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六日
今天的祇園祭行事輪空了,在搜尋其他京都祭典行事的時候,查到在今天有一個超冷門的祭典叫『八瀨天滿宮』的『朔幣式』。
關於這個朔幣式到底是怎樣的祭典,我在網路上找了半天,只知道八瀨天滿宮在二月、七月和十二月各有一次的朔幣式,但是到底這些儀式是怎樣的,沒有人進一步介紹。只知道朔幣式是在每個月的朔日(也就是新月之日,農曆每個月的第一天),由國司(地方官員)或宮司(神社負責人)向神明獻上幣帛的祭典。
關於祭典的事,我只能查到這麼一點,而八瀨天滿宮也只是一間很普通的日本到處都有的鄉下天滿宮。那麼為什麼我還要特別寫這一篇呢?因為在查資料的時候看到了很有趣的,關於八瀨童子與天皇一族的故事。
故事要從八瀨這個遠古聚落開始說起。八瀨之鄉位於高野川上游,通往大原的半路上,居民自古以來就有為『比叡山』僧眾提供勞役服務的傳統,稱為『八瀨童子』。在古代日本的傳說故事中,被稱為童子的都是妖鬼一族(例如酒吞童子、茨木童子以及座敷童子等等)。其中除了座敷童子之外,其餘所謂的童子其實都是居住在深山裡的原始部落居民,他們因為行為強悍野蠻,衣著服飾怪異,甚至還保有原始部落黥面紋身的習俗,又因為身材矮小,髮型類似兒童(耳際以下剃除的短髮),所以被京都人蔑稱為『鬼』或者『童子』。
而八瀨童子正是一支被農耕民族的賀茂氏驅趕而躲進山中的『繩文(日本的石器時代)人』,因為體力絕倫、生性勇悍而又熟悉山林,所以經常被比叡山的法師徵召做為轎夫、嚮導與護衛的工作。
時間悠悠來到鐮倉時代末年,後醍醐天皇與軍閥足利尊氏鬧翻,倉皇逃出京城之際,路旁突然竄出一批手持弓箭的八瀨童子,自願為天皇引路。於是他們抬起天皇的御輦,腳步如飛的登上比叡山道,天皇遂得以逃脫足利尊氏派出的追兵。
因為感念八瀨童子的忠義,後醍醐天皇遂下達一道綸旨,永遠免除八瀨一族的各項賦稅,而八瀨一族為了酬謝皇恩,也宣誓永遠為天皇一族提供轎夫雜役與警護的工作。此後歷代天皇巡幸之際的抬轎,或是駕崩之時的抬棺,都是由八瀨一族擔任,甚至有許多關於八瀨一族為天皇執行類似忍者的秘密任務的傳說。
據說明治新政初期,『太政官(類似現代的首相)』曾頒佈削除八瀨鄉免貢特權的政令,但是明治天皇旋即指示『宮內省(負責皇家事物的機關)』每年送給八瀨鄉一筆與年貢金額相當的恩賜金,等於是向全國宣示繼續履行後醍醐天皇的綸旨。直到今天,八瀨鄉居民依然輪班前往東京擔任皇居內的各項雜役,並負責為皇族葬禮抬棺。就算昭和天皇駕崩時,宮內廳以警備安全為由,將抬棺工作交由皇宮警衛擔任,八瀨族人還是堅持派出六名代表擔任觀察員,隨侍棺側……。
對於身為現代人的我們來說,或許很難理解日本皇室與八瀨一族之間,如此歷經六七百年一諾千金的深刻羈絆。說是天皇家市恩作秀也好、認為八瀨鄉假義攀緣也罷……或許,身為繩文人後代的八瀨童子們的血液裡,就是留著原始人那種純樸的基因,擁有一旦認定了就追隨到底的真誠情感,也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