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80568  

  沿著奈良小川旁的小徑一路走出上賀茂神社,來到大馬路上,眼前立刻出現一排造型奇特的房子。

說是造型奇特,其實乍看之下就像是台灣早期眷村裡的那種獨棟附院子的中型住家,頂多是把門與屋頂換成傳統日式的造型。但有趣的地方是,由於這一整排宅院的門前有一條寬達兩三公尺以上的人工渠道流過,因此每一家門前都建有一座跨越渠道的石造小橋,配合著同為石造的渠岸與牆基,看起來就宛如是一座座的小型堡壘一樣。

這就是名聞遐邇的上賀茂神社社家町,也就是神官們的公設宿舍區。在過去只要是有權有勢的大型神社,都會在領地內設置這樣的社家町,小則數十戶,大則數百戶,例如上賀茂神社的社家町據說在江戶時代就有將近三百戶之多。不過時至今日,日本全國各大神社的社家町都在時代的洪流衝擊下逐漸消失,只剩下上賀茂神社還維持著三十戶左右的規模,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家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

所謂的社家町,顧名思義就是神社裡的神職人員與神人(在神社裡負擔各項雜物的工作人員)聚居的村落。據說上賀茂神社的社家町大約是從室町時代開始逐漸形成的,到戰國時代,為了防禦橫行的盜匪與亂兵,遂在社家町外圍挖了一圈闊達兩三公尺的壕溝,並引奈良小川的水流匯入壕溝內,這就是今天的明神川。

除了挖壕溝以拒敵之外,外牆與大門亦統一以武家建築的規格來設計,圍牆的下半部使用石砌,上半部則做成厚達一公尺的版築土塀,而大門的位置則略微向內凹了一塊,做成帶屋頂的貫木門,平時以木橋跨明神川通行,一有需要就可把木橋抽回,凡此種種都是以防禦為目的的設計。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對耶!當初第一眼看到社家町的特殊面貌時,心中隱約就有了一個模糊的堡壘意象,原來此地真的曾經是一座座具體而微的城寨堡壘,在戰國亂世裡擔負著護衛附近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責大任。P1080576  

時至今日,社家町已經不需要防禦敵人的入侵了,所以早就把機動性高的木橋換成了堅固耐用的石橋,但除此之外的其他建築外觀依然維持過去武家屋敷的形式,因此造就了今天特殊的聚落景觀。

據說這條人工渠道除了防禦的功能外,也提供社家町內的各類用水需求。不過,此地居住的既然都是神職人員,有時也需要在宅邸內進行各種禊祓的儀式,所以對於水的潔淨度需求與水質管理自然特別重視。為了保持水的品質,社家町內特別設置了一種稱為『水口』的污水處理專用井,將各類家庭用污水與庭園儀式用水分開排放,以免污染了神聖的明神川。我想,這恐怕是日本最早的污水下水道系統了罷!

我們去拜訪社家町的那個午後,清淺的明神川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擺了一個長方形的紙灯籠,上面以童稚的筆觸畫上許多卡通人物與可愛動物,應該是當地孩童的作品。我猜想入夜之後,這些灯籠應該都會被點亮,在一片漆黑中,只一盞盞紙燈籠在水面上發出幽玄的微光,映著底下反射的水光,在岸邊橋上留下一道道搖曳的光之波紋,那景象一定很美。只可惜我們晚上要去下鴨神社參加御手洗祭,不能留下來觀賞。

眼見得有一戶門口掛了迎客的暖簾,我們遂大膽跨過石橋走進院落內張望。門內繞著主屋有一個小小的庭院,一條雅致的飛石小徑將我們遲疑的腳步引向後方,主屋的緣廊上擺著一些布製的小飾品,上面還寫有標價。原來這一家是專門做織錦的,餘暇也順便製作一些和風小物在假日裡任由好奇的遊客挑檢。我們在裡面逛了一圈,畢竟言語不通,雖然女主人出來殷勤招呼,我們反而不好意思起來,連建築庭園也來不及細看,便告辭而出。

門外,豔陽依然炙烈難當,馬路旁的白線反射著陽光,刺得眼前一片花白!走沒幾步,我忽然感覺口乾舌燥甚至飢腸轆轆起來,便偕妻快步朝著公車站牌處走去,記得那裡似乎有供應飲食的店家,順便暫時躲避這午後驕陽……P1080581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