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都回來已經半年多了,歷經許多事情,現在回來說說我的驚嚇,不,京夏經驗。

先說說京都的夏天吧!其實似乎沒啥好說的,除了熱,還是熱。今年夏天東亞的氣溫實在很高,在京都的時候看氣象報告,東京港附近居然高達攝氏41℃,而京都每天的最高溫平均也都在35~36℃。走在京都街頭,因為沒有騎樓,而大部分的觀光點不是寺廟就是神社,根本無處可逃於烈陽之下,大家只能各憑本事,有的戴帽子、有的拿出摺扇猛揮(這一種的大多是日本觀光客或上班族)、有的直接就帶著一條折得整整齊齊的毛巾(這一種的大多是京都本地人),至於我們,則是憑一把從台灣千里迢迢帶去京都,直徑一百六十公分的超級雨陽傘,以及昂貴的化妝品級防曬乳液……

縱使準備周全如此,我們還是被曬得七葷八素,體力值的滑落速度是秋天時的三倍以上,每天早晨七八點出門(為了避開上班時間的火車人潮)到逛完一個景點之後,體力就已經跌破30﹪了,只好想辦法躲進一間有冷氣,有舒適座位又有美味餐點,最好還沒有人抽煙的餐廳坐下來,稍事休息。當然,如此價位就馬虎不起來了。等體力回升到80﹪以上之後,我們才能再度出發,到下一個景點耗掉剩餘的體力,在降到0﹪之前回到京都車站,再鑽進另一間等級更高一點的餐廳,花更久的時間與金錢把體力調回60﹪,然後坐四十分鐘的火車回到民宿的房間,沐浴、看氣象、洗晾衣服、確認明天的行程,然後睡成死人……

很慘嗎?更慘的還在後頭……

上一期有說過,這次去京都的目的,50﹪是為了補拍照片,原先以為終於準備了還不錯的數位相機,終於可以大展身手。到了京都才發現,沒,用,啦!原來京都的夏天陽光強烈,除了清晨與黃昏,景物都失去了原來的顏色,跟秋天隨便拍都好看的時刻比起來實在差太多了。加上,後來才聽一位朋友說的,其實傳統底片傻瓜相機的解析度還是比中價位的數位相機高,所以,許多之前用傻瓜拍得出來的鏡頭,在數位的肆虐下都失去了應有的立體感……所幸,在萬頭鑽動的人群中拍攝祭典的時候,變焦高達36倍加防手震的數位相機終於證明了它的價值!就算高舉雙手,拉長鏡頭,僅憑舉頭遙望小小的LCD螢幕勉強完成拍攝動作,得到的照片都不算太差,等我整理之後再放在網路上好了。

更慘了不是?還沒完呢!

就這麼經過十二天炎熱與挫折感的折騰,靠著對京都的熱愛強自壓抑疲勞一路撐過來,之後,就在回國的第二天,我的身體對我的靈魂發動了政變。

先是以輕微的感冒症狀發表宣戰,然後以突然竄升的高燒施展閃電戰術,一舉擊垮我的體力,並策動診所醫生所開的猛藥共同掀起反撲,將我推落顏面口舌肢體麻痺的壕溝,最後只得呼叫救護車送往醫院急診,才能挽回全面潰散的健康戰線……直到一個多星期後,我的疲累還以零星的咳嗽發動游擊巷戰,頑強地向我抗議著在京都十二天裡對它們的壓抑與忽視。

於是,這次的京都之行我完全敗給了京都的夏天,只除了帶回祭典的異國情調做為僅有的戰利品。

總之,京都的夏天除了祭典之外真的什麼都沒有。畢竟,七月的京都真是熱到一個不行,沒有宜人的天氣,也沒有春櫻秋楓與冬雪的美景,更慘的是今年的空前酷熱,使得路邊許多原本得以在夏天盛放的花朵都枯萎了……好像所有自然的美麗都與京都之夏無緣,於是,就瘋祭典吧!似乎只有沉醉在一波接著一波的大小祭典之中,京都人才能釋懷於炎夏帶給京都的不適與寂寥……記得在京都某書店尋找資料時,發現有一本書提到,日本現代的祭典其實是很商業化的,除了出售祭典相關商品,也販賣旅遊契機與文化情調,帶動當地整體商機的意圖其實十分明顯。

如是,京都人面對夏日祭典的複雜心情就不難理解了……祭典代表的不只是傳統文化的復興與街町向心力的凝聚,祭典就是人潮、就是商機、就是浪漫情調、就是假期與歡樂、就是人們面對炎炎夏日的抗爭與宣洩……祭典就是京都夏日的靈魂。

下一回,我們就來聊聊戀京癮士的祭典經驗好了,但是,請給我一點時間,因為我還欠人家一屁股的文字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戀京癮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