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601.JPG

這幾年終於體認到,許多京都的老舖不是我們輕易進得去的地方。不過,進不去也無妨,光是欣賞店鋪的門面與建築,都是一種無上的高雅享受。

說到老舖的門面,沒別的,就是看板與暖簾。

這次上京之旅出發前,很巧的是,柏井壽先生的『一個人的京都冬季遊』出版了。如大家所知,柏井壽先生最擅長的是寫美食,但是他推薦的京都美食卻有著讓我們這兩個俗(或者該說是窮)人望之卻步的高門檻。雖然如此,說到京都旅遊,他的書還是有不少值得參考的地方,例如接下來的老舖看板行程便是如此。

在柏井壽先生的書中提到,京都姉小路從烏丸通到寺町通的這短短五六百公尺的一小段,掛滿了各種書畫名家親筆為京老舖題字的看板,簡直可以說是一條『名看板街道』。

為了親眼見證這條掛滿歷史與美感的街道,我們特別在今年的上京之旅中排進了這段老舖看板行程。不過,我很好奇的是,為什麼這裡會擠滿京老舖呢?這條姉小路到底是怎樣的一條路啊?

後來才知道,姉小路可是遠從平安時代就已經存在的道路,連路名、路寬與所在位置都幾乎和創建當初一模一樣,可說是極少數碩果僅存的『京老路』之一。然而,直到平安末期,這段路的兩側都排列著皇族與攝關家等中上級貴族的宅邸與宮殿,那麼,是什麼時候開始變成庶民商業區的呢?

大約是江戶時代開始的吧!?十七世紀後半之後的兩百多年間,這條路上陸續開起了文具店、蕎麥麵店、京料理調味料店、京菓子店、裱褙店與畫具店等等各式各樣的店舖,並在十九世紀明治大正年間陸續由書法名家為他們書寫招牌看板,一路流傳至今,便成了如今這副樣貌。

旅程從西側靠烏丸通那一端開始,第一站就是『龜末廣』。這裡是著名的京菓子老舖,創設於西元一八零四年,初代店主原本是醍醐一帶的釜師(製造鍋子的工匠),後來因故改行到京都來做和菓子,靠著經營手腕與匠心巧思成為天皇御所與幕府二条城的御用商人,所以看板上寫的是『御菓子司龜末廣』,也就是天皇御用和菓子店的意思。

龜末廣的看板設計十分有趣,周圍用一圈製作和菓子時壓制造型用的木型來裝框,很有和菓子店的氣氛。題字的人是山本竟山,這位書法家曾七度前往當時的清國向許多名士如楊守敬與吳昌碩等人學習,作品深受中國文人書畫影響。而他們的暖簾也很有特色,在一個象徵烏龜頭尾四肢的圓圈中央,寫著『壽惠飛呂』四個字,什麼意思?其實就是末廣(すえひろ)的漢字音譯,有趣吧!

至於掛在屋簷下的水引暖簾和毛玻璃窗上的圖案,則是張開的京扇子上畫著半隻烏龜,也是非常符合店名的設計。

DSC_0600.JPG

往東才走了兩步,龜末廣的鋼筋水泥造倉庫隔壁就是『春芳堂』。春芳堂是做表具的,也就是日本書畫的裱褙店,創業於西元一八五六年,當時第一代店主到京都學畫,在老師的建議下改行做裱褙,就在姉小路這裡開業。

春芳堂的店面小而素雅,看板是日本畫家竹內栖鳳的手筆,暖簾則是新調的白底綠紋花草圖案,左下角一個春字透露了店名,整體設計十分清爽。

繼續往東走,這次稍微遠一點,隔了兩間屋子,來到『八百三』。這是以柚味噌聞名的京料理調味料專賣店,創業於西元一七零八年,原本是開精進料理屋的,後來因為一子單傳的秘傳柚味噌實在太美味,乾脆就專門賣這個了。

抬頭看看八百三的看板,在深棕色木板上寫著柚味噌三個嶔奇磊落的白色大字,不愧是民藝運動怪傑北大路魯山人的作品。剛好妻想要買一罐柚味噌回家嚐嚐,就穿過棕底白字的水引暖簾,推開門走了進去。

店內陳設簡單雅致,乍看之下並沒有老店的派頭,店員也和藹可親,大概習慣了接待外國人吧,給人一種服務得恰到好處的感覺。櫥櫃前的長板凳上擺著兩本月刊京都,不知道有沒有好奇的觀光客會拿起來翻閱呢?抬頭一看,咦?店內牆上也掛著和外頭幾乎一模一樣的柚味噌看板,這才想起,對了!柏井壽書中有提到,掛在門外的其實是複製品,藏在屋內的才是本物。

只是,我總覺得,掛在門外的那個複製品,歷經風吹日曬雨淋的侵蝕,在因為褪色而凸顯的紋理襯托下,反而有一種特別的美感,比放在裡頭的真品還要更有味道。嗯……北大路魯山人倘若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說到柚味噌,我們買了用中型柚子陶器裝的,帶回家享用。芬芳的柚子清香中帶著一點甜甜鹹鹹的味道,很適合拿來塗抹麵包或當作沾醬食用,搭配清爽甘甜的燉煮大根(白蘿蔔)尤其美味!

順帶一提,與這三間老舖相對的姉小路南側,在平安時代後期曾是白河法皇的東三条殿御所,也就是讓平清盛開始冒出頭來的平治之亂爆發地。而再往東邊一塊地就更不得了了,後來起兵反抗平清盛兵敗身死,卻引燃了源平爭霸戰火種的皇子以仁王,他的御所高倉宮就在這裡。

接下來一大段路,不要說沒什麼老舖,就連像樣的老房子都沒幾間,被拆掉改建中的工地倒是有好幾處,其實走起來有點無聊。直到一路晃蕩到麩屋町通的路口,才又開始精彩起來。

不過,那已經是下一篇才要介紹的故事了。

DSC_0599.JPG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