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ladonna_of_Sadness_Japanese_B1_film_poster  

動畫片絕對不該直接與老少咸宜的娛樂片劃上等號,而是一種藝術表現的形式,只是,我們一般看見的大多數動畫作品剛好都用來娛樂兒童(或者成人)而已。看完『悲傷的貝拉朵娜』之後,我更加確定了這件事。

極度美型的人物(連反派角色都深具韻味),炫麗奪目的技法(那是手工業的年代啊啊啊),深刻如詩的獨白(為女主角配音的長山藍子小姐真是厲害),迷幻耽美的整體構成(音樂繪畫敘事無一不是經典!)……這是藝術品!而且是值得流傳後世的精緻藝術品!跟那些大量生產製造的庸俗製品果然就是不一樣。

更特別的是,雖然這顯然是一部限制級的成人動畫,但是其實看起來一點都不『爽』,縱使迷幻炫麗的畫面、色彩、音樂,甚至大量露骨的性愛情節都不斷刺激著我們的感官,但是在整部動畫播放期間,觀眾其實都隱約有點坐立不安,為什麼?

因為這不是一部做來讓觀眾『爽』的成人動畫片。與其說這是動畫,不如說是一場嚴肅的辯證,關於身體權力、情慾自主、公平正義、社會制度、人性價值、生命歷程、自我成長、神話原型……它所涉及的層面之廣闊深刻,直逼一部宏大的哲學論述。更不用說它不斷的逼迫觀眾思考,將畫面的暗示與觀眾自身的記憶與經驗做連結,所以觀看的時候,其實一點都不輕鬆,如同一條不斷落下的帶刺鞭子。

這不禁讓我想起同時代為披頭四而做的動畫『黃色潛水艇』,它的節奏更輕快,色彩更豐富,故事更奇幻,帶給觀眾的情緒乍看之下非常愉悅輕鬆,和貝拉朵娜之間似乎差異頗大。但其實它們背後引人思索的力量是類似的。那是一種不斷發問的內在精神,也是那個年代文化藝術的共通底蘊。

寫到這裡就想要抱怨一句,跟產生這部動畫的那個時代比較起來,現代的藝術文化還真是荒蕪啊!一九六零到七零年代,這個世界曾經存在過那麼多美好的東西,披頭四、滾石、貓王、『賓漢』、『畢業生』、安迪沃荷、妮基、顧爾德、小野洋子、紐瑞耶夫、碧娜鮑許、楚浮、高達、費里尼、普普藝術、嬉皮文化、後現代主義、水木茂、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卡爾維諾……。

當然,那個時代同時也見證了越戰、文革、五月風暴、安保抗爭、布拉格之春等等動亂不安與乎激越昂揚的歷史事件。或許這就是原因,最動盪的時代,也是最美好的時代。

而當我們一邊讚嘆這部動畫的諸般精彩,一邊懷念那個時代的各種美好,之餘,忍不住開始思考,接下來呢?屬於我們自己的輝煌歲月到底是在過去,在未來,還是其實既不曾也不會有?

或許,悲傷的其實不是被摧毀了人生的貝拉朵娜,而是被抽離了重量的我們。

1020976-cinelicious-restore-belladonna-sadness-u_s_release_758_426_81_s_c1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