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50871  

下鴨神社的樓門與舞殿,過去這些建築在式年遷宮期間連同本殿都會進行改建,現在則是進行大修理......

四月三十日 

今天的京都行事曆上又看見了空白,剛好來寫一下前幾天看到的一則關於『下鴨神社』『式年遷宮』的新聞。

世界遺產下鴨神社的正式名稱為『賀茂御祖神社』,主祭神『賀茂建角身命』與妻子『玉依媛命』是京都當地豪族賀茂氏的祖神,而此一神社與上賀茂神社一樣,據說都是早在平安京建立之前數百年就已經存在的古老神社。

那麼,式年遷宮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日本的高等級神社(也就是所謂的『式內社』),規定需每隔一定年限重建正殿,而由於重建期間可能長達數月或數年,因此會先將神靈遷至正殿旁邊的『仮殿』,等到下一次重建時再遷移回來。

也就是說,這些大型神社的正殿都是相鄰的兩組,一邊是使用中的神殿,一邊是預備建造新神殿的空地,等時間接近了就開始建造新神殿,待神靈移到新神殿內鎮座之後,舊神殿就會拆除,將老舊材料淘汰,堪用材料則儲存起來,留作下次建造新神殿時再利用。

據癮士我粗淺的觀察,世界上其他主要文明的宗教設施好像都沒有這樣的設計,那麼為什麼日本人要這麼麻煩呢?其實,答案就在日本的神社建材以及地理環境中。原來,日本人建造神社時完全使用木材,而日本所在的氣候相較於其他大多數古文明既陰濕多雨又地震頻繁,所以神殿非常容易損壞。

雖然日本人已經盡量使用高級的木材如檜木等來建造神社了,但是依然很快就會開始損壞。因此日本人乾脆趁損壞情形嚴重之前就開始重建,因此才有大約每二十年就舉行一次式年遷宮的規定。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條約』的規定,被認定為世界遺產的古建築只能修復,不可改建,因此日本神社的此一傳統曾經引發國際間的廣泛討論。最後教科文組織同意被登錄為世界遺產的神社可以照常進行式年遷宮,理由除了尊重日本獨特的宗教與建築文化之外,同時認為此一制度使得日本珍貴的傳統建築技術賴以保存,同樣屬於無形的文化遺產云云。

下鴨神社第一次進行式年遷宮是在西元一零三六年,此後固定每二十一年舉行一次。而下一次式年遷宮剛好是西元二零一五年,也就是明年的四月二十七日,將舉行第三十四回的式年遷宮。因此,從今年的四月二十七日開始,下鴨神社與京都市已經開始著手各項準備與宣傳活動。據說在以往是針對所有的社殿都進行重建,但是現在因為下鴨神社的部分建築被指定為國寶及重要文化遺產,因此神社方面也順應時代潮流改為大規模的修理。

那麼,四月二十七日到底舉辦了怎樣的宣傳活動呢?根據京都新聞網站的報導,當天不但舉行了馬車與學童的提燈遊行,還規劃了府立北稜高校吹奏樂部負責的樂隊演出與龍谷大學的『華舞龍』表演,為式年遷宮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接下來,就要進入五月了,新綠五月的京都是屬於兩座賀茂神社的季節啊!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接下來的一連串精彩祭典吧……

arrow
arrow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