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424   

雨停了,卻也更冷了。雖然已過正午,陽光還是遲遲沒有露臉,周圍的空氣清新而冰涼,帶著濕氣的寒風時不時捎來枝頭上的水珠,彷彿淋得滿頭滿臉的碎冰……啊……真的好冷!

走出廣隆寺,在路邊小店補充了溫度與能量,便搭上電車沿來時路往回走。

在龍安寺站下車,沿著直直的商店街一路往北,沿途來往的行人倒也稀稀疏疏。路旁一棟民家,竟然從院子裡伸出一株尚未發苞的枝垂櫻,那豪放大氣的細枝高高低低地垂掛著,遙想櫻花盛開時,低矮的圍牆根本藏也不住的春意將是如何絕美奢華!

本來猜想今天因為早上下了雨,一路都會如此清閒,結果才走出巷弄,來到絹掛之路旁,身邊講中文的旅人就忽然多起來了,原來大家來龍安寺都是直接搭公車啊?不過,我個人還是喜歡慢慢走小巷過來就是。

跟著觀光客們穿過絹掛之路左彎右拐,不久就來到龍安寺低調的山門前。因為碰到了大聲嚷嚷的討厭遊客,我們付了拜觀費後一直在門前閒晃,等那一群人終於走遠之後,趁著一段前後都沒有遊客的空檔,才好整以暇地逛了進去。

P1120615   

踏進山門,眼前是一道植滿樹木的土堤,抬頭一看,幾株梅樹摻雜其間,枝頭上的盛開紅梅還殘留著晶瑩雨露,看起來相當嬌豔可愛。遂想起今年還沒去北野天滿宮請安順便賞梅,或許明天就去走走好了。

繞過土堤,廣大的鏡容池就橫亙在眼前。是說鏡容池這名字取得真好,雖然天空灰濛濛的,眼前的風景再怎麼說都不算美,但是池畔小橋綠樹與池面倒影的組合,卻清楚的再現了鏡子的意象,想必在春櫻夏蓮秋楓冬雪的諸般應景時節,此地應該美如天堂。

不過,我也想像得出來,像那種時候,就不要說我們不能來京都了,就算能來,恐怕也不敢挑戰如此觀光重地吧!

後來我才知道,這鏡容池,其實是藏著秘密的。池中共有三座小島,由東到西分別是伏虎島、弁天島與無名島。這三個小島排成一直線,大小也相仿,據說這就是祭祀宗像三女神的宗像式苑池。更有這樣的說法,在中央的弁天島上有戰國末期豐臣家武將石田三成的供養塔,而西側大珠院境內的無名島上則有被尊奉為『日本第一兵』的豐臣家武將真田幸村夫妻的供養塔,只可惜,大珠院通常不對外公開,所以也無法到無名島上一探究竟。

P1160297   

漫步晃過半個鏡容池,穿過剛剛也曾看到的小石橋,我們就來到弁天島上。眼前有個顯眼的紅色鳥居,後面就是小小的弁才天神社。咦?為什麼是弁才天?不是宗像三女神嗎?據說跟隨佛教傳來日本的弁才天,日後與宗像三女神中的市寸島比賣命合而為一,所以才會在祭祀宗像三女神的小島上出現弁才天神社。

參拜完弁才天,我們沿著順路指示牌一路往前,不久就來到一個寬大的石階前。該怎麼說呢?好華麗啊!那石階兩側設置了用竹子編成的矮牆,仔細一看,正是著名的龍安寺垣。至於石階,並非一般單一材質的石塊,而是用不同色澤紋路的各式石材拼成的,看上去有一種亂中有序的韻律感。兩側夾道的楓樹,此刻還是深深淺淺的綠,等到深秋時節,紅黃粉紫的諸般繽紛一定宛如仙境。而在這樣的石階上,若是散落著各色楓葉,應該更是美到極點了吧!

老實說,我覺得美學這種東西,真的是從日常生活中累積而來的。都說臺灣人欠缺美感,或許有一部份是出自於我們的生活中就缺乏大自然各種細緻色彩的刺激。並不是說我們的生活環境裡看不到五顏六色,而是幾乎終年在低緯度豔陽照耀或陰雨浸潤下,除了紅黃藍綠這些高彩度的原色之外,其他細微的顏色差異往往很難分辨得清楚。

P1160323   

相較於此,中緯度的日本就精彩多了,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繽紛,自奈良時代以來關於季節與顏色的詞彙總是豐富而饒富情趣,難怪日本能創造出這般優雅細膩的文化風景。

或許這也只是一種遁詞而已。更深層的理由,恐怕是因為我們並沒有把欣賞大自然的四季變遷,當成周而復始的生活步調的一部份,也不習慣把自然風光轉化成抽象符號,並且回頭用這些抽象符號來再現自然……我們從小就缺乏這些練習,所以也就離美越來越遙遠了。

而當我站在階梯下,仰望著這一片將自然與人工巧妙融合的和諧景致,不由得這麼想著,如果從小就經常看著如此隨光陰流轉而變化的美,是否我就會變成一個比現在更懂得欣賞並再現美的人呢?

然而,這種不可逆的假設性問題其實思之無益,還是多朝眼前實際的美景投以關注吧!至少,此時此刻,我們正全身全心地接受著美的滋潤,並試圖把這美的印象深深澆灌在我們飢渴的腦海裡。

走上多彩石階,高大的庫裏就在眼前。門口掛著『石庭拜觀入口』的木牌,是了,我們即將抵達今日行程的最高潮,也就是充滿謎團的龍安寺方丈石庭。

P1120621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