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 

終於到手了,七月號的『月刊京都』。我想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這一期的主題會是什麼了吧?是的,就是定番的祇園祭特輯啊!

其實,雜誌原本沒有這麼快到手的,而且可能還要跟其他讀者搶,畢竟七月號可是非常搶手的呢!不過,上星期接到電話,京都之友SANADA說他正在『淳久堂書店』,看到架上剩最後一本,問說要不要幫我留。當然囉!先搶先贏嘛!於是,就約了這個星期見面拿書順便敘敘舊,還介紹了兩家與京都有一點因緣的好店給我。感謝SANADA的友情協助!也祝福他一切心願與計畫都能順利成功。

所以啦!現在我已經拿到這本以『祇園祭が帰ってきた!(祇園祭回來啦)』為企劃主題的京都月刊了。當然,這一期最重要的焦點自然就是大船鉾的復興與後祭回歸。首先是祇園祭山鉾連合会理事長吉田孝次郎與伯牙山保存會的理事長衫本秀太郎針對後祭回歸的精彩對談。這兩位年過七十以上的老先生,從小開始觀看祇園祭,日後並且參加祇園祭,見過前祭後祭分別舉行的樣子,也一路見證著祇園祭風景在這五十餘年來的劇烈變動。

從他們的對談中我才知道,原來當初在討論後祭復活時,曾經有人提出讓前祭二十三基山鉾與後祭十基山鉾,同時在七月十七日當天以相反方向實施巡行以減少對祭典行事與居民日常生活的衝擊。不過,後來還是在考量同時進行在通行安全與支援人手上的困難,並顧及巡行延續時間實質減少(也就是說,因為山鉾從三十二基減少到二十三基和十基,巡行時間相對的就變少了)對交通與居民負擔上的好處,還是維持前後祭分離實施的提案。

而根據兩位老先生的回憶,前祭的風情和後祭也有很大的差異。在天氣上,前祭時還在梅雨季的末尾,經常下雨。後祭時已經出梅了,天氣很好,也開始有一點點秋天的感覺,所以更適合欣賞宵山……這麼說來,好像很值得期待呢!而在行事上,據說後祭宵山不會有攤販,只有各山鉾町會所將開放參觀展覽並販賣紀念品,而且也不會有步行者天國這樣的交通管制設計,是一個相對於前祭宵山而言,不那麼熱鬧卻更有祭典感覺的靜寂行事。

最重要的是,祇園祭山鉾巡行其實是神事的一部份,而不是純粹觀光導向的表演。前祭是為了迎接神明出巡,幫神明開道,而後祭則是為了歡送神明回家;那些悠揚的囃子是為了讓神明高興而演奏的,那些美麗的山鉾裝飾是為了討神明歡心而製作的……如此神明與町眾同行共歡,這才是祇園祭山鉾巡行的本質,看完兩位老人家的對談,讓我瞭解了這件重要的事。

原來,神明才是祭典的主角,町眾則是祭典的重要配角,而我們這些外人中的外人只不過是連臨時演員都算不上的旁觀者啊!這麼簡單又理所當然的事,我們卻常常忘記了,反而認為花錢來觀光就是大爺,把自己的僭越當家常便飯。殊不知如此的我們是這麼反客為主,那也就難怪他們要生氣要臭臉要趕人了……。身為外人,隔著一段距離欣賞而不要干擾主人辦正事難道不該是基本常識嗎?

啊……祇園祭的故事與感想,怎麼說都說不完,我們明天再繼續聊下去……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