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八日 

今天趁著祇園祭行事出現難得的空檔,趕快來補寫京都的七夕行事罷!

日本的七夕,當然也是受到中國的影響,大約是從奈良時代開始傳入,由於日本原始宗教信仰中本來就有所謂『棚機津女』的存在,於是在牛郎織女故事傳入的一開始,就和同樣來自中國的『乞巧奠』與『盂蘭盆』混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同時具備情人節、少女節以及祭祖節三種面貌的獨特節日,統稱為『七夕』。不過,日後又逐漸將盂蘭盆從七夕分離出來,挪到八月中舉行。總之,如今日本的七夕又逐漸恢復成與中國習俗比較近似的風貌了。

話雖如此,現代日本七夕在形式上,與華語文化圈的作法還是有所差異。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日本人會在竹枝綁上綠紅黃白黑五色(這是古式的作法,現代人已經改用五顏六色的紙片了)的短冊,在上面書寫願望後,掛在家門口作為裝飾。這些五色短冊最早是少女為求『女紅(織布刺繡等女子手藝)』技藝進步而寫下的祈願,不過到了現代願望的內容已經千變萬化,也不再侷限於少女了。

有趣的地方是,日本的七夕,漢字沿用中國的寫法,可是讀音卻是從棚機津女的日文讀音たなはたつめ轉變而來,讀做たなばた。那麼,這個棚機津女到底是什麼呢?據說是日本古代某種巫女制度。

原來,古代日本的村莊每年都會挑選一位少女,在農曆七月六日當天進入位於溪流或渠道旁的『機屋(織布小屋)』內,一邊織布一邊等待神明的降臨。當天少女所織出來的布料就是獻給神明的衣服,當夜少女就是神明之妻,因此也具有神的身份。到了第二天(也就是七月七日)傍晚,神明會離開機屋返回天上,此時村民會在水邊『行禊』,藉以驅除污穢與災厄,而對於村莊的奉獻感到滿意的神明就會順便將污穢與災厄帶走,這就是古代日本的織女傳說。

其實,關於日本織女的傳說故事還有好幾個,不過跟今天的主題沒有直接關係,有機會再聊好了。現在讓我們把焦點移回到京都來,在七月七日的京都有許多神社都會舉行七夕祭,而且依照每一間神社的性質與特色不同,舉辦的儀式或奉納的藝能也都不太一樣,這一點相當有趣。

例如北野天滿宮會舉辦『御手洗祭』與『棚機祭(亦即七夕祭)』,不過天神家的御手洗祭跟賀茂家的不一樣,並不會讓信眾在池水裡泡腳,而是將道真公御遺愛的『松風の硯』等書寫器具和七枚『梶の葉(古代文人用來代替短冊書寫和歌的葉子)』擺出來,並且奉獻當季的茄子、胡瓜與金俵甜瓜等果物以及御手洗糰子,讓道真公一邊寫應時的和歌,一邊享用當季美食……好風雅啊!

至於貴船神社,則會同時舉辦『水まつり』(果然還是跟水脫不了關係啊)與『七夕神事』,前者包括我們已經有點熟悉的『献茶の儀』、『舞楽奉納の儀』與『式庖丁の儀』。後者則有祭祀牛郎星與織女星(日本稱為彥星與織姬)的『星祭』,以及在七夕隔天將七夕竹放流到水裡的『笹の祓』等等……挺豐富的。

突然想到,在棚機津女傳說裡神明與織女的婚姻關係,不就是平安時代貴族男女之間的『訪妻婚』模式嗎?神話反映現實,這話果然一點都沒錯呢!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