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一日
今天的京都行事是以西陣的『織姬神社』為中心的『西陣の日』。
這是什麼?是西陣開始的日子嗎?不,是西陣結束的日子。嗯……這麼說吧!今天可以說是『應仁之亂』的終戰紀念日。
雖然之前好幾次都稍微提到過應仁之亂,不過既然這一次的行事與應仁之亂關係密切,就趁這個機會再多講一點好了。西元一四六七年,室町幕府發生將軍大位與『斯波』、『畠山』兩大管領家族的繼承紛爭,擁戴八代將軍『足利義政』之弟『義視』的大名『細川勝元』和支持義政之子『義尚』的大名『山名宗全』,竟然各自擁兵在京城之內火拼了起來。這場軍事衝突後來因為各大名的紛紛選邊站而一發不可收拾,於是演變成擴及半個日本國土,期間長達十一年的內戰,由於戰爭爆發時剛好是『應仁元年』,所以稱為應仁之亂。
有趣的是,兩方主帥山名宗全與細川勝元原本是姻親,細川勝元娶了山名宗全的養女『春林寺殿』為正室,兩人還曾在幕府內部鬥爭的『文正政變』中站在同一陣線,驅逐了當時權力最大的『伊勢貞親』(他的父親就是前陣子介紹過的平貞囯)的勢力。沒想到,兩人後來卻因為支持的將軍候選人不同而翻臉。
戰爭爆發之後,細川派的本陣設在『相國寺』,山名派的本陣則設在位於堀川通上的『宗全邸』,因為位置上剛好一東一西,細川派就被稱為東軍,山名派就被稱為西軍,而西軍的本陣就簡稱為西陣,這就是西陣地名的由來。
這場戰爭雙方陣營由於勢均力敵,所以一直沒有分出一個勝負,在前兩年的激戰期過去之後,就這麼有一搭沒一搭的維持著小規模的衝突。結果到了第八年的時候,兩軍主帥竟然相繼病逝,後繼者又再拖了一年多,終於在西元一四七七年的十一月十一日,由足利義政的正室『日野富子』出面調停,允諾支付兩方陣營大筆的補償金,算是給足了雙方面子和裡子,才結束了這場古都浩劫。
不過,西陣一帶並不是從應仁之亂之後才開始發展紡織業的喔!早在『平安京』建城時,就把『織部司』設在大內裡的東側,也就是目前黑門通與中立売通交叉口附近(往東北走約兩百多公尺就是晴明神社),主管宮中紡織業務。日後來自奈良與本地的紡織工匠紛紛移居到這一帶,就形成了以紡織業為主的聚落。雖然應仁之亂爆發後曾荒廢多年,但是應仁之亂結束後大家又紛紛遷回此地,歷經戰國時代與江戶時代的發展,逐漸形成一個大型的紡織工業區。
西元一九六九年(咦?剛好是癮士出生的那一年耶),為了振興京都的紡織業發展,由『西陣織』的業界共同發起了西陣の日,除了紀念應仁之亂的結束,也期許這個節日可以為西陣的紡織業帶來新的契機。
於是,每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在『今宮神社』境內的末社『織姬神社』(祭神是日本版的織女『栲幡千千姫命』)內會舉行紀念儀式,從西陣遷移到日本各地的紡織業相關人員都會在這一天回到西陣來,一同參與盛會。不過,據說在早幾年,除了同業公會舉行式典之外,也會舉辦祭典。不過,後來只剩下式典而已。
啊……為什麼不辦祭典了呢?如果有祭典應該會更有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