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九日
日本掃墓節的第二天,延續昨天彼岸的話題。
昨天寫完文章後,反覆重讀修改的過程中,心裡一直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彼岸這個日本獨自發展出來的習俗是從時麼時候開始的呢?於是今天又再一次查閱資料……啊!有了!竟然是因為早良親王的關係!
西元八百零六年四月九日,桓武天皇以六十九歲高齡駕崩了。這個一手建立『平安京(京都)』的政治巨人,一輩子都想要逃離『平城京(奈良)』七十餘年政治鬥爭的腥風血雨,中晚年更是屢受含冤而死的皇太弟早良親王怨靈騷擾。
繼位的平城天皇為了平息早良親王怨靈的憤怒,以免下一個遭殃的人變成他自己(他年少時就曾差一點病死,而這也被歸因於早良親王的作祟),登基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各國(這裡的國是指地方行政區劃,當時全日本分為六十六國,例如京都就屬於山城國的範圍)的『國分寺』(也就是各地方的國家寺廟)僧侶都要舉行為期七天的法會,唸誦『金剛般若経』來超渡早良親王。
這個金剛般若経,其實就是台灣人熟知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是一部闡明世人因受困於眼前所見的虛幻世界,墜入永恆的生死輪迴之苦而無法超脫,但只要靠著佛陀無上智慧的指引,就能夠超越這一切,最終到達涅槃寂靜的彼岸。
因此,唸誦金剛般若経,就等於是以佛陀之力幫助早良親王盡早得脫苦海,抵達彼岸的極樂世界。所以,日本最早的彼岸会其實是用來超渡怨靈的,歷經千年的轉化與發展,才逐漸變成現在追思祖先的民間行事。
此外,昨天寫文章的時候,還有另一個一直很想寫進去的話題,那就是京都好像有很多寺廟裡都有名人墳墓,有的還附設自營墓園,這是跟歐美國家教堂內有墓地這件事很像,卻跟台灣或中國的寺廟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日本的寺廟自古以來就是由貴族所贊助的,這些贊助建寺與修廟經費的貴族,當然希望受捐助的寺廟能為他們的祖先祈福,因此會將自己家族的墓地建在寺廟境內,這就叫做『菩提寺』,例如天皇家的菩提寺是泉湧寺,足立家的菩提寺是等持院,藤原家的菩提寺是奈良興福寺等等。
久而久之,寺廟遂建立了所謂的『檀家制度』,接受一般民眾以個人或家族的名義捐獻金錢,以安置家族或個人的墳墓並由寺僧誦經供養,這也就逐漸演變成寺廟內的自營墓園。
所以,今天我們到京都參拜寺廟的時候,偶爾會在地圖或簡介文字上發現一些著名人士的墳墓,例如石像寺(釘拔地藏)裡有貴族歌人藤原定家之墓,阿弥陀寺裡有戰國大名織田信長與所有『本能寺之變』戰死家臣之墓,東北寺誠心院裡有平安朝才女和泉式部之墓,法然院裡有大文豪谷崎潤一郎之墓云云。
這麼說來,癮士我好像在金戒光明寺後山的墓園裡看到過淺井三姊妹之一,德川家二代將軍秀忠之妻崇源院お江夫人的供養塔呢!但是為了不打擾夫人安息,我只有靜靜站在塔前合十為禮,沒有拍照……阿彌陀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