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九日

沉寂了幾天之後,今天京都的各大社寺又熱鬧起來了。算一算一整天下來這裡那裡至少有十幾個祭典行事,想必今天的京都一定充滿了趕場的人們罷!

在這麼多社寺所辦的各種祭典行事中,我想先介紹的是『即成院』的『二十五菩薩お練り供養法会』。嗯……如果你之前曾經注意過甚至參加過這個祭典的話,相信腦海中一定會有一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一排戴著黃金菩薩面具的孩童依序緩步走過長橋的經典畫面。

這個特殊的祭典,其實與即成院的歷史有密切關係。據說平安後期的朝臣歌人『橘俊綱』,在伏見桃山一帶興建別墅時,在別墅內搭建了一座佛堂,名為『臥見堂』,裡面供奉著本尊阿彌陀如來與二十五菩薩像,這就是即成院的前身。

在淨土宗的教義裡,善男信女往生時,天上會降下五彩祥雲,雲中會出現奏樂的天女,然後二十五菩薩與阿彌陀如來會從天而降,將亡靈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咦?聽見這樣的描述,是不是有朋友已經聯想到平等院鳳凰堂了呢?

沒錯,這位橘俊綱正是『藤原道長』的長子『賴通公』的第三個兒子,他深受父祖的影響,篤信淨土信仰,所以在建造別墅的時候,也想模仿父祖之遺風,所以就刻了阿彌陀如來與二十五菩薩像。而這個特別的祭典,正是為了重現二十五菩薩前來迎接往生者的畫面,於是將平面的圖像轉變成立體的儀式,讓信眾在生前就能瞻仰菩薩來迎的丰姿,進而堅定往生極樂世界的信仰。

於是,每年十月的第三個星期天,即成院會在本堂與地藏堂之間架起高約兩公尺,長約五十公尺的曲折長橋。午後一點,本堂內首先展開法會,法會結束之後,遊行正式開始。首先是吹著法螺的山伏出場,接著是一邊敲著小鐘一邊念仏的女信眾,然後會有稚兒與僧侶一邊向兩側灑『散華』(一種做成蓮花瓣的彩色紙片,象徵來迎時天女灑下的香花)一邊前進……總之,總數約有兩百人的隊伍在這小小的庭院中往來遊行三次。

在第三次遊行的最後,由當地孩童扮演的二十五菩薩終於在身穿和服的母親攙扶下壓軸登場了。為什麼要由人攙扶呢?因為這些菩薩面具似乎是看不見外側的,所以走起來還挺驚險的,每踏出一步都需要旁人指引。或許在信仰堅定的人們眼中,由純真孩童扮演二十五菩薩緩慢前行的場景會是一種讓人感動到熱淚盈眶的美好畫面,但從我這個毫無信仰可言的外人眼中看來,總是有一種詭異中略微帶著可笑的感覺……我想,我應該沒有前往西方極樂世界的慧根罷!

對了,即成院還有個別值得一提的地方,那就是在源平爭霸的『屋島海戰』中,從岸上遙遙一箭射落平家在隨波起伏的小船上高舉的摺扇,讓源氏方士氣大振的弓箭名人『那須与一』之墓。據說平家滅亡後雖因戰功受封廣大土地,時年未滿二十歲的那須与一卻從此看破紅塵,在即成院內出家,為源平兩方的戰死者祈求冥福而度過往後三十年的餘生。

對我來說,那須与一急流勇退的豁達智慧與無分敵我的悲憫胸懷,或許遠比連走路都需要他人攙扶的二十五菩薩還要能夠讓我感動罷……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