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三日 

今天的京都行事是『盆入り』,也就是日本的『お盆』終於要正式開始了。

由於明治維新將日本的曆法從陰曆改成陽曆,所以お盆也有兩種作法。在東京周邊地區或少數首都圈以外的縣市,是採用『新のお盆』,也就是在新曆的七月十三日到十六日實施。不過,包含京都在內的更多其他地區,其實還是沿用舊時的作法,在新曆的八月十三日到十六日,稱為『旧のお盆』或『月遅れのお盆』,也就是晚了一個月的お盆的意思。

那麼,日本的お盆到底有哪些習俗呢?其實,從八月一日就已經開始了,這一天有個別稱叫做『釜蓋朔日』,是地獄的釜蓋打開的日子,翻譯成我們這邊的說法,大概類似『鬼門開』罷。以這一天為界線,人們會開始到祖先的墓地去打掃,為迎接祖先靈魂做各種準備。也有些地方的人們會告誡小孩,從這一天開始一直到八月二十四日為止,最好不要靠近水邊,以免發生被水鬼抓走的悲劇。

接下來,到八月七日的傍晚(也就是七夕那天),人們會開始在家中搭起『精霊棚』,擺設『笹(竹枝的結界)』與『幡(施餓鬼的五色小旗)』,有些人家會開始請和尚來家裡念經,或到寺廟裡去參加『精霊迎え(迎接祖先)』的相關法會,並且敲響『迎え鐘』,然後從寺廟帶回『水塔婆』供奉在精靈棚上等等。

關於精靈棚的作法,是在房間中鋪上涼席,席上擺張小桌子,周圍插上四枝青竹並綁上繩子(作用等同於齋竹與注連繩,是一種結界),繩子上掛著『鬼燈草(ほおずき)』、素麵和昆布等物以闢邪,並在青竹上插著代表『五智菩薩』的五色小旗,大概是防止無關的孤魂野鬼來搶自家祖先的供品吧!

至於桌上的擺設,除了佛像與祖先牌位,以及鮮花素果等供品之外,最特別的就是『なすの牛(茄子牛)』與『きゅうりの馬(小黃瓜馬)』了。這可是特別為祖先準備的來回交通工具。迎接祖先時為了讓他們免於奔波辛苦,所以要用快馬,而送祖先時則因為依依不捨,所以要用慢慢走的牛,挺有趣的。

然後是八月十三日的盆入り,這一天的傍晚,人們會在家門前與精霊棚上點燃『迎え火』,為返家的祖先指引道路。而有家人過世滿四十九天到一年內的人家,那一年就是死者的『新盆』,為了迎接過世後初次返家的先人,怕他們找不到路,會提早在門前掛上白色的盆提燈。

再來就是『送り火』了,這是在盆的最後一天,也就是十六日傍晚,為了恭送祖先返回陰間而點燃的野火,這個行事在京都變成了著名的『五山送り火』。有地區也會進行『灯籠流し』,把精靈棚上的裝飾物和燈籠一起放流到河川裡。

最後,是十六日的晚上,男女老幼會集合在寺廟或神社的廣場上,一同跳舞,為祖先送行,稱為『盆踊り』。據說盆踊り的舞姿是模仿從萬劫不復的地獄中解脫的亡靈,因為得脫苦海而歡欣鼓舞的模樣。而近年來則逐漸演變成居民之間的交誼活動,地點也逐漸從寺社內擴展到車站前廣場或學校操場了。

日本的お盆習俗,從我們這些外國人的眼光來看是很特別的。不過,其實仔細一想,我們的七月半習俗應該也會讓他們嘖嘖稱奇罷!這就是文化差異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戀京癮士 的頭像
    戀京癮士

    戀京成癮手札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