提到的那件牛仔褲後腰帶扣上,然後順著垂掛下來剛好安置在那個隱藏口袋裡,成為我隨身攜帶的秘密護身符。
雖然我已經盡量小心的保護它,但是兩年後的某一天,七彩編繩終於還是磨斷了。幸好我當初決定以低調的方式把護身符藏在暗袋裡,否則可能就連掉在哪裡都不會知道。因為實在找不到合適的繩子,最後決定暫時把它放在紀念品箱蓋上,等想到好方法之後再說。
至於第二件,則是在兩天後的節分當天,在上賀茂神社的手作市集上,躊躇許久最後還是買下來的一個暗綠色皮製小錢包。那個小錢包設計非常簡單而貼心,只有半個手掌大小的小巧錢包,打開以銅扣嵌合的蓋子,裡面分成前後兩個小空間,可以存放不同的東西。正面的右下角淺淺地印了一個奔跑的可愛企鵝圖案,好像是製作商標一樣的東西。
翻過背面一看,原來後面那個小一點的空間是另外縫一片皮上去造成的。這個做法不但增加了錢包的便利性與強度,也增添了一點美感。此外,在左上角加縫了一個粗粗短短的皮帶,可以用各種質料的繩子拴在衣褲或大包包的口袋裡,用來防止遺失,或者也可以拿來掛鑰匙之類的。
真的是很貼心的設計,只是我用不到。一方面因為不習慣拿繩子拴住小錢包這件事,另方面也是手邊沒有合適的皮繩,總覺得用其他材質的繩子(例如布料或金屬)都不太對勁,而我的鑰匙圈三十年來一直使用同一個便利而堅固的塑膠鎖扣拴在左邊的褲腰帶上,所以到最後我並沒有用到這個功能。
倒是分成兩格的設計幫了大忙。還在日本的時候,前面大一點點的格子用來裝五百元與一百元硬幣,裡面比較窄小的格子則用來裝五十元到一元的小錢。回到台灣之後,前面存放五十元與十元,後面收納五元與一元,使用上相當方便。
然後,大約一個月前的某一天,我忽然想到,對耶!要不然就把大黑天勝運守用堅固一點的小鋼圈直接繫在小錢包的皮帶上。反正小錢包也只有在需要掏錢的時候才會從口袋裡拿出來,剛好也符合這個護符一向以來低調的風格。
更有意思的是,原本在印度教中象徵大自然破壞力與創造力的大黑天,輾轉傳到日本後,經由神佛習合的信仰變遷,逐漸與大國主命結合,最終在江戶時代化身七福神中手拿寶槌肩扛錢袋腳踩米俵而且滿臉堆笑的商人形象,成為保佑豐收與財富的可愛神明。所以我把它與小錢包結合在一起,也有一點點積小福聚小財的意思,討個吉祥。
是的,福氣與錢財對我來說,少少的就夠了。
如今,小錢包與大黑天成為我每天不離身的愛用品,雖然小錢包隨著頻繁的使用而漸漸增添了不少紋路與磨痕,原本暗綠的皮面也因為磨損而越來越像深咖啡色,就算偶爾用貂油保養還是無法完全恢復原樣。而勝運守邊緣與背面的金漆也逐漸失去光澤,轉為低調的黃銅色,但前面保護圖案的透明片倒是很神奇的沒有什麼磨損與變色,不知道是用什麼材質做的?
我想這樣的自然磨損就是時間的刻痕,也是實用的證明。而我更相信,受到賣家祝福仔細製作,也得到買家珍惜妥善保養的物品,就會像這樣越來越有它自己的味道,而與使用者一同成熟圓滿。
我深切期望自己成為一個這樣的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