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四日
今天的京都行事是『雲ケ畑松上げ』,不過,雖然名稱是松上げ,但實際的作法卻與之前的『花背』或同樣在今天舉行的『広河原』完全不同,反而比較接近『五山送り火』……怪了,那為什麼不乾脆叫『雲ケ畑送り火』呢?其實,這裡面是有玄機的,不過,玄機當然要留到最後再揭曉囉!
雲ケ畑是京都北部深山中的一個聚落,在緯度上大約與鞍馬貴船差不多。此地自古以來便以鴨川源流地以及天皇家的專屬獵場著名,也是重要的杉林產地,據說平安京『大內裡』有許多建築物所使用的木材就是從這裡採集的。
據說因為此地水源一旦受到污染,鴨川的水質就會變差,嚴重影響皇室的生活品質,因此自古以來這裡就嚴格遵守各種與水源保護有關的禁忌,例如親人過世後絕不能就近埋葬,而要翻過一個『持越峠』山脊到隔壁的『真弓聚落』附近安葬。而近年來由於水土保持意識高張,周邊三分之二的林地都被劃為『水源かん養保安林』,連林業伐採都受到嚴格限制,住在那裡其實挺辛苦的。
然而,雲ケ畑最為人所知的,卻並非水源保護或林業議題,而是一段宮廷權力鬥爭的黑歷史。話說平安京早期的『文德天皇』為了立太子一事傷透了腦筋,他想要讓正宮皇后所生的第四皇子惟仁親王(後來的清和天皇)繼任天皇,但是皇子當時才剛出生未久,而他又想早點退位當太上皇,所以屬意讓第一皇子的『惟喬親王』先當一陣子天皇,等惟仁成年後再讓惟喬讓位。
不過問題來了,因為惟喬親王的生母『紀氏』背後的勢力很弱,而正宮『明子』又是權臣『藤原良房』的女兒,大臣們擔心會重蹈前朝『承和之亂』的覆轍,造成朝廷的動盪,因此力勸天皇打消了念頭。不過,這下子惟喬親王的立場就很尷尬了,雖然他不論學養人品都是諸皇子之首,就算不當天皇也足堪大任,但是良房派的朝臣們自然對他非常提防,所以一輩子都只能當個閒官。
抑鬱之餘,惟喬親王不到三十歲就稱病出家,此後雲遊各處,最後在雲ケ畑一地落腳,建立『高雲寺』云云。而據說雲ケ畑松上げ最初就是當地居民為惟喬親王祈求冥福而舉行的送り火祭典,不過不知為何卻在江戶後期中斷了。直到明治時代祭典復興之際,就順勢與周邊山村類似祭典一同與愛宕火除信仰相結合,也因此,這個行事雖然看起來像是屬於送り火體系的,其實背後的精神與內涵卻是不折不扣的松上げ行事。
那麼,這個行事是如何舉行的呢?每年的八月二十四日,在高雲寺與『福藏院』的附近山中會各自搭建一個每邊四公尺長的櫓型火床,晚上八點過後,兩邊就會陸續點起火來,此時兩邊火床便會各自浮現出像五山送り火一樣用火排列的文字。據說每年到底會出現哪兩個文字屬於最高機密,只有當地負責點火的『若中会』町眾才知道,成為每年吸引外人前來參觀這個神秘祭典的最大賣點。
火點起來之後,好戲才要開始,這時負責點火的町眾便開始將預先準備好的小型松明在火床上點燃後,紛紛從山的對面跑回寺院的前庭,也就是觀客聚集的地方,然後將松明投入寺前的火床中……原來,是這樣的松上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