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r2  

  已經有兩年了罷?很久沒有一部電影讓我這麼有感覺了。雖然,是有點五味雜陳的感覺,不知道該說是開心還是酸苦,感動或者羞赧……不過,令人羞赧的是,畢竟有點久沒有寫影展文了,這一篇,其實寫得亂七八糟的……呃……我還沒有找回寫影展文的手感啊!

  當我翻開今年金馬奇幻影展的影展手冊,老實說,第一個讓我有想要買票的衝動的就是這一部,原因很可笑,竟然是因為安藤サクラ。只是為了一個其實不太熟悉也沒那麼有名的年輕演員就決定要買電影票進場看電影,通常要冒很大的風險。不過,我的冒險非常值得,至少我自己認為如此。

  如果你有在跟戀京癮士我的影展文,或許還記得,前年的金馬影展我曾經寫了一部名叫『那一夜的武士』的電影。文中提到有一段我個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戲,就是安藤サクラ所飾演的風塵女子在賓館房間裡唱卡拉OK的那個橋段。很奇怪的是,那是整場戲中唯一沒有暴力與壓抑,反而充滿救贖與安慰的戲。就是那場戲,讓我發現了安藤サクラ這位女演員的獨特魅力。

  而這一次,她竟然當上了女主角,而且對手戲的五位男演員全都是年過半百的老戲精,這還不好看嗎?

  好看,當然好看,但是好看在哪裡?

  先稍微說說故事設定好了,女主角是一位專業介護士(領有執照的看護),因為一次意外『害死』了案主而遭到公司解聘。無依無靠孑然一身的她偏偏又搞丟了存款,只好拖著小小的行李箱在街道上流浪,沿途搜尋孤身一人的老頭,以或拐騙或威脅的方式纏著對方,看起來像是寄生蟲一般強行住進老人家裡,但是卻又主動擔負起煮飯打掃照顧老人,以及幫助老人心理復健的責任。不過,美好的日子通常都不長久,在好不容易終於打開老人的心靈城堡,成為相互依存的生命伙伴之後,女主角最終還是得要離開,繼續找尋下一個宿主……。

  老實說,這並不是一部輕鬆有趣的小品,雖然看起來像是。一個煮飯理家看護心理治療甚至勒索樣樣精通的介護士,五個性格背景與癖好各自不同,像色狼像頑童又像孤兒的老男人,一段接連尋找宿主的流浪旅程……應該可以處理得既逗趣又感人,笑中帶淚之餘還充滿荒謬戲劇節奏,如同那些一般等級的影展片。

  如果你是抱著這樣的期待進電影院來看這一部,恐怕會有點失望。或許影片的一開頭有一點點像是要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可是隨著一個一個老頑童的進場與退場,一種鬱悶與悲哀卻悄悄滲透進來,同時伴隨著一絲像似隔著遙遠距離般的淡漠,尤其到後半段之後據情節奏開始呈現有一搭沒一搭的緩慢推展,直到劇終之前才又稍稍出現一點點戲劇性的轉折。而沈重,卻依然在末尾宛如希望降臨一般的遠景眺望之間,偷偷溜進了觀眾終於放下心來的空隙裡。

  這樣講或許有失公平,因為這其實是一齣很討喜的電影,真的。從頭至尾到處呈現著小小的詼諧與戲謔,雲淡風清的情感以及恰到好處的說教,絕不灑狗血催淚,也不放大絕搞笑,而所有的悲哀與憤怒與號叫,都只是淺淺的帶過,或者還需要一點想像力……我想,導演只是要拋出問題而已,剩下的得要觀眾離開電影院之後,自己去反覆回味或者思考……。

只是,對於一部小品喜劇而言,這齣戲長度太冗長,節奏太緩慢,畫面又太平實了。是說這樣也沒什麼不好,因為冗長與緩慢可以沖淡喜感,讓腦袋得到思考的空間;平實的場景與畫面又方便觀眾進行情緒與角色的代換,避免了荒謬劇情所造成的非日常經驗隔閡。所以導演透過電影設定了一段思考與體驗的旅程,引領我們各自展開自己的『讀書會』。

關於這齣電影的主題,乍看之下以為是高齡化社會的老人問題,關於慾望與尊嚴,關於生活與成長,也關於存在與超越。導演既關心著被囚在老病軀殼裡這一縷縷不願認命的悸動靈魂,也注視著被困在人倫枷鎖下那一顆顆企盼解脫的疲憊心靈……原本,我已經幾乎這麼拍版認定了。但是,導演透過一段假戲真做的採訪與一卷當作臨別禮物的錄音帶,讓老教師講出了他對戰爭的痛惡與對人生的體悟,也讓女主角發現了她自己的虛妄與矛盾。

至此,電影真正的重點,也是片名由來的那段話語終於出現。簡單說就是,現代人被封閉在自己的框框裡,不願真正敞開心胸與他人接觸。其實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或許只有0.5mm,只要走出自己用習慣與自我保護構築出來的城堡,每個人都有愛人與被愛的機會與權利……。

這樣就解釋了女主角在外人看來乖張詭異的行徑,她欠缺的其實不是一件擋風遮雨的毛大衣,不是一個可以睡覺盥洗或煮食的屋簷,不是一輛可以自由通往想去之處的名牌轎車,更不是一疊千萬或百萬日圓的鈔票……她真正要尋找的只是另一個可以被她所愛,對她有所需求的孤單靈魂而已。

有趣的是,彷彿是童話故事或RPG電玩的設定,女主角每完成一項任務,離去前都會從宿主那裡得到一兩樣『禮物』。從第一個家庭帶走的是一件紅洋裝,從第二個逃家老人那裡得到一萬元鈔票和一件毛大衣,從第三位偷車老頭那裡得到一輛轎車,從第四位退休教師那裡得到醃梅子與一卷指引人生方向的錄音帶,最後又從第五位獨居老人那裡帶走一個青少年女孩。

對了,這個女孩就是電影一開頭那個充滿災難的家庭裡唯一活下來的不與人說話的小男孩。原來,小孩的母親過去曾經被老爺爺當作過世妻子的替代品,而生下了小女孩(或許她父親就是因此而離家出走的罷),又為了保護女孩不被爺爺侵害而把她當男孩養大。而那件原本純白而被母親染紅的洋裝,竟是為了遮掩女孩初經的事實而產生的……。如是,整部電影遂頭尾相接,因果循環了。

啊!好混亂!好猙獰!看起來像是如此,但是這些在劇情中都只是淡淡的被帶過。如同劇終前女主角所透露的,因為切除了子宮而無法為人母的缺憾,背後或許也有一段悲慘的遭遇,但是導演決定把過多的情緒割捨,只留下一絲線索供觀眾自行推想。

電影的最後,女主角幫助女孩找回自己的性別認同之後,打開轎車行李箱,取出血紅洋裝送給女孩,也間接發現了偷車老頑童留給她的一百萬日幣。或許,這對受盡心靈折磨的女子打開的是潘朵拉的盒子。女孩找回了自殺母親留下的洋裝,也得到了另一個可以給她很多愛與關懷的另類『母親』;而女主角得到的是對未來生活的希望,以及人可以用各種形式幫助別人而獲得愛的救贖的啟示……而這個啟示,或許也適用於你和我這些相對幸福許多的人們,只不過我們到底能理解多少?又願意付出多少?

  或許只要再年輕個十歲,我應該不會喜歡這一部,至少不會這麼喜歡。但是,這十年間,我個人歷經岳父的罹癌與病逝,岳母的突然中風與逐漸康復,以及這一陣子老爸的反覆入院急診……親眼見證過看護與病人的互動,親身體驗過照料病人的辛勞與疲憊,更實際經歷過家人之間在長期照顧病人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恩怨糾葛與情感掙扎……。

  因此,我有幸可以切身的經驗稍稍理解故事中的老人與家屬們的沈重,也因為這個故事而再次證明了自己與家人其實相對幸運許多,而獲得了更加勇敢走下去的生命力量!或許這才是我喜歡這齣戲的真正理由罷!

對了,在這部電影裡我們同樣可以發現許多對比或對照的組合。例如第一段與最後一段中,小女孩真實的父母親(祖父與媽媽)與虛構的父母親(父親與女主角);又如第三段中,像是朋友的壞人(年金詐騙師)與像是壞人的朋友(女主角);還有第四段中,由痴呆轉成清醒的妻子與由清醒轉成痴呆的退休老師;以及同段中似真實假的讀書會與似假實真的採訪……如是,這齣電影遂充滿了真假與正反的辯證趣味,而許多導演想說的話語也藏在這些對比之中,成為任由觀眾自行發掘的意義寶藏。

  跳脫電影本身,其實這齣戲還有一些有趣的枝微末節。例如這部電影的腳本其實改編自電影導演安藤モモ子的同名小說啦!或者導演本身就是女主角的姐姐啦!還有女主角的公婆也同時在戲中參了一腳啦……等等等等。不過,這些八卦消息大家都知道,沒啥好多說的。

這裡倒是有個你們絕對不知道的,對戀京癮士我個人來說有點羞赧的私人八卦可以提供給各位笑一笑,那就是,在進場看電影之前,癮士我忘了這齣戲其實很長,沒有先去上廁所。結果就是……將近三個小時之後,我實在忍不住了,只好趁著兩段劇情銜接的空檔,從位子上站起來,用很奇怪的姿勢跑下走道,直奔盥洗室云云。這大概是我看影展十多年以來,唯一一次得要暫時離開劇情的不光彩意外事件吧?!

這件事告訴我們,看電影之前不但要先關機,還要先上好廁所喲!

 

電影官方網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金馬奇幻影展 安籐櫻
    全站熱搜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