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六日
今天是日本的『和果子の日』。
說起和果子,大家腦海中浮現的是怎樣的畫面呢?是三個一串沾著紅豆泥吃的糯米糰子?是晶瑩剔透造型可愛的寒天羊羹?是隨季節場合變化的生菓子?還是各式各樣的日式小饅頭?癮士我啊,忍不住就是會想起六月專屬的『水無月』、上七軒『老松』的『夏柑糖』和下鴨『宝泉堂』的『蕨餅(わらび餅)』。
為什麼今天是和果子之日呢?據說是因為在平安中期的西元八四八年,由於國內疫病蔓延,仁明天皇在該年六月十三日將年號由『承和』改為『嘉祥』,並且在六月十六日當天,準備了十六個菓子與餅供奉在神前,祈求驅除疫病,招福納祥。此後這個行事逐漸演變成為一年一度的宮中習俗,在陰曆六月十六日這天食用在神前供奉過的『嘉祥菓子』,以祈求除厄招福。
江戶時代,幕府甚至明訂六月十六日為『嘉祥の日』,擁有晉見將軍資格的武士可以在這一天齊集在『二条城』的『大広間』裡,他們會在白木板上放置一片青杉的葉子,七到八種和果子就堆積在上面,每個人按照身份高低依序領取享用。至於民間則簡單多了,以十六文錢買十六個餅(もち),然後默默吃掉就是(不知道是全家一起吃掉還是一個人吃掉全部啊?後者的話有點恐怖耶!)。
西元一九七九年,日本的『全国和菓子協会』為了推展此一傳統食文化,便把這一天訂為和果子の日。據說在距離這天最近的週末假日(今年的話不就是前兩天嗎),明治神宮的『菓道敬神会』會拜託會員中的和果子職人,在平安神宮現場製作和果子並且免費招待前來參觀的人食用。
回頭看看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印象深刻的和果子罷!這裡面,水無月我是只聽過名字覺得很吸引人,其實從未實際見過(或者其實見過只是沒注意而已),當然更不用說吃過了。據說這原本是一種在六月三十日『夏越祓』當天食用的和果子,半透明的白色三角形上面鋪著一層紅豆,據說是模仿冰塊的造型呢!
至於夏柑糖,老實說,我也只透過玻璃陳列櫃見過一次而已。那是在兩千零七年的七月,在上七軒一家名叫老松的和果子老舖裡看到的。據說是將整顆夏柑的果肉挖掉,在果汁中拌入寒天再灌入果皮中就做成了。因為是用賣相良好的高級夏柑製作而成,而且完全不使用化學果膠,製作難度也高(據說是因為柑橘果汁酸度太高,很難讓寒天凝固)所以售價不便宜,一個就要一千五百日幣。當時我們考慮再三,雖然真的很喜歡柑橘的味道,但最後還是沒有買。
而宝泉堂的蕨餅則終於是真的吃過了。那是在二零一一年早春,走了好長一段路之後,在宝泉茶寮高雅的和式座席上享用的。雖說是蕨餅,但是這裡的跟一般蕨餅很不一樣,五枚渾圓的深棕色蕨餅放在墊著長長綠葉的玻璃高腳杯裡,現點現做,不可外帶。至於口味嘛……黑糖的味道非常濃郁,口感滑潤有嚼勁,跟一般軟綿綿的蕨餅硬是不一樣啊!
坐在座席上眺望著綠蔭深淺的庭院,耳中聆聽著風鈴叮噹,雖然我那不適蹲坐的雙腿很不舒服,但還是感受到所謂以五感品嚐和果子的真諦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