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伏見稻荷大社的拜殿正立面......

  作者按:這一篇是『癮士看神社』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卻拖延了一年半才完成,真是不好意思!不過,這種比較偏重知識性的文章,本來就不是我的專長,所以每次都會拖很久才會想要動筆寫下一篇,而且整理資料與繪製說明圖等工作又很花時間,所以真的很不容易呢!不過,我會繼續努力的,畢竟,只有透過寫這種文章,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做一個整理,才有機會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這一點,我是深信不疑的。


  記得癮士每次參拜神社,都會對本殿內部到底長成什麼樣子頗感好奇。不過,不管是大神社還是小神社,癮士所看過的絕大多數的本殿都是大門深鎖,一般參拜民眾是很少有機會一窺究竟的。不過,雖然沒辦法看見本殿,至少拜殿總能看看罷?錯!就我的印象所及,很多大型神社的拜殿平時也是不開放的,頂多就是站在拜殿的欄杆外,拍個掌,拉幾下大鈴鐺,再把銅板投進賽錢箱,順便透過格子窗窺探一下裡面,如此而已。


  可是,兩千零七年七月的那次上京,我們終於有機會進入拜殿內部了,是的,就是伏見稻荷大社的宵宮祭。關於宵宮祭的過程,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見前面的超連結文章,這裡就不多加贅述了。但是以下的文章中關於拜殿與本殿內部的樣貌,基本上是以這次的見聞為基礎,並參考其他書籍文獻的記載與圖片。不過,這裡要特別聲明的是,每一個神社依其社格、體系、建造年代與主祭神的不同,本殿與拜殿內部的樣貌也不一樣,這裡僅僅是以我印象中的伏見稻荷大社宵宮祭配置為例。


  首先,我想說明一下本殿與拜殿的關係。在本系列的上一篇文章裡面提過,如果把神社比喻成神的住家,所謂的本殿,就是神明的起居室,而拜殿,則是參拜客拜訪時與神明會面的客廳。可是,神明不是一般的房屋主人,而是擁有等同於甚至高於帝王的特殊地位,所以我們這次要進一步把神社想像成皇宮,這樣可能會比較容易瞭解。


  這麼說吧!要參見帝王,首先要看身份,一般民眾是絕對無法獲准參見的,只能在皇宮外遙遙張望,這就像我們一般參拜客只能在神社的拜殿外窺看一樣。然後,擁有相當身份職位的人才可以獲准進入皇宮內部,這就像是神官與巫女可以在平時因職務需要而進入拜殿與本殿內服務一樣。不過,皇宮內有時候會舉辦某些儀式,這時有些平常不能進入皇宮的人就可以獲准參見,這就像是在祭典期間,某些特殊的參拜客(例如代代供奉主神的氏子或獲准參與儀式的人)也可以進入拜殿內部觀禮一樣。


  進入皇宮內之後,大部分的低階官員與民眾也只是站在台階下遠望,只有地位更高的所謂『殿上人』才能走上台階直接與帝王對話,這就像是只有位階較高的神官才可以踏上階梯走到『上拜殿』,低階神官、巫女以及參拜客只能站在平地的『下拜殿』參與儀式。最後,地位最高的宰相還可以獲准坐在帝王寶座的下方,協助或代替帝王處理事務,於是我們可以在儀式中看見宮司或大神官直接走到最上一階的本殿『神座』前面主持儀式,並在樂舞儀式進行中坐在神座下方的右側平台上觀禮。


 
從這兩張照片可以拼湊出伏見稻荷大社拜殿(前)與本殿(後)相連的大概樣貌......

  但是,並非所有的神社都是像伏見稻荷大社這樣本殿與拜殿相連的情況。在某些比較古老的神社裡,本殿與拜殿是分開的兩棟建築,例如出雲大社與宇治上神社等即是。當然,直接以神奈備(神山)與神籬(神木)為神明棲所的無本殿神社也是屬於這一種。


  而且,在本殿與拜殿相連的神社建築中,連接的方式也有許多種類。例如有些神社會以蓋有屋頂的廊道連接本殿與拜殿,有些會在本殿與拜殿中間建一個小小的『幣殿』相連,一方面貯存供奉神明的『幣』,一方面作為通道之用。而有些則會在本殿與拜殿中間安排一個名為『石之間』的空間,上覆屋頂,下鋪較之本殿與拜殿低一至數階的木質地板或褟褟米。這種形式的神社絕大多數都是屬於靈廟系統,例如天滿宮和東照宮等即是。之所以叫石之間是因為在最早的時候,這個空間的地面是用石版鋪成的,據說到今天還有極少數的神社維持這種古風呢!


  至於大多數的小型神社,本殿只有小小一間,參拜客可以直接站在本殿前方參拜,這時候就不需要拜殿了,頂多在本殿前方屋簷突出一塊稱為『向拜』的空間,供人參拜時遮陽避雨。


  接下來要稍微說明一下拜殿的外觀樣式。關於拜殿的外型,跟之前介紹的本殿一樣主要分為三種基本型,也就是橫長方形(平入),縱長方形(妻入)與正方形。在這三種基本型中,以橫長方形最為常見,也隨之衍生出一些變化型。較常見的一種是將中央入口處設計為車輿可以直接進入玄關的形式,然後在馬道上面蓋一個唐破風屋頂,從正面看過去,就好像拜殿被馬道分割成兩半一樣,所以稱為『割拜殿』,例如御香宮神社的拜殿就屬於這一種。也有的拜殿採用樓門的形式,做成上下兩層的建築物,稱為『樓門拜殿』。不過,很可惜的是,這種特殊造型的拜殿並不是近畿一帶的主流樣式,而是屬於地方性的特殊樣式,所以我也只有在照片中見過而已。




  那麼,本殿裡面到底是什麼樣子呢?以伏見稻荷大社為例,本殿屋頂做成優雅的流造形式,內部有五座並排的小社殿,這種結構被稱為『稻荷造』。五座小社殿的前面有一個附有欄杆的小小平台,是放置神饌的地方。沿著中央的一道階梯而下,來到第二個平台,是中階神官們傳送神饌的通道。在平台左右兩邊各通往一個小房間,神饌就是由左側房間送出來的。這裡應該已經進入所謂的『上拜殿』區域了。接下來是本殿和拜殿連接的地方,地面鋪以石版,再過來有一個大約三公尺見方的區域,是巫女奉納神舞的地方。然後就進入所謂『下拜殿』的區域。


  伏見稻荷大社的拜殿在外型上最大的特色就是擁有一個華麗的唐破風向拜。在宵宮祭期間,這裡面分成好幾個區塊,分別有中低階神官觀禮待命的區域,巫女觀禮待命的區域,神人演奏神樂的區域,重要參拜客觀禮的區域,以及一般參拜客觀禮的區域,以上是有座觀禮區。那天我們站的位置就在有座觀禮區的後方,我們身後就是拜殿的格子窗,再往後就是賽錢箱,以及站在格子窗外面(姑且稱之外拜殿)觀禮的人群。


  簡而言之,整個拜殿就是一個空曠的空間,其間的座位都是可移動的長條板凳,所以可以根據各種不同儀式的需求安排內部空間配置。根據我的印象,大部分神社的拜殿應該都屬於類似性質的半開放空間。




  以上就是根據癮士個人的印象所介紹的伏見稻荷大社本殿與拜殿內部配置,純粹是個人記憶,相信會有一些地方遺漏或誤植,但是因為嚴守神社本殿內不拍照的規定,又找不到其他佐證的資料,只好將就一下了,抱歉!


  好罷!『癮士看神社』這個單元到此要暫時告一個段落了,感謝各位朋友多年來的支持。接下來要上場的是『癮士看佛寺』的新單元,不過,照例又要等到癮士下一次有空時才會動筆了,請有興趣的朋友繼續等待,我會努力鞭策自己的!



這是八坂神社的拜殿,屬平入的橫長方形,是最常見的拜殿形式......


這是御香宮神社的拜殿,屬割拜殿形式。
請大家注意觀察華麗的唐破風屋頂與如隧道般貫通拜殿中央的馬道......

參考書目:

圖解文化財見方--歷史散步手引  人見春雄等著  山川社  1997.11(日文)

寺社建築的鑑賞基礎知識  濱島正士著  至文堂  1999.2(日文)

圖說日本建築之見方  宮元健次著  學藝出版  2002.2(日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