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日下門,眼前就是幅員廣大的東福寺伽藍。
正午時分,陽光暖暖地灑下來,讓我幾乎要忘了一路以來的寒冷。參道筆直地向遠處延伸,左前方是鐘樓與經藏,右前方是禪堂,再往後可以看見宏偉的本堂佛殿,一座帶著屋頂的木造迴廊從佛殿往左橫過參道而去,連接名勝通天橋,而長廊背後隱約可以望見的方丈與庫裡,是禪宗寺廟裡特有的風景。
這一回來到東福寺,剛好遇上『京の冬之旅非公開文化財特別開放』企劃,推出禪堂和經藏的特別拜觀,所以當然不能錯過。
首先是初次對外公開的經藏,正方形的平面配置,搭配寶形造的屋頂,外觀看起來小巧玲瓏似乎不太起眼的建築,其實也有兩百多年歷史了。繞到側面的門進入內部,裡面是一座八角型的迴轉式經藏,導覽義工正用日語為一對夫婦介紹這座經藏。可惜我們聽不太懂,只能自己繞著參觀。
根據手中門票背面的說明文字,這座看起來不甚龐大的經藏內竟收藏了超過千卷以上的佛教經典,其中還有鐮倉時代開山祖師從宋朝攜來的書卷文物……雖然我們聽不懂日文導覽,看不懂中文佛經,也不清楚佛教典籍的價值,但是看著這樣活生生的文化財寶庫,以及裡頭熱心介紹的義工,不禁覺得能夠親眼見證文化交流史的物質保存與精神傳遞,真是太好了呢!
走出經藏,禪堂就在斜對面,進去的時候剛好導覽正要開始,廣大的空間裡聚集了大約十來個人聆聽著,我們也身在其中,雖然聽不太懂,還是乖乖的站在角落裡一邊聽一邊四下張望。
這裡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禪堂,建於六百多年前,據說最多可容納四百位僧侶同時打坐參禪,相當了不起。挑高大廳中央架起了八根兩人合抱的大柱,底下是一排排用木板架高的座席,一個個圓形蒲團整齊地排列著。導覽宏亮的異國語音在柱間盤旋迴盪,帶著不容置疑的氣勢,四面圍牆上細長的採光窗射進一片森然天光,墨色菱格地磚靜靜朝我穿著室內拖鞋的腿腳散發寒意,廣大空間中漂浮著凜冽的肅穆氣息,彷彿沾不上一絲塵埃。
突然醒覺,這裡果然不是俗人如我可以久待的場所,雖然導覽大姊兀自滔滔不絕,我們卻決定悄悄退出門外,而門外陽光燦爛,片刻間就讓我莫名的不適冰消瓦解了。
一抬頭,眼前矗立著兩座莊嚴而優雅的建築。左邊是擁有雙層入母屋屋頂的本堂佛殿,右邊是五間三戶帶山廊的國寶三門。繞著佛殿走了大半圈,站在三門前,龐大的建築量體沐浴在南偏陽光下,大逆光的背影彷彿佛光普照,而所有的牆面與斗拱切面都漆成白色,在深棕色的原木建材之間顯得特別醒目,華麗極了。
雖然地圖上顯示三門的背面還有一座建在思遠池上的拱橋,但路上擺了矮柵欄,我們不敢造次,就沒有繞過去看了。否則,如果能走到最南邊,從池塘對面看過來,風景應該更加壯觀美麗吧?
轉身往回走,穿過迴廊中間的門洞,眼前就是方丈與庫裡了。付了拜觀費,從庫裡進入,圍繞方丈而建的四面枯山水庭園,是近代造園大師重森三玲的重要代表作『八相之庭』。而也是在這裡,我第一次看到代表重森三玲註冊商標的『井田市松』圖形。
關於庭園,我真的不是很懂,雖然這些年前前後後也見過許多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庭園,但依然很難看出日本枯山水庭園的奧妙。不過,看不懂沒關係,就盯著庭園發呆,任由思緒自由奔馳,或是欣賞白砂之海與奇石之島共振出來的韻律與線條,都很好。最怕的就是明明自己也不太懂,卻要大聲告訴身邊的人這裡是這般那裡是那樣,嚴重干擾其他人享受庭園的樂趣。
幸而,這樣的人通常也待不久,很快就嘩啦嘩啦離開了,四下又恢復了平靜祥和,默默諦觀的人依然各自流連無語。
來到西庭與北庭交界的轉角時,廊道引導我們走向一個突出於山谷邊緣的長方形觀景平台,走到欄杆前一看,哇!眼前整片樹海之上漂浮著的,就是近在咫尺的通天橋。那樹梢或許正密密地冒著葉芽,遠遠看去呈現淡淡的粉紅色,彷彿眼前並非楓樹而是櫻花似的。我想,楓葉季節時,這裡應該也是一個熱門景點,擠滿了觀光客吧?!遂再度慶幸於我們挑了如此的淡季前來,得以獨享這片不存在的夢幻櫻花美景。
說到夢幻美景,記憶中還有另外一個鏡頭。在方丈正面的南庭邊緣,我注意到一道向下通往庭園的階梯,階梯兩側的短柱頂端以陶瓷燒製的擬寶珠裝飾非常吸引我的目光。那深深淺淺的碧綠中沁著一絲紅褐的光澤,看起來有種獨特的神秘感,我靠近過去觀察,就看見自己與周遭天光樹影都呈現在光滑的陶瓷鏡面之上,彷彿是一枚反映自身心像的水晶球。而當我稍微遠離一點觀看時,又偶然望見突出的尖端剛好位於白砂圓圈正中央,看起來就像擬寶珠滴在白砂之海裡,震盪出一波漣漪似的……。
我想,一座有深度的庭園,就是可以讓每位觀者在其中找到只屬於自己的禪趣,進而返照出每個人各自的學養性情。而這座八相之庭不但喚起了我的禪心,更顯現出只存在於幻想中的風景,只能說真是了不起。
走出方丈庭園,濃雲不知何時遮掩了陽光,路邊的洗手池都結冰了,好冷。想起之後還要再去一次東寺,離去的腳步不禁加快了起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