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57_77124544_1000X1000  

  我打開今年的台北電影節影展手冊,第一頁裡夾著我們凌亂且幾經刪修的片單,以及零散地堆放著所有今年已經使用完畢的套票與電影票根,啊!還有一本iBon售票系統的票袋。為什麼我不要像以前一樣把票根夾進票袋裡妥善收藏呢?因為,裡面放著兩張我們放棄了的電影票。那就是今天要勉強嘗試著寫的『城市的十五個片刻』。

  為什麼我們自己放棄了這一片呢?巧合到恐怖的一件事是,此刻我在正在電腦鍵盤上敲擊著這篇稿子,窗外正零星傳來呼呼的風聲與門窗撞擊聲,因為今年的第十三號颱風蘇迪勒已經接近台灣陸地。然而在將近一個月之前的七月十日,我們的電影節卻因為第九號颱風昌鴻來襲而中斷。雖然我個人真的非常想看這一部特殊的電影,但是為了安全考量,最後還是放棄了。

  是說,今年的電影節我們還真的選了好幾部怪怪的電影:旁白以機關槍般的速度掃射在瑰麗奇詭畫面上的『我的瘋狂基因』;從頭到尾完全沒有一句對白的『無人知曉的測試』;整部將近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只使用一個場景拍完的『A片現場不NG』(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但這是第三次提到這部片了),以及現在要寫的這部關於不斷切換時空的城市風景的非劇情片,這,大概也破了我看影展十餘年來的記錄了罷!

  嗯……回到『城市的十五個片刻』這部影片上面來。根據網路上找到的資料,這部花費導演傑姆科恩(Jem Kohen)兩年時間拍攝的記錄片,一共拼貼了全世界七個(也有資料說是六個)城市的十五段影像,涵蓋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點,以某種特殊的內在意涵進行跳接……彷彿導演其實是從一架來自上帝的監視器畫面中偷偷擷取了這些片片斷斷不具連續意義的影像,似的。

不過,老實說,我還不知道要怎麼寫一部我其實沒有看過的電影?所以以上除了背景介紹之外,還有一點點拖時間想答案的作弊意圖。

呃……既然沒看過,一切的煩惱與猜測都是多餘。就開始寫吧!網路上除了一些有看沒有懂的英文評論,只能找到片段的預告影像,零星的電影劇照,連到底拍了哪七個城市都不確定……。這種時候,我只有一件事可以做,那就是先根據看到的畫面來思考,然後開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編織出一段虛實交錯的『偽影評』來。

這,是否也是一件破天荒的事呢?

首先,有一組畫面吸引了我的注意。在明顯來自不同城市的幾組影像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以同一手法拍攝的鏡頭。在畫面裡,玻璃窗內外有無數的人車來來去去,或者趕路,或者交談,或者正講著手機,有人看向窗內,也有人望向窗外。由於玻璃這個材質本身同時具有折射、透射以及反射的特性,使得同一張畫面中重疊了不同的人物與街景,展現了真正的虛實並存。

這組畫面,我或許可以說是這部影片的主旋律,如果我們把整部影片想像成一首樂曲,那這些不斷交織城市街景的玻璃之歌,就是不斷在各個城市主題之中穿梭變奏的主旋律。透過這段主旋律,導演到底想要我們看見或者體悟出什麼來呢?老實說,沒有看完整部影片的我只能說不知道。

但是,我自己在僅有的幾個預告片段中聯想到的,是關於注視與被注視、主體與客體、實像與鏡像等等各種城市中不斷變換的主客易位與虛實互換。這是現代國際化城市的本質。在全球化的波瀾中,我們雖然可以根據街景地標、招牌文字甚至服飾風格等等資訊辨認出不同的城市來。但是有些時候,當我們只看著某一處街角,你會忽然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台北?東京?紐約?還是里約熱內盧?

因為主客易位了,虛實互換了,所以透過玻璃窗看出去或映出來的畫面,可以同時呈現一個人的正面與背面,可以分別展示窗裡與窗外的世界,同樣的,也可能反映著這個城市與那個城市共通或異質的面貌。

這些,在一座沙漠中的古老驛站、古埃及的金字塔、印加帝國的蛇神廟或者中國的千年水鄉裡,並不會出現這樣的混淆。但是在今天大部分的城市裡,放眼望去,到處都可以看到紅綠燈與資源回收箱與路過的野貓,人們走進星巴克和摩斯漢堡用餐,開著豐田和賓士兜風,穿著香奈兒和卡文克萊逛街,拿著三星和黑莓機講電話,討論著今晚要進電影院看驚奇四超人還是聶隱娘……。

無論上帝的監視器畫面如何切換,我們總能在某個交通繁忙的街角遇見這些共同擁有的城市元素。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總能在更多時刻瞥見一座白雪覆蓋的街道廣場,一片塵土漫天的無垠沙漠,一架白色飛機從高空飛越底下泛著墨綠色澤的城市,一群鎮暴警察在有著藍色霓虹燈光的街頭值勤,地上的水漬裡倒映著光鮮的賭場,抗議群眾高舉寫滿陌生文字的牌子,細雪中蕭條沒落的空無商店街,老人在有著貓咪塗鴉的牆上撕著募工廣告傳單,十字窗框外閃爍的紅色光芒與右上角的黃色亮點,或者,藍絲絨天空下一條彩帶在教堂尖頂隨風飛揚……。

這些畫面本身每一個都很耽美,充滿色彩與隱喻;而其中傳達出來的故事也都精彩異常,好像每個畫面都可以拍成一部獨立的電影似的。而那些我沒有看見的或者其實只存在於我的想像中的畫面,又更多更多的將各式各樣的美感與意義散播出去……。

寫到這裡我忽然想起,對了,這部電影的英文原名『Counting』是計數或計算的意思,也是評估或者識別的意思。在這個意義下,導演試圖一個又一個的數著他鏡頭下的城市們,計算著不同的時間,地點,角度,或許還進行著隱藏性的分類與識別。而與此同時,觀看這部電影的人就如同參與了導演的一場城市工作坊,以自己的角度對眼前的畫面進行私密的思辨甚至評價……。

啊……我還忘了一個重要的元素,聲音。

對於無緣看這部電影的我來說,除了僅有的兩段預告片中充滿抒情搖滾的歌曲配樂與街道的背景音之外,似乎還有導演與他人之間的對談……但是他們到底談了什麼?恕我英聽已經擱了二十年,只能零散抓到一些無意義單字了。或許,是有字幕會告訴我們什麼的罷?關於影片,關於意涵,關於城市的本質,或許還關於導演心中的Counting……但是,因為沒有看到,所以我不會知道。

或許,如同網路上所看到的一篇影評所說,這是一部關於如何觀看與傾聽城市話語的電影。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世界上的每一座城市其實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他會呼吸,會成長,當然也會說話,或許有一天還會死亡。而對我們這些生活其中或旅遊其內的寄生蟲們來說,學會觀看與傾聽或許是重要的。

從城市這個巨大生命體的角度來看,無論我們是貢獻還是破壞,是亟欲融入還是總想出走,他都默默的包容了我們,供應我們生存所需也取走我們所不需,就像影片中那飄落在地鐵站樓梯上帶著血的紙張還是什麼一樣。而我們是否曾經停下匆忙的腳步,聽一下腳底這座城市正在對我們說些什麼呢?

你聽到了嗎?此刻窗外風聲依稀,門窗撞擊聲此起彼落,遠處似乎有救護車的警笛晃過,偶爾還有摩托車引擎聲,隔壁鄰居正在向家人報告災情,里長廣播著各種注意事項,我家貓咪有點緊張地喵喵地叫喚著,抽水馬達間歇響起,妻正使用吹風機弄乾她剛洗好的頭髮,時鐘躡手躡腳地輕輕走著,筆電的風扇因長時間工作而呼呼作響,有人打了一聲噴嚏,電話鈴聲響了又停……這些看似隨機發生而毫無意義的聲音,充塞在我的耳朵裡,正告訴著我一些什麼呢?

你看到了嗎?透過落地窗門與昨夜特地緊閉的活動鐵柵門看出去,一片紙屑在風中翻飛過我家院子前的欄杆,院子裡的枇杷樹瘦了一小圈,但還是精神奕奕地站著,地板上滿是沙塵與水滴,對面的頂樓加蓋遮陽棚被風掀掉了一小片,斜下方二樓的奶奶正在清理植物,喔!樓下鄰居裝的電視天線終於被風吹落,掉到我家的院子裡來了,當然,看不到任何一隻熟識或陌生的野貓蹤影……。這些,又正在告訴我什麼呢?

是說,這些和這部我沒有看到的電影到底有什麼關係?不知道耶!只是任由想像的翅膀飛翔,或許,透過我的想像,你可以看見或聽見導演可能要告訴你的什麼,或是更加迷惘的自言自語起來:『這一篇到底在寫些什麼啊!?』

或許,我最後想說的只是,你也不妨試著偶爾停下來,觀看或者傾聽自己所在的城市吧!相信我,很好玩的喔……。

但,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啊?很抱歉,我真的不知道。

 

導演首頁: http://jemcohenfilms.com/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