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八日

今天打開京都行事曆一看,喔……昨天是立冬啊!冬天已經來了。

在台灣,前幾天太陽明明就如同夏天般高照,氣溫還在三十度上下盤旋,昨天東北季風就吹下來了,好像真的響起了冬天的腳步聲一樣。

我覺得最近台灣的天氣彷彿是溫帶高壓和熱帶低壓的交戰場,這幾天才剛飄過一陣雨,氣溫降到二十度上下;過一段時間又出個幾天太陽,溫度飆到三十度左右……簡直就像是一場激烈的拉鋸戰。古代中國對於這種天氣現象有個特別的稱呼,叫做『小陽春』,也就是我們現在口語上經常提到的『秋老虎』。

其實,在日本或者世界上許多緯度相近的地區也差不多。古代日本有一種說法,在舊曆十月份(也就是陽曆十一月的現在),秋天的末尾,天氣會短暫呈現類似春天的狀態,這叫做『小春日和』。在這段期間,雖然時序上已近冬天,但是卻經常會有連續好幾天放晴出太陽的日子,太陽一出來,溫度就上升,雖然日本緯度稍高,不至於像夏天那麼熱,但卻好像春天跳過冬天直接來臨了一樣。

至於在英語系國家,也有『Indian Summer』(印地安夏天)的說法,甚至有些地區稱之為『old wives’ summer』(老婦人的夏天)或是『聖馬丁的夏天』等等,總之,晚秋到初冬這段期間,北半球許多地方都會有晴朗高溫與潮濕低溫密集交錯的氣候現象。

在這種時候就需要特別小心,因為在冷熱密集交錯的時期,人類的身體無法適應這麼劇烈的溫度變化,就經常會生病。尤其在外自助旅遊期間最是危險,精神上因為興奮而呈現高度緊張的狀態,肉體上也因為長時間的站立與行走而陷入疲勞,這種時候如果碰到天氣劇烈變化,免疫力的防線很容易就會崩潰。

咦?我好像離題太遠了一點啊!趕快拉回來。在京都,雖然季節上已經入冬了,但是實際的視覺與體感上還停留在深秋。十一月上旬的此刻,京都各社寺正是因為進入楓葉季而開始熱鬧起來的時候,各種植物紛紛搶著上場秀出自己繽紛的色彩,楓紅杏黃柿橘松綠……眼睛忙得不得了,一點冬天蕭瑟的感覺都沒有。而原本散熱性就遠低於平原地帶的山城京都,此時的平均氣溫也依然停留在二十度上下,跟本就還是秋天的等級。

記得兩千零二年十一月初上京那次,感覺上還是挺冷的。或許那時候剛好碰上溫度比較低的時候,也或許我還不認識京都的冬天。總之那時候已經把家裡最厚的衣物帶上了,白天裡或許偶爾會感覺有點溫暖而把大衣提在手上,但是到了晚上卻還是冷得不得了。

不過,可能因為身上已經穿滿了厚重冬衣,也說不定是眼睛實在太忙碌了,此刻回想起來竟然對於溫度沒有太大的印象,只剩下奈良老舊旅館裡欲暖還寒的古老暖氣機還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

這麼說來,會注意到溫度的變化,會分辨出色澤的差異,會體驗到香氣的濃淡,會感受出口味的深淺……這些感官的甦醒與開發,其實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上京之旅中逐漸發生的呢!只能說,京都教給我的東西真是難以記數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戀京癮士 的頭像
    戀京癮士

    戀京成癮手札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