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五日 

今天的京都行事是『嵯峨祭』的『還幸祭』。

這個嵯峨祭,是由『愛宕神社』與『野宮神社』共同舉行的大型祭典,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天舉行神幸祭,第四個星期天則舉行還幸祭。

之前已經介紹過愛宕神社了,接下來我要先稍微介紹一下野宮神社。所謂的野宮其實就是之前也介紹過的齋宮,原本是代替天皇前往伊勢神宮侍奉天照大御神的皇女前往伊勢之前實行潔齋的暫時行宮。不過這個齋宮制度在『室町幕府』初期『南北朝』爭亂時斷絕了,失去功能的齋宮就變成祭祀天照大御神的神社,並接受大覺寺的援助與管理,這就是野宮神社的由來。

不過,為什麼是由愛宕與野宮這兩個看起來沒什麼關係的神社共同舉行,而且還要在『大覺寺』裡由和尚在神輿前誦經呢?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奇特的因緣?

這個祭典目前一般似乎被認為是地緣關係的『產土神祭礼』,其實,根據『嵯峨祭の歩み』這本書的作者『古川修』的說法,這個祭典背後似乎隱藏著南北朝分庭抗禮的政治角力遺跡。簡單來說大概是由野宮神社(代表支持室町幕府與北朝天皇的大覺寺方)和愛宕神社(代表支持南朝天皇的天龍寺方)來舉行聯合祭典,以表示兩大勢力的合作,大家只要知道這樣就夠了。

還是回頭介紹還幸祭吧!首先,這兩個神社各自會出動神輿參加巡行,愛宕神社的神輿是紅色的,野宮神社則是紫色的。之前也提到過,神輿巡行時前面會有劍鉾開道,嵯峨祭的劍鉾一共有五基,早上十點半從位於『清涼寺』前的御旅所出發,在前往大覺寺的途中,大家就會開始注意到一個非常特殊的儀式了。

這也就是此一祭典最受人矚目的劍鉾巡行,稱為『劍鉾差し』,這是什麼樣的儀式呢?簡單的說,就是扛著劍鉾的人將高約十公尺,重約七十公斤的劍鉾插在腰際的小袋子裡,這個插旗竿用的小袋子就叫『鉾差し』。

如果只是這樣扛著劍鉾用一般遊行的方式慢慢走,那就不稀奇了。其實嵯峨祭的『差し手』(也就是扛劍鉾的人)要以雙腿稍微彎曲的姿勢,前進時上身與雙腿朝不同的方向扭轉,所以頂著的劍鉾也就隨著踏出去的每一步而上下左右轉動,同時繫在上的鈴鐺就會因此而叮噹作響,而每次經過橫越街道的電線時,差し手還會用特別的方式巧妙地避過電線,這就是嵯峨祭最好看的地方了!

隊伍抵達大覺寺後,兩座神輿與五基劍鉾一字排開,接受僧侶的祈禱後,稍事歇息並享用午餐,然後再度出發,繞行嵯峨野境內各區域之後,轉往嵐山天龍寺方向行進,最後繞了一圈再回到清涼寺前的御旅所,進行神輿大迴轉的儀式後,神輿劍鉾各自歸回收藏庫,結束了這長達一整天的祭典。

據說,在明治神佛分離令實施之前,此一祭典是由清涼寺負責統整舉行的,這也就難怪兩大神社的神輿並不是各自保存於神社內,而是統一收藏在清涼寺前的御旅所內了。不過時至今日,此一祭典的主角已經變成嵐山嵯峨野當地的信眾,真正變成一個地元的祭典了呢!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