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038  

  關於這第九次的上京行程,一路上反覆印證的主題,如你們所知,就是京都的常與無常。而此一主題,其實從一抵達京都車站就出現了。

  按照慣例,為了能好好的參拜東寺,我們一下車就拖著行李前往京都車站地下一樓的行李寄放處。搭著熟悉的電扶梯,走進熟悉的走道,但是下一個瞬間,我以為走錯路了。

  眼前不再是過去熟悉的事務性櫃臺與身穿運輸業工作服的職員,我看見的是一個光鮮明亮的商業空間,門前一個Pepper機器人跳著舞歡迎我們,走進自動門,彷彿飯店接待櫃臺的後面站著身穿西裝打著領帶的服務人員。我疑惑著該如何進退時,一旁身穿時髦套裝的女性服務員微笑著指著房間角落,這才發現那裡擺著一台自動購票機。

  什麼時候,京都車站的行李寄放處變成這個樣子了?

  參拜完東寺,回到京都車站的我們並沒有直奔寄物處,而是趁著商店還在營業的時間,把該要在車站附近採購的東西一次買完,畢其功於一役。這樣,之後的行程就可以完全避開人潮擁擠的商業區了。

雖然,這如意算盤打得其實並不正確,旅行的真髓之一,就是計畫永遠跟不上變化,只是此刻的我們並不知道罷了。

買完購物單上的諸般物品,最後一站是要到車站旁新開的大型電器量販店(Bic Camera)去買一個朋友一直狂推的吹風機。但是,事前在地圖上確認地址時,我一直很懷疑,那裡不是只有貨運倉庫之類的建築嗎?哪裡有什麼大型量販店了?

沿著京都車站左側記憶中昏暗而行人稀少的走廊前進,我們的記憶再一次被現實所嘲笑。一路上佈滿大型廣告燈箱,行人雖然不至於擁擠,但依然不絕於縷,宛如印象中淡季時節的四条通。

不久,眼前出現了一棟燈火通明,樓高七層的電器商場,裡頭充斥著說中文的顧客與店員,彷彿這裡不是日本,不是京都,而是臺灣的哪個被放大了十倍的燦坤或全國電子似的。旅人們兩眼放光的在貨架間巡梭,手推車裡放滿大大小小的包裝盒,我幾乎可以感受到大家恣意放射的物質慾望沿著貨架間狹窄的通道四處蔓延,正逐漸吞噬著我們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間。

後悔於被朋友激發的物欲,或者該說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匆匆買完東西逃出這異世界般的迷宮,我們急著走回京都車站的地下層,像似兩隻鑽進隧道躲避陽光的土撥鼠,至少那裡面的匆忙與雜亂是我們還比較熟悉的。

  真的,整個時代正推動著我曾經熟悉的,十餘年幾乎一成不變的京都,朝向一個陌生的未來世界躍進。

  這就是所謂的國際化嗎?光鮮、便利、規格化,這樣看起來很好,但是京都身為古都的特色在哪裡?是我想太多了嗎?

  回國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與思索,我才發現,或許,當下詫異著的我真的想太多了。其實,這才是真正的京都性格,只不過平常我們專心一致地注目著的,是另外一半古老神秘而守舊的京都。如同許多介紹京都的日本作家所說,京都人在骨子裡其實非常喜歡光鮮亮麗的新東西。

  是的,京都人,或者該說京都這個城市的兩面性格。一邊極度保守,偏執地緊抓著固有傳統和過去的榮光,絕不鬆手;一邊又非常開放,貪婪地吸收著舶來精品與新潮的思想,永無饜足。

  沒有了求新求變的心理動力,京都只會變成一座死氣沈沈的舊貨堆積場,唯有創新與守舊這兩股看似相斥實則互補的勢力維持平衡,京都才會變成如今我們所喜愛的樣子。

  而我們在京都大神的巧妙牽引下,又再一次跨過認知的門檻,看見京都的常與無常之間,循環相生的真實內在。

  只不過,有些變化也未免太殘酷了一點,對喜愛京都古老面貌的我們來說。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京都 京都車站
    全站熱搜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