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非常喜歡在中山堂看台北電影節的電影,不但充滿我們對電影以及影展的多重記憶,更有一種身在古蹟中沉浸藝術世界的特殊質感,而且,有趣的是,在中山堂舉行的映後座談往往都很精彩。

  而這些都在『這不是西班牙』的觀影經驗中再一次得到了印證。

  老實說,這一部是我們好一陣子以來所看的最棒的歐洲影展片了,片中聚集了許多我們喜歡的元素:風景,古蹟,藝術,結構,語言,光影,以及,略微帶有神秘色彩的,低調但優美的音樂。

  嗯......這是一部與宗教密切相關的電影。不僅僅是因為故事的男女主角在教堂工作,而且片中的主要角色名字據說大都來自聖經故事(是說,哪個希伯來系宗教下的家庭不是以聖經人物為孩子取名?),而這些角色也確實與其所承襲的名字有某種相關,不管是正向的印證或逆向的反證。

  例如叫加百列(Gabriel,手拿長劍的天使長)的是個以暴力傷害妻子的移民警察;叫亞伯特(Albert,虔誠奉獻卻慘遭哥哥殺害的牧羊人,其子孫受到神的祝福)的是個因背負賭債而淘空家產,最後以自殺拯救妻兒的建築工人;叫馬達蓮娜(Magdalena,又名抹大拉,被耶穌醫治後就一直追隨的妓女,是耶穌受難前後唯一還緊緊跟隨的忠實門徒)的是個不堪丈夫虐待而離異的宗教藝術家。

  四個主要角色中只有男主角沙維(Sava)找不太到聖經中的對應人物,只知道歷史上有個叫聖沙維的聖徒。或許這裡面有什麼我不知道的典故,但總而言之男主角是個一心想要偷渡到西班牙去當木匠的陌生人,後來因為在借宿的教堂幫忙修復聖像而與女主角相遇相戀,並終究導致女主角與前夫宿命的攤牌......

  在這齣電影中,導演運用了許多複雜的宗教象徵。例如不斷在男女主角身邊出現的螞蟻,女主角的長髮,幫人洗腳等等,有些我們大概看得懂,有些卻模糊而難以確認。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欣賞這部電影,因為宗教其實並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它只是一個對導演和他的預設觀眾來說很方便的象徵體系。電影最終想要述說的依然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夫妻與伴侶的關係,藝術與人生的糾葛,責任與信仰,機遇與命運......而這一切,都繞著這四個人之間如同首尾相銜的蛇一般,因緣果報相互糾葛影響的人生故事打轉。

  人生啊!老實說真的很奇妙呢!我們自以為做了選擇,其實都在身不由己之中;放棄了掙扎順流而下,卻又啟動了新的生命故事......

  對了,最後附帶一提的是,這系列的私房影評,我打算挑戰一千字的門檻。

  還有,這是官方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