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20441   

頂著接近正午的熾烈陽光,在時間彷彿靜止了似的空曠大馬路上走了將近二十分鐘,終於,我們來到了通往新藥師寺的巷口。

後來才知道,這是一趟與奈良的泥土關係深厚的旅程。

沿著狹窄的巷子一路起起伏伏地走上小丘,兩側開始出現各式各樣因為年久失修而露出黃色黏土的圍牆,那牆上鋪得有點參差不齊的銀灰瓦屋頂在陽光照射之下,為凹凸不平的黏土牆面刻畫出高高低低的陰影,有時還搭配上斑駁的青苔與雜亂的樹影,別有一番頹圮的美感。

嗯,這真的是只有奈良才看得到的特殊風景!我想起在藥師寺通往唐招提寺的路上看過這樣的土牆,法隆寺境內也有,恐怕只有真正的古寺與尚未徹底觀光化的地區才能看到的樸素面貌,而奈良卻俯拾皆是。

除了黏土牆之外,這一帶還有另外一個特殊的地方,這一點也很奈良。那就是這裡的人家很喜歡在牆角邊或屋簷下安置各種各樣的人物或動物陶俑,尤其是模仿古墳時代的陪葬用人形埴輪所製作的陶俑,特別受到奈良街頭巷尾的業餘陶藝家喜愛,常可見到製作得生動有趣的陶俑站立在路邊。

P1120446   

就像此刻在新藥師寺南門前的停車場旁,就站立著大小幾尊仿古陶俑。最外側的這尊,彷彿是一位貴族婦女,頭頂梳著高髻,耳下穿了耳環,頸上掛著項鍊,背後還背著一個小小孩,正從母親的肩上好奇又緬靦地探頭張望,可愛極了!

看完陶俑,一轉身,我們就站在新藥師寺的南門前。

那剛好是距今一千兩百七十年前,光明皇后為祈求聖武天皇的疾病復元,發願鑄造七尊藥師如來像,並建造了九開間寬的金堂來安置。日後逐漸發展成為四町(邊長約440公尺)四方的大型官立寺院。不過,歷經落雷與颱風的侵襲,偌大的七堂伽藍逐漸敗壞,七尊藥師佛當然也隨之消逝,到鐮倉年間只剩下如今不到當初十分之一的寺地。

如今的本堂,據說當初只是寺院東北角一間修行用的建築,幸運地逃過了平重衡的南都燒討之難,成為奈良公園周邊唯一一棟建於奈良時代的國寶建築。

穿過南門,低調沈穩的本堂就靜靜地坐鎮在藍天白雲之下。奈良時代以前的建築,似乎總給人一種優雅嫻靜的氣氛,尤其是那平緩穩重的屋頂曲線,感覺就像是舒緩地斜靠在龍床上的貴人。和平安時代以後隨著時代演進越來越講究量感與動態的屋頂設計趨勢有很大的不同。

P1120448     

跨過本堂側門的門檻,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那是怎樣的光景呢?嗯……簡單的說就是莊嚴靜謐之中又帶著一種彷彿被瞬間凝凍起來的動感。在幽暗闃靜的微寒空間內,隱約可見數尊等身大的神將圍繞著中央的藥師如來,那些神將眼中散發炯炯神光,正揮舞著各式武器,對著虛空中看不見的佛敵嘶吼著,在微黯中逕自發出淡淡的神秘光輝。

我忍不住要以為自己看見了某種鮮明幻象,宛如這支神將衛隊是活生生的!

等眼睛稍微適應室內昏暗的光線之後,我看清楚了,那些神將不同於平常見慣了的木雕神像,是泥塑的,所以歷經千年歲月的風乾褪色之後色澤偏白,或許這就是讓我感覺祂們會發光的原因,也因為灰泥的高度可塑性,使得肢體動作也比木雕像更加生動靈活。至於神像的眼睛,因為使用了嵌入有色玻璃的技法,讓神像更加栩栩如生了。

據說這十二神將都是天平時代的國寶塑像,只是並非創建當初的新藥師寺所有,而是來自於東邊高円山中荒廢於鐮倉末期的岩淵寺云云。不過其中有一尊波夷羅大將像在江戶時代因地震而倒壞,現存的是明治時代的補作品。

P1120455   

是了,之前一直沒有注意到,為什麼在日本這麼少看到泥塑神像呢?或許正因為泥塑像既笨重又脆弱,所以平安時代之後就被輕巧的乾漆像或堅固的木石金銅像所取代。而之前就有的泥塑像又經常因為天然或人為災害而毀壞,所以能夠一路保存到今天,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呢!

在幾乎沒有其他觀光客的本堂裡緩緩地繞著排成馬蹄形的神將陣列,一一細看每一尊神將的姿態與表情,一邊歡喜讚嘆著那生動的力與莊嚴的美,一邊虔心地俯首敬拜著,畢竟祂們既是宗教上的神明,也是藝術上的珍寶啊!

看著看著,心中忽然湧出一種違和感,總覺得那一雙雙靈動的眼睛並沒有直接看著我,為什麼呢?幾度改變各種觀看的角度,我終於發現了可能的答案。當我試著蹲低身體,抬頭仰望,就與神像的眼睛對上了,那眼神彷彿閃過一陣神光,姿態似乎也更加具有威迫感了。

這才對嘛!既然是神像,不是該以跪拜的姿勢觀看嗎?站著看成何體統!

就這樣一圈又一圈地瞻仰著,時間在不知不覺中緩慢地流過,等我們終於回過神來,走出本堂時,才發現眼睛和腳其實都有點累了。

陽光熾烈刺目,我眨了眨眼,走下台階,回頭,本堂背後的天空藍得燦爛。

DSC_0345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