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858.JPG

京都南郊的伏見稻荷大社,十餘年來已經造訪多次。不過,癮士我竟從來都不知道這裡隱藏著一座天皇御賜的御茶屋。

一早起床,拉開窗簾,外頭的天空藍得透徹,今天應該是個充滿陽光的大晴天。雖然很想趁著天氣好早點出門,無奈昨晚採購的香甜大草莓與新鮮麵包,以及美味的小岩井優格,在桌上擺得滿滿,如果三兩下狼吞虎嚥就太可惜了,只好放鬆心情慢慢享用。

九點多離開旅館,搭車去伏見稻荷大社參加初午大祭。老實說,我們早在二零一零年第一次早春上京時,就已經參加過這個祭典。所以,今年其實主要是為了其他目的而來,並且剛好碰巧挑上這一天而已。

後來才知道,這個剛好其實一點都不好,但是又真的是碰巧了……呃……這話聽起來好像在玩文字遊戲,但是對於這趟旅行來說,還真是非常貼切的說法。

P1130897.JPG

是這樣的,前面說我們前前後後多次參拜伏見稻荷大社,位於後山的千本鳥居也走過兩三回了,卻一次也沒有走完全程。每一次都只走到奧社左右就回頭,後面其實還有好幾倍的路程等著我們。所以這次想說趁著一大早就去,應該可以好好花兩個小時走上一圈,下山剛好吃午飯,然後接著去東福寺參拜云云。

原本是這麼打算的,可是我們似乎忽略了這幾年京都觀光潮的威力,一走出車站,我們就被源源不絕的參拜客嚇到,到了樓門前,好幾群嘰嘰喳喳嚷嚷著台語日語北京話的旅行團更是讓人心情盪到谷底。看到這樣的情形,我忽然一點都不想走進千本鳥居裡去了。

怎麼辦呢?就這麼繞著舞殿參觀一下奉納品就離開,好像太可惜了一點。

幸而,我們看到樓門右邊有個牌子,上面寫著『第五十二回京の冬の旅,伏見稻荷大社御茶屋,特別公開受付』等字樣。轉頭一看,拜觀受付前因為才剛過十點開門時間,空蕩蕩的沒幾個人。於是,當下就決定花點錢進去躲避人潮了。

DSC_0865.JPG

付了特別拜觀費,跨過大門,沿著石板路往前走,眼前出現一座小巧而低調的玄關,不過,因為室內禁止攝影,所以我們馬上就收起相機,脫了鞋子,小心翼翼地走了進去。

後來才知道,我們一開始走進來的這棟建築物並不是御茶屋,而是『松の下屋』。此地是伏見稻荷大社神官家族松本家的宅邸遺跡。大正年間買下這塊地的大阪商人在跡地裡蓋了現在這棟建築,經營高級料亭。日後再由伏見稻荷大社出資買回,並從二零一五年開始在此直營『呈茶所』。不過,二零一八年的此刻,呈茶所已經停業,大廳裡陳列了日本近代畫家棟方志功奉納的幾幅大型作品,已經見不到一絲曾經作為料亭與呈茶所的痕跡了。

DSC_0861.JPG

進入玄關,脫下鞋子提在手上,按照拜觀順路爬上二樓。樓上有一間洋室小客廳與一大一小兩間和室,牆上設置了敞開的大窗。隔著欄杆看出去,滿眼藍天綠樹立刻吸引了我們的注意,低頭望向下方,一座池泉迴游式庭園的殘跡在眼前鋪展開來。據導覽義工說,底下縱橫交錯的乾溝曾經浥滿清水,可惜後來乾涸了。

對了,二樓有一位導覽義工以流利的英日雙語向在場的觀光客介紹室內的各種設計,然而,我只能憑藉著對日式建築的微薄知識,勉強知道他大概在說什麼,但是跟得實在很辛苦,到後來乾脆自己看。那造型雅致的欄間,那蘊含巧思的拉門,很可惜,因為不能拍照,如今隱約殘留在記憶深處的,只餘吉光片羽了。

下得樓來,在大廳裡看了一會兒畫作,直到實在被暖氣燻得有點悶,就走出室外穿回鞋子,開始遊逛庭園。

DSC_0869.JPG

陽光暖暖的照在身上,也到處灑下搖曳的樹影。我們輕快地踩著飛石與台階在晴空樹蔭下四處遊走,景色隨著腳步移動而有著方向遠近與地勢高低等種種變化,而在迂迴繞行之間,時隱時現的陽光更是不斷變換著明暗的色差與寒暖的對比……這就是池泉迴游式庭園的醍醐味啊!

繞了半圈,來到對面小丘上的茶室『瑞芳軒』前,回頭一看,松の下屋隱蔽在大樹陰影之中,與剛剛陽光燦爛下所見大異其趣。

這座茶室無法進入參觀,只能透過敞開的緣廊與窗洞向內窺探,室內融合了嚴整端莊的書院造與自由雅趣的數寄屋造風格,在方與圓之間透露出社家與商家各自的趣味與淵源。繞過主屋,一旁空無一人的腰掛待合(入茶室喝茶前等待主人迎客的簡易休息處)在暖陽寒風裡散發出寂寥的味道,風雅極了。

DSC_0887.JPG

順路走下小丘,眼前終於看到屋頂的獅子口上飾有金色菊紋的御茶屋身影,這才發現原來它就在松の下屋隔壁。路旁立著一塊石碑,上面隱約可以看見『後水尾院恩賜之書院』字樣,暗示著這趟遊園之旅終於來到了最後的高潮。

所謂的御茶屋是江戶初年出身伏見稻荷大社另一個神官家族的羽倉延次,因為服侍後水尾天皇有功,天皇便將仙洞御所古御殿改建時淘汰的部分建築下賜給他。原始的建物大約在參道旁的停車場一帶,歷經多次遷移才搬至現址。

當然,這裡面也一樣無法拍照。不過因為是皇家下賜的,在裝潢上與格調上當然比剛剛看到的社家與商家建築更加華麗高尚。然而吹著穿堂風的走道實在是太冷了,我們只能匆匆看過去,無法在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實說這只是遁詞而已,如果我們之前能在書院造與數寄屋造建築的知識上下過更多功夫,或許就能看出更多門道,而不只是走馬看花而已了......。

千金難買早知道,不過,相較於外頭熙熙攘攘的過客,有緣一窺堂奧的我們已是何其幸運!

 

DSC_0880.JPG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