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南大門之後,我們看見了法隆寺的時光隧道。

(中篇)

午前九時五十二分。

  跨越南大門的瞬間,我看見了一個擁有四度空間的奇幻世界。

  所謂的四度空間是,在由點線面所構成的三度空間裡再加上時間的向度,如是,人們在四度空間裡是不受時間的線性匡限的,可以自由穿梭時間與空間,更可以在同一個三度空間裡看見不同時間下的狀態。從這樣粗略的定義來看,法隆寺確乎是一個四度空間。

  南大門之內是一個長方型的通道,隔著兩列稱為築地的土牆將通道左右兩側的建築物與一般參拜通路隔開。光是站在南大門外向內看過去,就可以一眼看見白鳳時代(八世紀初)的五重塔與中門、奈良時代(八世紀中)改建的迴廊、室町時代(十五世紀中)改建的南大門以及江戶時代(十七世紀中)改建的上土門,這,能不讓人驚嘆嗎?


法隆寺南大門上的老松,竟似一尾意欲昇天而去的飛龍......

  其實,這已是後來才知道的事了。進入的當時,我們只覺得自己被捲入了時間的漩渦裡,那石版大道、那黃土牆、那樓門、那堂塔,放眼所見盡是唐朝。我的興奮在此到達一個新的高峰,幾乎捨不得向前走,雖然,早已明知前面還有更多驚喜等待著我們。此刻,我回頭眺望南大門,忽見門樓上方蹲踞著一尾飛龍,身形晃動間似欲升天而去,定睛一看,原來是門外一株古松的樹梢隨風起伏……

  繼續前行,我們遂來到中門之前。走近一看,門內矗立著一對金剛力士,右邊一尊通體赭紅,張口舉拳,似欲一擊下斃妖魔,左邊一尊全身藍黑,咬牙伸掌,疑將一揮橫掃鬼怪,抬頭仰望,我深深感受到肢體的優美與氣勢的強悍。據說這是日本現存最早的金剛力士像,塑造於受唐風最深的奈良時代,難怪!難怪!
   
這兩尊金剛,右邊張口的是阿形,左邊閉口的是吽形,代表開始和結束......

七百零八年(和銅元年)。

 

   法隆寺燒失之後又過了三十八年,經過太子姻親橘氏一族與同情太子一族的朝臣們努力奔走,這一年,元明天皇終於頒佈詔令重建法隆寺。經過多年的籌備,金堂、五重塔、中門以及迴廊陸續完成,法隆寺終於再度矗立於斑鳩的土地上。爾後,歷經千年的歲月,每朝每代陸續有所增建與翻修,而歷代戰亂也極少波及此一聖域。就連那個以閃電般的猛烈軍勢橫掃天下,兵逼石山本願寺,火燒延曆比叡山的『佛敵』織田信長,都曾號令天下群雄,不得在法隆寺境內布陣交戰。可見得法隆寺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不過,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午前十時二十五分。

 

  參觀完金剛力士像,我們向左繞過中門,購票進入迴廊。進到裡面一看,大殿莊嚴,寶塔雄渾,周圍一圈線條細緻優美的長廊圍繞。碧藍藍的天空下,滿眼所見盡是由千年原木堆疊架構起來的古樸樓宇,柱身上的細緻紋路刻畫著歲月的痕跡,灰綠色本瓦閃耀著如同寶石般的光芒,間或點綴著千年松柏的濃蔭,而鋪了滿地的細碎黃白色礫石,在陽光映照下竟也略微閃閃發光……面對此情此景,我不禁自問:這裡,是天堂嗎?


陽光下閃耀光芒的老松、迴廊、金堂和五重塔

  就算不是宗教意義上的天堂,我想,法隆寺也該算是文化意義上的天堂吧!一千四百年來,由迴廊所圍繞的這個聖域就一直見證著日本政治史與建築史的推移與發展。關於日本的歷史與建築,實在不能算是我的專長,但凡有眼睛能看,有腦袋能想,金堂在右,五重塔在左,怎能不被深深感動!那是跨越了文化隔閡與知識藩籬的,就算你不懂建築寸法或黃金比例也無妨的,屬於人類全體共有的美感層次。

  那是一種屬於古老歲月的穩重美感,就拿五重塔來說吧!與我在日本親眼所見的幾座輕盈細瘦的近代五重塔相較之下,法隆五重塔顯得厚重許多,就如唐風仕女楊貴妃之異於云云後世的柳腰美人,我猜想,是否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穩重結構,才能歷千年之風雨雷震而不頹?

  
左圖為身形穩重的五重塔,右圖為五重塔東北角上支撐尾垂木的邪鬼......

  遊蕩之間,忽然看見一位導覽老太太帶領著另一位也上了年級的參拜客走向五重塔,我們趕緊尾隨其後。那老太太手上抱著一疊厚厚的資料夾,正指著第一層塔內的雕塑盡力解說。我雖然聽不懂她在說什麼,但依舊感染到了那分享的喜悅。據說這裡的解說員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義工,其中有退休上班族也有年輕大學生,大家為了承傳法隆寺的美好而聚集在這裡的心情,讓我深受感動!這支持法隆寺的,究竟是怎樣強大的力量?


大講堂前的廣場,左側的樓門是經藏,右側畫面外有鐘樓

  時近正午,陽光更加熾烈,我們趕緊順勢避進大講堂裡。一邊參觀藥師如來與日月光菩薩的雕像,一邊吸收清涼沈靜的能量,以便待會可以繼續對抗豔陽。轉身一望,門口垂掛的法幢正隨風飄揚,外面的景物幾乎溶化在亮晃晃的天光之中,失去了可資辨識的輪廓。想到再過一會兒,我們又將投身其中,心中不由自主地對這裡產生了一絲眷戀,腳步竟遲遲跨不出去。

  然而此刻肚子已然呱呱作響,想要不出去也不行了,我們只好快步走出由迴廊圍繞的西院,來到一排大樹下坐定,打開背包拿出簡單的午餐果腹。涼風徐來,一旁地上的鴿子悠閒地踱著步,看著看著,幾乎要忘記了時間的存在。但是,時間的腳步依然在後面追趕,驅策著我們朝向下一個目的地前進。


一旁的鴿子相互追逐嬉戲,不知是否正在求偶? 

 七百三十九年(天平十一年)。

 

  四月十日,在行信僧都奔走主持之下,象徵聖德太子信仰中心的東院夢殿落成了。幾年之前,法隆寺的住持行信就開始計畫要在斑鳩宮的舊址之上興建一座夢殿,以作為追思聖德太子的殿堂。為此,他發願謄寫兩千七百卷經書,以換取得以興建夢殿的經費。雖然寫經的事業直到三十餘年後才完成,但是在各方響應之下,上宮王院(即俗稱的東院)與其中心建築夢殿倒是很快就蓋好了。此後,對於聖德太子的信仰有了投射的目標,法隆寺也因此在民間信仰中佔據了超越一般寺院的崇高地位。或許,這就是法隆寺的影響力千年不墬之魔力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