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的凱旋歸來或許也是戀京癮士的凱旋歸來。
寫作這件事其實是很玄妙的。靈感來的時候,下筆如有神,一兩個小時就能飆出三四千字沒問題;反之,欠缺靈感的時候,可能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都生不出一兩百字來;但是對於一般具有寫作習慣的朋友來說,問題是,正常來說往往絕大多數的時刻都處於中間這個尷尬地帶。
硬要說的話就是,要寫是可以,可是需要集中精神好幾個小時才能擠出一兩千字,然後放著一兩天再看,又很難接回原來的思路,或許是不滿意想要重寫,更可能就直接擱筆,從此埋葬在電子檔案迷宮深處。好不容易努力寫出來了,看著看著也不清楚到底有沒有發表的價值,就這麼躊躇著,煩惱著,日復一日……。
而戀京癮士前一陣子就是陷入這種進退兩難的境地,關於日式住宅的文章進度緩慢,又暫時還找不到其他好題材。沒想到森見登美彥老師的新書一出版,就讓我的腦袋每天轉個不停,新文章就這麼不斷跑出來了。感謝森見登美彥大神!南無南無。
唉呀!這開場的廢話一不小心就浪費了不少篇幅,我們還是趕快進入主題吧!
好!假設各位已經看過書了,那麼應該很清楚,閱讀這本書最主要的樂趣有兩個,一個是感受不同於原典的平行世界福爾摩斯宇宙,而且會被森見老師安排登場人物與情節的巧思逗得很樂(很可惜關於這個部分,戀京癮士我因為不熟悉福爾摩斯的原典故事而損失了很多樂趣,只剩下從森見老師的故事逆推回柯南道爾原典時的發現與驚喜)。
可以說,這本書裡頭出現的所有角色都是真實存在於柯南道爾原本創作的福爾摩斯小說世界裡的,而他們在原典中的經歷則或多或少的反映在這本書的故事裡,至於角色之間的相互關係,也有著與原典相異的翻轉或置換。例如在墨斯格夫家族中,忠心耿耿的管家布朗頓在原典中其實是竊取寶藏的犯人,失蹤多年的蕾秋大小姐在原典中則是失蹤的女僕。福爾摩斯的新室友兼好友莫里亞提教授在原典中當然的是眾所周知的超級藏鏡人大反派,而他的學生卡特萊,在原典中則是貝克街游擊隊的一員,算是福爾摩斯手底下的小跟班。還有還有,福爾摩斯的鐵粉兼事業對手艾琳‧艾德勒,在原典裡其實是唯一擊敗過福爾摩斯也唯一讓他動心的神秘女演員……。
看著這些舊角色在全新的故事裡擁有不一樣的新身分,還隱約跟原本的自己有著某種程度的關連,而當故事來到倫敦世界的時候,某些角色又再一次翻轉成另一種面貌,就深深讓我同時感到雀躍與失落……唉呀!好可惜!好可惜啊!要是我早點看過福爾摩斯的故事該有多好!
至於另一個閱讀本書時更大的樂趣,就是解謎的過程了。
請不要誤會!這並不是一本傳統意義上的偵探推理小說,也就是說,解謎或推理並不是講故事的重點。所以如果讀者諸君抱著看推理小說的心態來閱讀這本書,或許會相當失望。更精確的說,這個故事中所存在的謎題,除了墨斯格夫宅邸的「東之東之間」之謎,是由福爾摩斯在整個故事進行到一半的時刻所破解,並因而將故事拖進奇幻的黑洞之外,並沒有任何描寫福爾摩斯解謎的過程。而所有他所接下的案件,也全數僅以失敗一語帶過。
那麼,戀京癮士我為什麼要說閱讀這本書的主要樂趣之一是解謎過程呢?因為在這本書裡,最大的謎團其實是福爾摩斯為什麼會陷入低潮?還有那個曖昧混淆的「維多利亞王朝京都」到底是什麼鬼!而這一次奮不顧身投入冒險之中解開這兩個謎題的人,其實並不是福爾摩斯,反而是身為敘事者的華生醫師,或者該說藉由華生醫師的形體介入福爾摩斯世界的森見登美彥老師本人。
這麼說吧!這本書在世界觀上面歷經了多次的翻轉震盪與重新建構。
一開始,我們以為這個以福爾摩斯與華生醫師為主角的故事,理所當然的發生在英國倫敦,然後翻開第二頁,突然意識到某些熟悉的地名,又因為由華生醫師之口道出了「維多利亞王朝京都」這個詞彙,因而終於確認這是一個與福爾摩斯系列原典有所不同的(平行)世界。此後故事一路沿著這個認知鋪陳,在解開(老實說那能算解開嗎?)「東之東之間」的謎題之後,華生醫師(以及讀者)又開始隱約覺得不對勁。當時我就想說:「唉呀!森見老師怎麼可能就這麼放過讀者嘛!這後頭一定有鬼!」
果不其然,當福爾摩斯一行人打開莫里亞提教授的房間,見到那個彷彿「京都」卻又不是「京都」的城市模型,以及小小月亮上的「倫敦」字樣,讀者的腦海中警鐘開始大響。緊接著華生醫師輾轉構思以倫敦這個「虛構城市」為舞台,讓所有失敗案件依照福爾摩斯的推理來走,以致於新的故事結局得以翻轉為「福爾摩斯大獲全勝」,以這樣的方式為福爾摩斯向這個嘲笑他的世界「復仇」,也是華生醫師嘗試替自己谷底翻身,找回「福爾摩斯的搭檔兼傳記作者」身分的「復權」。
隨著情節愈發暴走,華生醫師準備再度進入「東之東之間」帶回消失的福爾摩斯和莫里亞提教授,然後第四章結束。當讀者翻開第五章繼續閱讀下去,才發現自己又被耍了。
第五章的世界已經回到原典的設定,華生因為妻子瑪麗的死而與福爾摩斯翻臉,一邊獨自在倫敦康登區附近租屋居住,一邊寫著「福爾摩斯陷入低潮的,發生在維多利亞王朝京都的故事」……啊!我就知道!森見登美彥你好可惡!好賤!原來我們讀者一直以來所以為的「真實世界」果然只是「虛構文本」。可是,京都那邊的故事與角色們該怎麼辦呢?我好懷念「京都」那邊啊!我好懷念京都啊!(說實話我在閱讀這一章的時候哭了好幾次,因為故事裡的情節和我自己的現實,也就是將近七年無法拜訪京都的思念與惆悵融合在一起了)
而隨著最終謎團那打破讀者眼鏡的破解(亦即莫里亞提教授就是福爾摩斯,這其實是一個在福爾摩斯研究中經常被人提出的大膽假設),森見登美彥老師最擅長的世界崩壞場景終於出現,然後華生醫師等人又再一次回到「維多利亞王朝京都」,整個故事終於朝著最後的歡天喜地大結局收尾。嗯!原來森見的設定還是以京都這邊才是「真實」啊!當我自以為是的這麼點頭如搗蒜時,藉由伊麗莎白女王(怎麼連她都被降靈術召喚過來了啊!)之口,華生醫師(與讀者)又再一次認知到他們所存在的這個世界其實才是虛構的,而身為虛構世界之主的女王陛下只能在一旁守望著華生醫師的冒險,期待虛構世界不要被存在於「真實」與「虛構」之間的「東之東之間」,也就是「虛構魔法」的「破綻」所毀滅云云……。
如是,這本小說裡便同時存在著多重的裡外翻轉與對照印證:虛構就是真實,真實就是虛構、福爾摩斯就是莫里亞提教授、維多利亞王朝京都就是維多利亞王朝倫敦、福爾摩斯的低潮與凱旋就是華生醫師的低潮與凱旋,同時更是森見登美彥老師自己的低潮與凱旋……。
森見登美彥老師,您果然是神明啊!您用「虛構的世界」解救了華生醫師和瑪麗,以及福爾摩斯和莫里亞提教授的悲劇;也用「虛構的故事」解救了自己的創作低潮,以及萬千書迷讀者對森見登美彥小宇宙再臨的期待;更用「虛構的京都」解救了戀京癮士我微不足道卻又無處宣洩的鄉愁!
也就是說,森見登美彥老師實際拿這本小說來證明了「虛構」的偉大!因為是虛構的,所以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因為是虛構的,所以可以修補「真實」的缺陷;因為是虛構的,所以能夠包容一切,創造永恆。
或許,這就是我們如此迫切需要小說的原因。
唉呀!?真是不好意思!碎嘴又沒有重點的戀京癮士我寫著寫著又到了該要停筆讓讀者諸君(以及我自己)稍微喘口氣的時候了。那麼就先這樣吧!剩下還有一些沒有表達清楚的想法,就讓我留待下一篇再繼續囉!
書中還附贈一枚雙面造型書籤,但是老實說我比較想要日本版的特典贈品,這個等下一篇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