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四日
今天在搜尋京都祭典行事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名為『龜岡祭』的特殊祭典。之所以說它特殊,是因為這個祭典與京都七月的『祇園祭』非常相似。
首先,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山鉾巡行。其實日本各地都有許多祭典裡面會出動山鉾,而龜岡祭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龜岡祭的山鉾無論在外型與人員配置上都跟祇園祭一模一樣,只不過龜岡祭山鉾的SIZE比本尊祇園祭小了一號。
其次,京都祇園祭是從七月一日到七月三十一日,而龜岡祭則是從十月一日到十月三十一日,這之間包括第一天的『吉符入り』『くじ取り式』『神幸祭』『山鉾建』『宵山』『山鉾巡行』『還幸祭』到最後一天的『神事済奉告祭』,一樣不少,我看跟本就是祇園祭的翻版嘛!
這樣看著的時候,總覺得龜岡祭是以祇園祭為範本的祭典,應該是歷史還不太久的新興祭典吧?錯了!其實龜岡祭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室町時代,只是之前的形式比較簡單樸素,進入江戶時代之後才逐漸發展成今天的樣子。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從頭說起罷!『鍬山神社』鎮座於西元七零九年,是龜岡地區非常古老的神社。鍬山神社的主祭神是『大己貴神』(大國主命的別名)……這麼說來,事情就有趣了。因為舉辦祇園祭的『八坂神社』,其主神『素戔嗚尊』是『須佐之男命』的別名,而須佐之男命正是大國主命的岳父。所以也難怪這兩個神社的祭典會這麼相像,因為翁婿相承嘛!
據說這個神社建築與祭儀都在戰國時代受到很大的破壞,神社荒廢,祭典也中斷了近百年,直到進入和平的江戶時代才開始一一復興。根據西元一六八一年由當時主持祭儀復興的亀山鄉長『杉原守親』所撰寫的『丹波桑田郡矢田郷矢田社之祭法』一書中的記載,龜岡祭原本是以舊曆九月二十五日的山鉾巡行為中心,為期一整個九月的祭典。不過跟許多其他祭典一樣,進入明治時代後,這個祭典就改成一整個陽曆十月來實施。
剛剛有提到,龜岡祭的山鉾跟祇園祭非常相似,目前共有『曳山』(用繩子拉的大型山鉾)八基,『舁山』(以人力推動的小型山鉾)三基,總共十一座山鉾。這些山鉾從命名的方式(基本上都取材自古代神話與傳說故事)到外型,都跟祇園祭一模一樣。所以曳山上面也會搭乘『囃子方』,前面也是由『音頭取』以扇子指揮……不過,跟祇園祭不一樣的是,龜岡祭的囃子方主要是由町內的兒童擔任。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龜岡祭的山鉾比較小,不適合搭乘成人的原因?
至於舁山,當然也跟祇園祭一樣,上面是不搭乘人員的,而是以御神體人形代替。而跟祇園祭不一樣的地方,大概是龜岡祭的舁山上會掛上灯籠,尤其是『蛭子山』,簡直像是把駒形灯籠掛在山車上一起參加巡行一樣呢!
對了,說到駒形灯籠,龜岡祭也有『宵々山』和『宵宮』,而且今天剛好就是進行宵宮的日子。所以昨天和今天的晚上,龜岡市區內也會像祇園祭的宵山一樣,擺出駒形灯籠與山鉾供大家參觀,當然也有各種祭典攤位,熱鬧得很。
明天就是龜岡祭的山鉾巡行了,在此遙祝他們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