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三日

今天的京都又是一個沒有什麼特別行事的日子,那麼照例來聊點與京都相關的五四三好了。但是,在如此沸沸揚揚的時刻,靜不下心來的癮士我到底要寫什麼好呢?搜索枯腸之際忽然想到,京都歷史上也不乏如近來台灣這樣或集會或抗爭或罵政府的事件,反正一時也想不出什麼好題材,乾脆就來寫這個罷。

我在腦海中略微整理了一下,頓時浮現三個響噹噹的事件,剛好對應了三種面對政治經濟上的壓迫或不公而引發的抗爭模式。這三個歷史事件依序是平安末期的『鹿之谷陰謀』,室町之前的『二条河原落書』,以及一次大戰後的『米騷動』。

先來看鹿之谷陰謀。話說西元一一七七年五月底,對平清盛一族的跋扈感到不滿的貴族與武士們,在後白河法皇的親信西光和尚與貴族藤原成親的邀請下,聚集在俊寬僧都位於東山鹿之谷的山莊裡,展開了一場非正式的集會。

相對於現代概念下的集會遊行,當時的那場集會說穿了只是一場鬧劇而已。一群對平家懷抱不滿的人聚在一起喝酒謾罵,既沒有討論具體的政變計畫,也沒有組織實際的抗爭手段,頂多只是一群酒鬼在不慎踢倒酒瓶的時候,開心地叫囂著『平(瓶)倒了!平倒了!』而已。沒想到其中有個武士向平清盛告了密,結果參加集會的貴族與武士們斬首的斬首,流放的流放,鬧劇最後以悲劇告終。

再來是二条河原落書。時間是西元一三三四年,後醍醐天皇藉著足利尊氏的力量打倒鐮倉幕府,推動『建武新政』的那一年八月的某個清晨,路人在鴨川二条河原上發現一個木牌,上面寫了以『近來京城流行者,夜討強盜謀綸旨,召人早馬虚騒動,生頸還俗自由出家…….』為開頭,洋洋灑灑八十八行的打油詩。

這打油詩,針對實施建武新政後朝廷與社會上的眾多亂象加以口誅筆伐,觀察犀利,文筆流暢,時而幽默,時而沈痛,其批判時政的辛辣程度,一點都不輸給現代BBS上的鄉民寫手。據悉應該是當時反對新政的貴族或僧侶等知識份子所為。有趣的是,張貼落書的地點,剛好位於鄰近天皇居所與新設政廳的二条河原,屬於公權力難以觸及的特殊公共空間,讓人不禁聯想到網際網路般的存在。

最後是米騷動。這是西元一九一八年,時間又是八月,當時正是一次大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期,日本政府非但沒有妥善處理景氣造成的物價波動,還為了準備與俄國開戰而大量蒐購白米,造成米價狂飆。因而使得人民對壟斷價格的米商與不顧民間疾苦的官員感到極度不滿,終至引發針對米批發商而發的大暴動。

這場全國性的騷動也波及京都,從七八条之間的數間米店襲擊事件開始,最後演變成兩萬人參與的大型暴動。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一方面派出軍隊鎮壓,一方面緊急檢討物價政策,最後間接造成日本最初的『中央卸売市場』在京都誕生。

看看京都,想想台北,我的頭腦不好,看不清局勢發展與孰是孰非,但是從這些事件裡我歸納出三個只能算是胡言亂語的結論。首先,參與集會行動最好不要喝酒壞事;其次,批判時政最犀利的武器是網路文章;最後啊……危機也許就是轉機,只看抗爭者夠不夠厲害,以及,當政者夠不夠聰明而已。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